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赵曙的心情很好,笑吟吟的。
他看了一眼奏疏,笑道:“是请示朕的奏疏,说是准备去书院看看,招些人手进钱庄。”
韩琦心动了,“陛下,今日天气真是不错啊!”
“是不错。”赵曙还没察觉韩琦的意思。
韩琦干脆赤膊上阵,“臣在想,何不如出去走走?”
这是上衙时间,你韩琦竟然想出去走走,这算是什么?
可赵曙却点头道:“如此也好,朕也想去走走。”
陈忠珩在边上旁观者清,知道君臣都想出去溜一圈,只是需要个借口。
于是君臣换了便衣,浩浩荡荡的就去了武学巷。
唐仁已经在邙山书院外面等候了。
边上的太学那边有人在看热闹,等看到赵曙等人时,有人说道:“是官家和相公们。”
“他们竟然又去了书院,为何不来太学?”
消息传进去,太学里的气氛马上就变得低沉了下去。
而邙山书院里却喜气洋洋的,赵曙每到一处都会引发欢呼。
看着那一张张兴奋的脸,赵曙很是感慨,“看着他们这般年轻,朕就想到了自己的当年,那时候朕可没他们那么轻松,读书也读的头疼。他们如何?寻个问问。”
唐仁招手,几个学生跑了过来。
“看看,上次去太学时,那些学生看着扭扭捏捏的,就没有书院这般的大方。”韩琦的偏心实际上不差于包拯,赵曙听了只是笑。
“见过官家!”
几个学生行礼后站好,看着身姿挺拔。
“我问你等,如今读书可觉着烦躁吗?”
一个学生说道:“官家,学生读书不觉得烦躁。”
“为何?”
“因为书院教授的大多是格物之学,趣味盎然,学生从中知道了这个天地是什么样的,觉着自己恍如沧海一粟,恨不能时刻苦读。”
“这是渴求学识的,不错。”赵曙很满意,问道:“那太学那边我记得也是很刻苦吧?学生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学。”
包拯说道:“官家,太学那边是刻苦,可他们刻苦是想考科举,想为官。”
这边是想学习学识,隔壁的太学是想做官,高下立判啊!
韩琦看了包拯一眼,微微颔首。
老包下手够狠啊!
若是他的这番话被太学的听到了,以后包绶别想进去攻读。
不过有沈安在,包绶哪里会愁没地方读书?
韩琦不禁微微一笑。
赵曙更满意了,就说道:“如此就开始吧。”
唐仁走到前方说道:“此次钱庄革新,掌大宋财政诸事,可缺乏了不少人手。官家垂青书院,让你等有机会去钱庄做事……”
“官家万岁!”
这是政治正确。
赵曙颔首微笑,很是满意。
“此去要的是金融学识,以往测试在前一百名的出来。”
教授们拿出了册子,一一核对。
一百个学生出列。
赵曙突然打断了他的程序,走过去问了一个学生,“一国财政,以何为重?”
韩琦低声道:“这个题目很大,官家算是刁难了。”
后面来的太学的人都很欢喜,觉着这算是一个利好。
那学生没有犹豫,“官家,一国财政,学生以为当是规矩为重。”
唐仁在笑。
邙山书院崇尚思想交流,每天都有各种辩论会,那些思想在不断的碰撞中渐渐成熟。
这样氛围出来的学生,怎么会让这种题目给难倒了?
等着看吧。
第1604章 少年的骄傲
邙山书院每年来报考的人很多,但书院方面秉承的是公开公正的原则,想进来可以,必须考试。
在经过各种测试之后,能进来的学生大抵就不会差。
“官家,一国财政若是没了规矩,今日这件事调用钱粮,明日这件事调用钱粮,后日……”
学生看了赵曙一眼,大胆的道:“后日宫中说某位嫔妃要赏赐,或是要修建宫殿,再或是要赏赐谁……这些林林总总的意外开支都不在规矩之内,怎么办?”
这是个大问题。
但韩琦却微笑道:“很大的胆子,官家,臣以为不错。”
赵曙颔首,“皇子在宫中做了内应,一心想让我把内藏库的钱搬到钱庄里去存着,这是打着以后朕用钱也得被天下人督查的意思。没想到这是书院一脉相承的见识。”
那学生继续说道:“还有。无规矩无方圆。一年之初就要做好一年的打算,今年大宋哪些地方需要钱粮,各处需要多少,都要一一核查了,不合适的一律消掉,并呵斥之。
正如同沙场征战要留着预备队一样,一国财政也要留着余地,一旦遇到急事,就要用各种手段工具去为国谋财,为国谋粮,这才是为国理财的道理。”
这般见识让赵曙心中满意,频频点头。
“学生以为,大宋如今有许多不该的开销,比如说……”
“住口!”边上有教授突然呵斥,赵曙皱眉道:“孩子说话怕什么?难道朕会呵斥他?会怪罪他?”,他对学生和颜悦色的道:“你只管说,说错了我也不怪你。”
学生看了教授一眼,很是兴奋的继续说道:“比如说大宋每年各种祭祀靡费不少,学生以为,要敬天地鬼神,当以心意为重,而非筑高台,用各种奢华的东西来装饰祭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