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1日,浙东海区阳光明媚,海波荡漾。11时30分许,根据浙东前线指挥所的命令,华东空军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共41架,按计划从各机场起飞,在空中编好队后,向大陈岛飞去。为达成突然性,打蒋军个猝不及防,一路上所有飞机均保持无线电静默。
中午12时左右,机群飞临大陈岛上空。空军强击航空兵某部副大队长王玉峰率领4架伊尔-10强击机,率先对大陈岛上的敌高炮阵地和雷达站等防空系统进行了猛烈突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蒋军毫无防范,顷刻间,蒋军高炮阵地和雷达站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紧接着,空军轰炸航空兵某部团长张伟良率9架图-2轰炸机,直扑大陈港。可惜,由于缺乏海区作战经验,发现目标太晚,未能命中目标,使"中权"号和"太和"号等蒋军舰艇逃脱了覆灭的命运。
在这之后,从11月2日到12月21日,浙东空军指挥所又先后5次组织轰炸机和强击机突击一江山、披山、渔山和大陈等岛屿及附近海域的蒋军舰艇,给守岛蒋军以重大杀伤,然而,对军舰的突击却始终未能得手。不过,在这期间,华东海军抓住一次战机,一举将国民党"太平"号护卫驱逐舰击沉。
11月14日夜,华东海军雷达捕捉到了正在海上游弋的“太平"号,华东海军某鱼雷快艇大队第1中队奉海军指挥所命令,利用夜暗的掩护,快速向"太平"号逼近。可笑的是,鱼雷艇"轰轰"的马达声,把蒋军舰长吓得惊慌失措,以为是"共军轰炸机飞临上空",于是下令高射炮实施"拦阻射击"。这恰好为鱼雷艇指示了目标。3艘鱼雷艇同时发射6枚鱼雷,其中1枚命中"太平"号右舷。顷刻间,海面上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第二天早上7时24分,排水量1430吨的"太平"号沉下海底。
在华东空海军的联合打击下,停泊于大陈港的国民党海军舰艇完全失去了安全感,白天要防"共军"飞机轰炸,晚上要防"共军"鱼雷快艇攻击。岂不得已,只好昼间到港外流窜,夜间才偷偷溜回到港内。
1955年1月10日,浙东沿海刮起7级大风。在蒋军看来,这样的气象条件,正是避风锚泊的良机,"共军"飞机是不会飞临上空轰炸的。然而,这一次蒋军又失算了。
从早上6时38分开始,华东空军先后出动4批40架次伊尔-10强击机,直奔大陈岛而去。"共军"飞机的突然出现,简直把岛上的蒋军吓破了胆,岛上所有轻重火器疯狂地对空射击,实施拦阻。然而,这并没有挽救蒋军舰艇的命运。在一阵阵爆炸声中,3艘蒋军舰艇受到重创。其中,年仅22岁的飞行员刘建汉投下4颗100公斤炸弹,有3颗命中蒋军“衡山"号修理舰。
中午12时35分,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划破长空,华东空军第20师副师长张伟良率领28架图-2轰炸机,迎着狂风,低空隐蔽出航,向大陈岛疾飞猛进。8架护航的歼击机,像一对对矫健的海燕,在轰炸机前后左右,严密地护卫着轰炸机群。
机群到达航线上最后一个作为飞行地标的小岛上空时,一江山岛已被甩在身后,大陈岛近在咫尺。低空隐蔽飞行已没有必要。张伟良对着无线电对讲机喊了一声:
"爬高!"
一架架图-2从紧贴海面几十米的高度一下子爬到2800至3000米,好像从海里钻出的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大陈岛蒋军面前。
"仔细搜索,要尽快地发现目标!"张伟良向整个编队发出命令。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迅速发现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仅仅过了片刻功夫,各机组几乎同时向张伟良报告:"发现敌舰!发现敌舰!"
张伟良此时也发现了目标:大陈岛港湾内停泊着2艘大型军舰和几艘小型舰艇。原来,蒋军为了躲避大风,将舰艇都藏到了港湾深处的3号锚地和5号锚地。3号锚地停泊着排水量4000多吨的"中权"号,它的周围还停着6艘小艇。5号锚地停泊着1艘深灰色军舰,那就是"太和"号护卫驱逐舰,它的四周也停着几艘小艇。
张伟良暗叫一声:"好机会!"随后发令:"1、2大队轰炸3号锚地,3大队轰炸5号锚地,行动要快,动作要干脆!"
大机群立即分成两股,像两把铁锤,迅猛地向两个停泊地砸去。
直到这时,蒋军才如梦初醒。顿时,岛上警报声响成一片,港湾内乱作一团。军舰上的高射炮开火了,大陈岛上的地面高炮也前来助战。
"坚决前进!冲过敌人的火网!"张伟良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机群飞临3号锚地和5号锚地上空。张伟良紧紧盯住停在3号锚地的"中权"号,稳稳地进入轰炸航线,接着命令道:"1、2大队各机组,集中火力炸沉这艘大军舰。"
领航主任蔡之臣凝神气息盯着轰炸瞄准具,不时发出调整航向的口令:"向右两度!"张伟良用脚轻蹬了一下舵。再向右半度--好,保持!保持!"
"中权"号笨重的投影已压到瞄准具纵坐标线上,迅速滑向"十"字中心。当这两个中心重叠的一瞬,蔡之臣按动了投弹按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