包拯刚从城外赶回来,此刻看着挺胸腆肚,洋洋得意的模样很是招人恨。
他看看几个宰辅,说道:“当初臣就说沈安做事稳靠,可有些人就在边上嘀咕,说什么年轻人做事轻浮,若是被辽人抓到把柄,大宋顷刻间就危若累卵……”
他在讥讽宰辅们,赵祯在里面满头黑线的道:“说正事。”
你们几个老汉的恩怨朕不想管,别影响朝政就是了。
包拯看了韩琦一眼,才缓缓说道:“那棉花耐旱,不怕晒……”
韩琦本是想收拾包拯,可听到这话就愣住了。
耐旱?还不怕晒?
这是什么东西?
大部分经济作物都怕晒,干旱更是它们的大敌。
可棉花竟然不怕吗?
韩琦沉声道:“不得虚言!”
包拯冷冷的道:“这是朝堂。”
韩琦气急而笑:“你没见到种植的过程,想来就是听了沈安的一面之词。你倒是信他。”
欧阳修问道:“一亩收多少?”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包拯说道:“百斤不到。”
百斤不到……
“那么多?”
韩琦几乎是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曾公亮欢喜的道:“耐旱,不怕晒,亩产那么多,若是能用,陛下,天下百姓就要欢欣鼓舞了。”
赵祯也有些激动:“上溯千年至今,每每到了寒冬,百姓受冻哀嚎,朕思之不禁泪下。若是这棉花能大用,那就是大功,来人,朕要出宫。”
“陛下不可!”
边上的御医面色大变,“陛下,您的身体万万不可轻动,要休养。”
韩琦也劝道:“陛下,臣等去看就是了,若是好,回来转告。若是不好,当场就呵斥,您何苦……”
大佬,你就别折腾了好不好?
赵曙也劝了劝,可赵祯却铁了心要去看:“朕到冬季都怕冷,这还是朕,锦衣玉食的朕。而百姓衣不遮体……朕想起了上次那父子三人,鞋子破了,脚指被冻的发黑……那衣服里塞满了干草……朕现在回想起来就难过,快,朕要更衣。”
赵仲鍼再看着这位名义上的祖父,他想看出一些虚伪来,可那张脸上全是兴奋,连揭被子的动作都是那么迫不及待。
这是真的关心百姓的君王!
怪不得人人称颂。
他想了想自己的以后,觉得应当能青出于蓝,于是心情大好。
“檐子,把檐子抬来!”
“莫要让陛下见风!”
稍后出去,檐子换成了马车,君臣就浩荡往城外去了。
马车上,赵祯有些迫不及待,“可封锁住消息了?若是被辽人得知,他们也会种了。”
马车边上的陈忠珩说道:“官家,那些棉花都种在庄子上,没人知道是什么东西。”
赵仲鍼微微点头,仁君的概念被刷新了。
他的仁更多是给了大宋,至于辽人,那关朕屁事。
一路到了庄子上,骑兵纵马进去,结果被乡兵们拦截了,两边开始叫骂。
“草泥马!这里是沈家庄,谁让你们纵马的?滚出去!”
“滚出去?你们也不看看后面的马车里是谁!”
“是谁?就算是官家来了……官家他老人家仁慈,定然不会让人纵马踩踏百姓的田地!”
“就是,郎君说过什么……对了,曹操的手下踩了田地,他就割了头发当做是斩首,你比曹操厉害?”
“曹操是谁?”
“曹操就是……三国知道吗?”
“……”
两帮子人从剑拔弩张飞速变成了科普状态,韩琦不禁为之绝倒。
“别管,进去。”
赵祯只想看到棉花,于是马车从边上驶过。
“见过官家!”
沈安得了消息出迎,那些乡兵傻眼了。
“真是官家?”
“见过官家。”
这是赵祯第二次来到沈家庄,马上就引发了轰动。
“娘子,官家来了,赶紧来看啊!”
“爹,赶紧把爹爹背出来,让他看一眼官家,沾沾福气。”
“大郎,快来给官家看一眼,说不定你就变聪明了。”
赵祯才将被扶着下了马车,周围就被围满了。
“见过官家。”
众人行礼,有老人眯眼看着,然后说道:“官家可是身体不好吗?”
这是机密,没人会回答他。
“官家,您可要保重啊!”
“对,您要万岁才好。”
“咱们在家早晚祈祷,指望您能万岁呢!”
“官家万岁!”
从老人到孩子都在呼喊着,赵祯的眼睛红了,不停的眨巴着。
赵曙和赵仲鍼退后,把这份荣耀留给了他。
“这便是民心!”
赵曙在教儿子:“你仁慈,百姓能看得到。你虚伪,百姓也能看得到。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要始终如一。”
“是。”
几个老人出来,颤颤巍巍的拱手,然后又说了些祝贺的话,赵祯也微笑着和他们拉起了家常,问了家中的收入和人口,甚至连婚嫁都过问。
一番交流下来,他的面色微红,精神更好了。
“棉花呢?”
沈安陪着他进了作坊,里面此刻有几个妇人在忙活,两人纺纱,两人织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