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名人罗曼史_梁立成等【完结】(19)

  以总理的权势,干预这样一件区区小事,何须费力?他打了一个电报,给淞沪护军使(警备总司令)何丰林,叫他负责办理顾维钧退婚一事。何丰林原是一个老粗,奉到国务总理的命令如何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了百名士兵,跑进张公馆,找出了张衡山,逼他立刻写退婚书。衡山向来不畏强暴,愤然地对何丰林说:“顾维钧不是东西,我当然不要他做女婿,退婚可以,但我不能受你的威逼,你带了大兵包围我的住宅,太侮辱我了。”何丰林拍桌子大声地直嚷:“你不退婚,我公事上怎么交代?我官做不成,和你拚命!”此时,衡山的小姐,顾维钧的未婚妻,突然勇敢起来,跑出来对父亲说:“爸爸退了婚。我们认错了吧。”何丰林兴高采烈地把退婚书拿走了。衡山长叹一声:“我只会看相,不会看心。”不久便抑郁而死。张小姐万念俱灰长斋念佛,在陆家观音堂落了发。1933年,顾维钧再度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上海知悉张小姐生活清苦,特地写了一封忏悔信,附送一笔5万元的款子,派人送到陆家观音堂。张小姐把款子和信原封退还,她修行20多年,已到了不动凡心的地步。此是后话。

  张小姐落了发,唐小姐自然可以不当尼姑了。在何丰林把退婚书专人送到北京后,不到一个月,顾、唐二人便在北京饭店举行规模宏大的婚礼。郎貌女势羡煞了多少青年男女!从此,顾维钧在北洋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又更稳了一层。不久便被派往伦敦,充任中国驻英公使去了。

  “一镑缘”赚来五百万镑嫁钱顾维钧成了国民政府红人顾维钧带着他的这位新婚夫人,在伦敦交际场中,出足了风头。可惜好景不长,这位玫瑰女士也许是因为交际过多,精力耗尽,不多久便香消玉殒了。

  顾维钧在伦敦本是风流人物,悼亡不久,又和伦敦华侨糖商黄某的女儿恋爱上了,很快就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黄某为英伦华侨第一巨富,死时积财500万镑。他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漂亮,可是华美的衣着、贵重的首饰,把她打扮得使任何男人都要动心。她嫁过人,前夫是英国的一位爵士,结婚不久便死了。高贵的门第,关不住春色,她仍旧出入于豪华的交际场所。早在唐小姐未死之前,她对顾维钧已是种下了相思,据说日夜祈祷着唐小姐早日夭亡。乃知天从人愿,她便狂热地追起顾维钧来。那时顾还年轻,虽羡慕她的豪富,但不满于她的容貌,那黄小姐却不耐再等,生怕顾维钧为旁人夺去。有一天晚上,她老练而坦白地对顾说:“我的金钱力量,可以保证你事业的成功,我们来开始合作吧。”

  顾维钧对这个女人,总觉得中吃不中看,仍旧有点犹豫,当时虽未拒绝,亦未慨然应允。翌日,他找了一位英伦有名的星卜家,出了一个金镑的酬劳,为他卦占这门婚姻的后果。卦占结果,认为佳偶天成,大吉大利。顾意始决,二人在伦敦结婚,时人称为“一镑缘”。

  顾维钧付出一镑算命钱,却收进了500万镑随嫁钱。依赖金钱的力量,回国之后,很快地升任外交总长。北京政局此起彼落,而顾则各方面都有拉扯。一时失败者,顾予以接济,来个“烧冷灶”,如失败者重新上台,顾当然可以更红起来了。不数年顾要组阁,事前有人问章士钊说:“顾少川(顾维钧字)要组阁,你看可能成为事实吗?”章士钊很痛快地答:“以顾夫人的多金,少川要当总统也不难,岂仅一个国务总理!”未几,顾少川果然组阁,金钱万能,章士钊算是看透了。

  北洋政府垮台以后,顾维钧遭到国民政府的通缉。他逃到国外,寄居了好久,本可以从此过隐居生活了。但他官瘾未过足,就叫他夫人回国活动。起初,宋子文夫妇不睬她。据说,后来顾夫人乃以重礼敲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宋氏夫妇的欢心。不久,顾维钧回国,部长、大使又不落空了,又一次成为中国政界的红人。

  状元与“绣圣”的一段恋情

  “谦亭”恋。

  清末民初,苏州出了个刺绣圣手,名叫沈雪君,她于清光绪元年出生于苏州海宏坊。沈家守着一间笺扇庄,家道小康。一双柔婉芳洁的姐妹花,承欢在父母膝下,不但能拈针刺绣,亦能执笔为文。15岁时父亲去世,母女三人守着一间笺扇庄,倒也衣食无缺。

  沈雪君20岁上嫁给了浙江山阴县籍举人余兆熊。夫妇郎读女绣,香闺静好,相对吟哦并研讨绣艺,使得沈雪君绣品日益精进,真可谓纤指生春,功夺造化,一时间大有凌驾“露香园”顾绣之上的态势。

  10年光阴过去了。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70寿辰,沈雪君在夫婿的怂恿下,精工绣制了山水花卉佛像法画各四幅,送进宫中祝寿。慈禧看到这些光彩耀目的绣屏,心中大为高兴,于是召见、赐坐,温语奖勉,备致爱怜之意,并颁赐“福、寿”字。为志恩荣,余兆熊改名“余福”,沈雪君更名“沈寿”。清廷还设立了“刺绣传习所”,夫妇双双作了总提调及总教习。

  不久,适逢意大利皇后诞辰,沈雪君奉命绣了一幅肖像作为朝廷贺礼,丹翠飞动,色泽润朗,获得意大利皇后的极度赞赏,称誉沈雪君为“世界第一美术家”。至此她的大名举世皆晓,各国争相邀请,先后出访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及巴拿马等国,均受到热烈欢迎。谁知好景不长,慈禧与光绪先后去世,“刺绣传习所”也无疾而终,丈夫又讨了姨太太,京城待不下去,沈遂迁居天津授徒课艺为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