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献祥在租界上低空盘旋数圈,频频向这些"观众"们挥手致意。中国人在强忍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终于在洋人的头顶上展开反击,这是值得高兴的一刻!
中国空军的出击连连得手,捷报频传。而当天,因台风影响,在中国东海海面游弋的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无法起飞,只有停在淞沪水面的日本"出云"号等军舰上的几架水上侦察机升空,同中国飞机周旋,干扰中国飞机的轰炸行动。
听到日军舰艇和部队连连遭到攻击的消息,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恼羞成怒,急令驻扎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队立即出击,以图报复。
14时50分,鹿屋航空队组成由浅野楠太郎少佐指挥的广德空袭队和新田慎一少佐指挥的杭州空袭队,各有9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这18架飞机从台北平飞后,越过台湾海峡,飞过温州,在永康上空分手,各自飞往预定目标。
再说姜献祥在胜利完成攻击任务后,安全返回笕桥机场。他刚一着陆,一名信号兵跑了过来,紧张地告诉他,我机正与从台湾来的日军鹿屋航空队在空中厮杀。
与日机在空中角逐的是刚从河南周家口赶来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
8月14日清晨,河南周家口机场云雾笼罩。第4大队21中队李桂丹中队长早早起了床。望着鬼天气,他心里在暗暗诅咒。突然,传令兵报告:"收到大队长从南京发来的密电。"
李桂丹急忙接过印有十万火急字样的电报。电文是:"限令全大队飞机于14日飞抵笕桥,并将我之座机派专人随飞往。"落款是"高志航"。接到命令,李桂丹立刻向全大队传达,机场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12点30分,李桂丹率21中队的9架飞机起飞,接着22和23两个中队也先后离开了周家口机场,赶往杭州。
天空阴云密布,雷雨阵阵。到达芜湖、进入山区后,能见度更差。飞机穿云破雨,像一叶叶孤舟在湍急的气流中颠簸飞行。幸好李桂丹熟悉杭州地形,他命令各中队改成纵队,超低空跟踪飞行,沿着山谷逶迤前进。
雨越来越大,云层越来越低。"霍克Ⅱ"飞机没有空中通信设备,也没有座舱盖。飞行员在露天中接受风雨的考验,靠目视彼此保持联系。后边的紧紧盯住前面的模糊机影,盯住前机忽明忽暗的航行灯,连眨眨眼睛都怕掉队。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紧张而艰苦。一阵阵冷汗混合着雨水,流进座舱,又洒向大地。终于,李桂丹发现机翼下出现了西子湖,出现了杭州东郊的小镇——笕桥。他长长地出了口气,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
此时,大队长高志航已从南京赶到了笕桥。他刚刚接到海上情报站的通报:云上有隆隆的飞机声,来自台湾方向,似向杭州飞来。
机场上响起了空袭警报。高志航双眉紧锁,仰望天空,滂沱大雨不停;再看看地面,笕桥由于连日大雨,成了白汪汪、浑澄澄的"水上机场"。他心中暗自盘算:按时间计算,弟兄们该到了,是不是……他不愿想下去。
终于,一队飞机在机场上空的云端闪出,高志航心中一喜,顶着瓢泼大雨向跑道跑去。
飞机一架接一架着陆,机轮溅着积水,像破浪前进的快艇一样从跑道上滑了过来。飞机刚滑到停机线,高志航便跑上前来,高声喊道:"大批敌机就要飞到笕桥上空,全大队立即起飞作战!"
李桂丹一听敌情,早已忘了飞行的疲劳,只说了一声:“明白!"随即率21中队起飞升空。高志航又以布板信号指示随后赶到的另两个中队,留在空中拦截日机。然后,他找到刚落地的自己的座机,跳上去,一踏油门,螺旋桨飞转起来。替他送来这架飞机的飞行员见状大声喊叫:"大队长,油不多了!"
"没关系!尽油箱里的油飞。油光了,干脆跟鬼子来个同归于尽!"高志航高声回答,说着驾机箭一般冲上蓝天。
高志航出生在东北通化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效祖国。1925年春,他被张学良将军选为飞行员,并被派往法国学习。当时他并不叫高志航,而是叫高志恒。临出国前,他找到张将军,要求改名。他说:"保卫祖国,空中英雄就是我的奋斗目标。"从此,"志航"既是他的名字,也是他激励自己的座右铭。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继续在沈阳深造。
1931年9月18日,当日寇点燃了侵华的战火之后,高志航和一群爱国军人积极请战,要求起飞杀敌。然而,他得到的却是"不准抵抗"的命令。高志航心中一气,第二天就登上火车去北平请战,但他得到的还是同样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高志航当天就乘车南下。他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报国之路。
此后,他曾在上海参加游行、捐款等抗日活动。在东北流亡学生集会上,他曾跟大家一起流着眼泪吟唱《松花江上》。他曾义愤填膺、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演讲:"同胞们,眼泪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生存,我们要战斗,要拿起武器,打回老家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后来,他又跑到杭州,忍受着国民党空军上层帮派的排挤,宁肯被官降一级,遭受种种冷遇,忍辱负重在中央航校留了下来。他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杀敌复仇,立功报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