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经历唐朝盛典_邢群麟+杨艳丽【完结】(34)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到紫宸殿视朝,百官参拜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卫中庭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里降下甘露。”这被认为是国家的祥兆,李训和舒元舆率百官向皇帝祝贺,并劝皇帝去看看。文宗就带百官到了左金吾卫旁边的含元殿,命李训先去看看是否真有其事。李训去后回来说:“甘露不一定是真的,不可立即宣布。”李训建议再派仇士良等宦官去仔细观察。

  事先李训已在左金吾卫院的帐幔后埋伏了几百名将士。韩约领着仇士良等太监,离开含元殿来到金吾卫,韩约由于紧张竟汗流不止,引起仇士良的怀疑。这时风吹起帐幔一角,露出埋伏的将士,仇士良大喊一声“不好,退回!”太监们纷纷退回含元殿,有一些太监抓过一乘轿子,把皇帝塞进里面,踢开殿后的屏风,抬着皇帝跑到了宣政殿,关上殿门。仇士良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命左、右神策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率五百名禁兵,杀气腾腾地冲出阁门,逢人便杀,两省及金吾吏卒六百余人及未能逃脱者都被杀死。仇士良还分兵关闭诸宫门,搜索各司官吏,死亡又千余人,“横尸流血,狼藉满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整个皇宫被搅得天翻地覆,长安城街坊也遭受了一场血腥洗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从宪宗往后到唐亡的十个皇帝,除了最后一个为藩将朱温所立外,全部由宦官所立,还有两个被宦官所杀(宪宗、敬宗)。唐王朝就在宦官和藩镇的侵扰下再无宁日。

  永贞革新昙花现 前波未平后波生

  唐顺宗病重,很快就要死去。王叔文等在这种情况下执掌政权,思想上还以为大有可为,未免急于求成,见利忘害。不过,他们在掌权的几个月内,颁布的政令,都是改革弊政,有利于民众,也有利于朝廷。

  ——范文澜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这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小石城山记》。不要以为这只是作者附庸风雅、单纯地描摹自然风景的即兴之作,其实它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小石山城的美好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和自己同病相怜。这是柳宗元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原来,柳宗元是因那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失败,而遭到当权派的严厉打击,从御史被贬谪为永州司马。这一贬之后,他在仕途上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的时候了。满腔愤懑之下,于47岁壮年之时离开了人世。

  对于永贞革新,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评价说:“(永贞革新)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这场把柳宗元害得如此凄惨的永贞革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顺宗为太子时,即有变革新政之志。他最宠王伾,而与王叔文尤为志同道合。同时,刘禹锡、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以及陆质、吕温、李景俭等,也都与二王相结,最终形成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党派。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癸巳),德宗死。二十六日(丙申),太子即位,是为顺宗。变革新政的运动,自此拉开了序幕。

  这个革新党派,可以说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形成的。只可惜,顺宗在即位前,突然患了中风,口不能言;即位后,诸事依靠二王,不能亲自指挥。就像后世人说“这场改革一开始就呈现不祥之兆”。

  当时,顺宗用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用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翰林学士掌白麻内命,亦即机密诏令;同平章事为宰相,有职有权。本来这些优势对革新十分有利,但上传下达的渠道不畅。顺宗垂帘问政,仅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左右。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下达之事,环节亦同。在这种情况下,变革新政自然也就不可能顺利。

  即便如此,这场改革还是做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正如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所说:唐顺宗病重,很快就要死去。王叔文等在这种情况下执掌政权,思想上还以为大有可为,未免急于求成,见利忘害。不过,他们在掌权的几个月内,颁布的政令,都是改革弊政,有利于民众,也有利于朝廷。

  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革新党派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

  一是企图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当时浙西观察使李锜,原兼诸道盐铁转运使,使“盐铁之利,积于私室,而国用日耗”。朝廷于是解除他的职务,将财政大权从藩镇收归中央。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支度副使刘辟求总领三川(即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并扬言:“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王叔文听说后大怒,想要杀掉刘辟,只可惜刘辟仓皇逃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