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大丈夫(下)_迪巴拉爵士【完结】(242)

  “韩琦!”

  耶律洪基冷笑道:“这是韩琦的手笔,为了救援富弼,他甘愿放弃了右路大军,如此西夏也得了喘息之机,咱们算是成功了一半。”

  众人点头,赞美着此次围魏救赵的英明。

  “挡住!令西京倾尽全力也要拦住折继祖和种谔。”

  耶律洪基看着前方,说道:“韩琦还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朕在此等着他。”

  气氛渐渐热烈。

  “加派人手去打探消息。”

  斥候和游骑不断往来,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

  又来了一队信使。

  “陛下,宋军出雁门了!”

  “什么?”耶律洪基大怒,“宋人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韩琦也指挥不到雁门的宋军!”

  信使拿出文书,“陛下,宋军正在疯狂攻打各处堡寨。”

  “疯了!宋人疯了!”

  耶律洪基面色铁青,嘴里说着疯了之类的话。

  可大家都被震动了。

  宋人的反击竟然这般激烈,谁在指挥?

  一个念头在盘旋,但无人能确定。

  “陛下,宋军出了唐县!”

  耶律洪基眯眼看着城头,额头上的青筋蹦跳着。

  “这不是韩琦能干出的事,是谁?”

  “是宋皇吗?”

  “不,宋皇远在汴梁,来不及指挥!”

  “那是谁?”

  ……

  大名府,赵曙身着戎装,在群臣的陪同下登上城头。

  “万岁!”

  城外的宋军齐声高呼,声势骇人。

  包拯跟在他的身侧,低声介绍着情况。

  “辽军发狂攻打雄州,一是想擒获富相,打击我军士气;二是想围魏救赵,让咱们的人从西北撤回来。”

  “朕知道。”

  赵曙看着城外,无数将士正在集结。

  他们将奔赴北方,和辽军决战。

  “中路军打下了洪州和宥州,进展顺利,辽人坐不住了。”

  赵曙冷笑道:“若非是西北在大战,朕此刻就想起大军和耶律洪基决战,一战决出两国的胜负。”

  众人不禁暗自苦笑。

  这等决定国运的大战哪里能轻易开启。

  当年北伐就是如此,结果一败之后,大宋国运一路下滑。

  而真宗时辽人倾国南下也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结果两国战平,辽人不再随意南下,影响深远。

  宋辽百年,这样的大决战也不过上演了两次罢了。

  官家竟然想马上来第三次,这个真是让人无奈啊!

  “陛下,大军集结完毕,您可要看看?”

  赵曙点头,在众人的陪同下出城。

  他骑在一匹白马背上,身边是包拯等人。

  十余万大军阵列整齐,这是大宋最后的精锐力量。

  此刻他们整装待发,将会去北方寻求和敌军决战。

  这是赵曙力排众议的决断。

  从他决定要来大名府坐镇开始,这位帝王的执拗让宰辅们头痛不已。

  现在他又做出了决战的决断。

  “万岁!”

  诸军欢呼。

  赵曙点头,说道:“士气可用!”

  包拯点头。

  “出发吧。”

  包拯拱手,“臣这便去了,陛下保重。”

  赵曙颔首,包拯策马冲了过去。

  大军出动,尘土飞扬。

  赵曙目送着大军远去,回身道:“你等就拦着,不许朕去北方。说什么不可轻易冒险,可帝王终究要见识一番战争才是,否则哪里知道征战之道?不知征战之道,就坐在宫中对着地图感慨有何用?纸上谈兵罢了。”

  曾公亮苦笑道:“这还没到决定国运的时刻,您不可轻动。”

  “那耶律洪基呢?”

  老耶平时没事就满世界转悠狩猎,想干架了就带着大军出征,为何他能,而朕却不能?

  赵曙这话有些孩子气,但根源却是不满自己被束缚。

  “耶律洪基……那是逐草而居的帝王。”

  曾公亮一句话就梗住了赵曙。

  官家,咱们是文明人啊!

  您难道要和耶律洪基般的四处狩猎,逐草而居?

  赵曙皱眉看了他一眼,说道:“朕记得你以前忠厚,如今也跟着他们变得油嘴滑舌了些。”

  这火气莫名其妙的就发泄到了曾公亮的头上,他只能忍着。

  “陛下!”

  身后有人在喊。

  赵曙回头,就见百余骑正在冲来。

  “止步!”

  “保护陛下!”

  这里是北京城,在北方大战时就是整个大宋的指挥中心。

  所以赵曙来了之后,临战气氛很浓。

  马上来了一队步卒拦在赵曙的身前。

  “陛下后退!”

  赵曙被护着往后退去。

  那队骑兵被拦住了,他们一人双马,看着疲惫不堪。

  有人过去交涉,稍后那人回头喊道:“陛下,大军破了灵州!”

  这声音带着巨大的喜悦,让赵曙楞了一下。

  “破了灵州?”

  上次韩琦那里传来消息,说是沈安率领中路军连破洪州和宥州,赵曙欢喜的喝了几杯酒。

  可这才过了多久?他们竟然连灵州都打下来了?

  曾公亮推开前方的军士,小跑着过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