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_邢群麟+于海英【完结】(10)

  其实对明朝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南方倭寇的骚扰和安南,而是来自北方的蒙古。翻开中国历史,总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入侵中原的都是北方各民族,也许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吧。北方气候寒冷,孕育了粗犷豪放、野性尚武的大汉,而南方湿热的气候则使得百姓们柔弱有余,强力不足。因此敢犯边者有汉之匈奴,宋之女真、蒙古,直到明朝亦受蒙古骚扰,最后终被由女真演化来的满清所灭。

  纵观明代,一直被北方的边患苦苦纠缠,如噩梦般摆脱不掉。这也是太祖朱元璋的一块心病,所以才有了分封藩王的举动,想牵制这些野蛮民族的力量,可惜却牵出了后来的大变故。到朱棣时,他也没有忽视蒙古,当时蒙古分裂为三部:鞑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部。他采取了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兀良哈部早已归附,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下赫赫战功。鞑靼部较强,朱棣有意联络瓦剌,与之抗衡。永乐七年,成祖命丘福率军10万征讨鞑靼,不意全军覆没,朱棣一怒之下,决定亲征。

  永乐八年二月,朱棣亲率50万人出征,太子留守南京,皇长孙留守北京。朱棣第一次亲征大获全胜,鞑靼部的势力被削弱了。随着鞑靼部的衰败,瓦剌部强盛起来,时常骚扰边境。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决定第二次亲征,并让皇太孙随行,这皇太孙就是深受朱棣喜爱的太子之子朱瞻基。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朱棣又三次亲征蒙古。朱棣五次对蒙古用兵,目的在于保证边境的安宁、国内的安定,虽说屡次起兵,耗费民力,但在客观上也打击了蒙古的气焰。可惜几次征战,由于对地形不熟悉,往往是难遇敌兵,无功而返,这也为后来的惊天巨变埋下了祸根,时也?运也?命也?不得而知。

  总之,朱棣派兵南征北战,稳定边防,并继承其父的传统,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在他的一番治理下,当时的明朝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帝国。在大明王朝的东南,是汪洋一片以及一些半开化未开化的岛屿。西北原是帖木儿大帝的领土,帖木儿曾一度想远征中国,但未能如愿。帖木儿去世后,其继任者势力远不如前,已重新向明朝遣使朝贡。西方的欧洲此时战乱不断,瘟疫流行。印度也已衰落近千年。此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势力可与大明帝国争锋。朱棣统治下的明帝国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此时,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矿冶、纺织、陶瓷兴盛;造船业,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水手的培养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些也为朱棣时期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可是就算再英明的人都逃不过宿命的安排,就在第五次亲征的归途中,朱棣突感身体不适。到了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朱棣突然病逝,享年65岁。朱棣是一位马上天子,他的江山得于马上,也死在了行军的途中。逝世之后他没有回南京陪父亲,而是葬在北京的陵墓中,这就是长陵,现在北京十三陵的祖陵。

  永乐大帝的边墙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一直都是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豪迈与伟大的建筑。自古以来围绕着长城就有很多故事流传,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孟姜女哭长城。据说其夫君被秦始皇征召去修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得到的是夫君惨死的噩耗,于是恸哭间,天地变色,长城尽倒。

  长城就这样承载着历史与传奇故事,经风历雨地前行着。很多朝代都有修长城的举措,而现在的万里长城则在明朝历代皇帝的精心修建下初具规模,其时的长城被称作“边墙”,大概是把长城当做中国这个大城北边的城墙。

  明朝的边墙从洪武年间就已经开始进行修建了,从此时到万历三年戚继光在蓟州沿线修葺1337座空心敌台为止,时间长达二百余年。

  而修了几千年长城的中国在永乐大帝朱棣时期其实曾经出现过一次机会,让这个庞大的国家走上另一条路,但也许是受制于传统的思维与习惯,朱棣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永乐一朝,开始全面修建长城,永乐初年和十年,朱棣两次下令修边墙,挖深沟,加强防御措施。朱棣时期所修的边墙虽然不甚完备,但是已经勾勒出了明长城的基本轮廓。

  历朝历代,修长城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巩固北方的边防,防止外族入侵。明朝也是如此,朱棣作为朱元璋最得意的儿子,他在诸藩王中,处在与北方蒙元残余势力进行交锋的第一线,甚至亲自领兵北出迤都山,擒获蒙元太尉乃尔不花而归。《明史》中说他“智勇有大略”。朱元璋一直觉得自己所立的皇太子朱标不如他,曾多次动念改立朱棣,甚至在病重之际,谕敕朱棣:“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并谕示北方诸王“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

  朱棣在北方与蒙古多年交手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个敌人的强大力量,因此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与蒙古作战的事情上,1421年将都城迁到北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想要达到一种“战略平衡”,在北方积蓄力量以牵制蒙古。

  这不能不说是历朝历代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每一个帝王都会受制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力量,且每一次都陷入与他们的争斗中,难以自拔,最坏的结果就是为其所灭,例如南宋。所以很难在南方有所作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