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发现那些侍卫们没走时,就有些傻眼了。
邓世涛喝道:“半日之内全部交割清楚,否则一律拿下!”
一群商人目瞪口呆,有人说道:“我就知道他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们,威胁利诱……亏了这么一大笔,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有人哀嚎道:“他把陈粮都卖给了我们,却低价收了新粮去填满仓库,来回倒手还有赚头,这生意还能这么做?”
今日的汴梁城中热闹非凡,大车队在那些粮商的仓库和官方的仓库之间不断来回,那些孩子一路跟着,看着他们把粮食不断搬运进去。
朝中怎么会从粮商的手中买粮食?
这个疑问还未消散,那些粮商就开始按照三十文的价钱销售陈粮。
“别挤,有很多!真的有很多啊!”
可谁会不挤?
虽然是汴梁人,可这等大降价的机会却极为难得,不趁机多买点存着,那是傻子。
而且陈粮也没什么不好,除了口感稍微差一些之外,吃下去还更顶饿一些。
于是百姓们蜂拥而至,满城都是背着粮袋的人,有的人家甚至是全家出动,大人孩子都在背粮食。
“据说有好些人在借钱买粮。”
一个商人听着这个消息,身体摇晃了一下,然后悲愤的道:“苍天呐!这是要赶尽杀绝吗!”
当天汴梁城中的粮商就倒下了好几个,据说有一个急怒攻心,就算是能救回来也会变成傻子。
第72章 沈卞,你看到了吗?
上朝是件苦差事。
最苦的就是吃。沈安不喜欢宫中的饭菜,所以大多是自己带。
他左手拎着个小食盒,右手提溜着灯笼,站在皇城前叹息着:“都是白灯笼,那光白惨惨的,一群人围着皇城,怎么看都像是僵尸围城啊!”
这时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问道:“什么是僵尸?”
沈安随口道:“就是人死了长绿毛,变成硬邦邦的尸骸,还能蹦跳的那种,很好玩。”
啪!
沈安放下食盒,捂头回身,身后的包拯怒道:“整日就琢磨这些鬼怪,成何体统!”
沈安指指左右,委屈的道:“您自己看看像不像。”
左右两侧都是官员,他们拎着灯笼站在城墙下,因为天黑,那脸上看着有些模糊和呆滞……
包拯突然觉得身上有些冷。
城门一开,群臣一拥而进。
“沈安,你走错地方了!”
有人还在拿这个取笑,包拯担心沈安年少气盛会骂人,就说道:“别人说了就说了,多说几次大家还能亲近些。”
谁说老包刻板不通人情?
这分明就是人精啊!
垂拱殿内,赵祯隐蔽的打了个哈欠,然后听着众人的禀告。
轮到包拯时,他把开封府昨日的情况简略交代了一下,最后提了个建议。
“陛下,早朝时辰早了些,百官到了皇城边天还黑着呢,能否让人在城头上点些灯笼?”
“为何?”
赵祯觉得很奇怪,因为老包可是最见不得铺张浪费的,今儿莫不是睡昏头了?
包拯尴尬的道:“陛下,一群人拎着灯笼站在城下,看着有些古怪。”
“是吗?”
他这么一说赵祯倒是有了兴趣,准备明早上去看看。
“沈安办事稳妥,诸卿看看该如何赏赐……”
但在此之前他得交代一下沈安的事。
正所谓赏罚分明才是兴旺之道,沈安立下了功劳,这个怎么赏赐?
“陛下。”
沈安在肖青那嫉妒的眼神中出来说道:“陛下,臣承蒙陛下厚恩,骤然由白身一朝出仕,何其惶恐。平抑粮价只是小事,臣万万不敢以此居功,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祯抚须微微点头,心想此子虽然年少,但行事稳妥,且手腕高超,倒是有些名臣的苗子。
“你倒是谦逊,这是好事。不过朕记得你欠了一首诗吧……今日不可推卸,快快作来。”
皇帝一番话就错开了赏赐沈安的事,但却让文彦博等人的心中微凛。
官家这是看好沈安?
肖青嫉妒的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觉得沈安就是自己前世的对头,今生继续来坑自己。
但转念一想,他又暗自笑了。
这是沈安的机会,可作诗却不是想作就作的。但皇帝的钦命在此,你再用憋屎来搪塞试试。
包拯也觉得这事儿有些麻烦了。
品评一个人的学问,贴经墨义这些自然入不得这些重臣的法眼,唯有诗词和文章,这两样才是他们判定一个人才能的标准。
苏轼去年就是因为在科举时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引得欧阳修大加赞赏,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出人头地。
沈安呢?
这厮好像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吧?
至于那两首诗,第一首戾气太重,早就被他们嗤之以鼻。而第二首咏梅的诗,却被人说成是暮气太重。
沈安笑嘻嘻的道:“陛下,臣年少,缺乏急智,不过倒是得了没头没尾的几句诗。”
赵祯心情大好,说道:“快说快说,不然朕就让你每日都去常朝。”
这个惩罚很给力,大家都不禁笑了。
沈安闻言不禁面如土色,真要让他每天都去常朝那边蹲守,那真是生不如死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