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
一切开始于一首民谣和一个梦。
隋朝末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语广为流传。这一政治预言在给当政的隋炀帝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为“密谋造反”之人创造了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当时颇具势力的李密、李渊、李轨都纷纷行动起来,借助这一谶语招募自己的追随者。
传说这个谶语来自于隋炀帝的一个梦。一日,隋炀帝杨广做了一个怪梦,梦见洪水滔天,淹没了都城长安,冲毁了宫殿,一切陷于一片汪洋之中,唯独城头的三棵李树安然无恙,并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杨广从梦中惊醒,吓了一身冷汗。即刻召术士为他解梦。术士安伽陀为杨广解梦,揭示了“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预言,并暗示杨广不可不防。
此事听来蹊跷,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陈胜、吴广起义时装狐狸叫声,王莽伪造天命之类似乎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说梦与谶语的诸多牵强附会之处,也不说术士心怀鬼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单就这条谶语,有心之人便可借题发挥,伺机而动企划大事了。李渊就将这首《桃李子歌》(“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婉转花园里。”)重新演绎了一番。民谣中,“李”就是李渊的姓氏,“桃”解释为“陶”,是“陶唐”的意思,那是上古的帝王,而恰好李渊在隋朝被封为“唐公”。《起居注》引用李渊的话“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立场。从此,李渊便在天下顺理成章地召集自己的追随者,为起事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时李渊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机勃勃、干练睿智的领导人物。
然而,当你想翻开《国史》、《高祖实录》、《太宗实录》以及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充满智慧与才能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时候,你会变得一头雾水。因为在这里,你很难看到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建立大唐以及治理大唐的一切积极作用。《旧唐书》中只字未提高祖在起兵事件上的任何贡献;《新唐书》中直接将起兵的功劳归于李世民,并用高祖的优柔寡断来烘托李世民的果敢英武。正如费正清所认为的,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一来,是因为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统治期的中间,与二人相比,他既没有隋炀帝劳民伤财、昏庸治国的斑斑劣迹,也没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卓越功绩,他就像波澜起伏的乐章中的一个休止符,被人们所忽略;二来,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想还原李渊的真实面目,还要参考一下与李渊同时代的作者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这位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为世人展现了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的形象。
隋朝以来儒风日下,三教中地位最低,李渊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小,也就不可能像后世的臣子那样忠于一家一姓的朝廷。他出生在一个贵胄之家。关于李渊的家世,《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人,也有说是李耳的后代,为其加上了耀眼的光环。陈寅恪认为李渊“非华盛之宗门,渐染胡俗,名不雅驯”。且不谈旧史上对李渊的家世渊源、出身籍贯颇多歧义的记载。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其家族开始飞黄腾达。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被列为“八柱国家”之一。还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的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的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是以八大柱国为核心的军人之家,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可以想象一个出生在军事家庭的李渊,怀有夺得天下的念头不但显得不足为奇,似乎还有些顺理成章。
此外,李渊深谙道家的精髓,深知“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道理。他韬光养晦,从容应对变局,还对李世民说过:“隋朝气数已尽,我们李家顺应天命,我之所以没有尽早起兵,是因为时机未到,你们兄弟未齐。”李渊就像《易经》乾卦中说的“潜龙勿用”、“或跃在渊”,他的为人正与他名中的“渊”字一样,犹如那深不可测的水潭,打着漩,积聚力量,等待冲出深渊的那一刻。
太原起兵 谁是主角
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未苏,故能折棰以御袅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
——王夫之
太原起兵是创建唐朝的开端,两《唐书》和《通鉴》均记载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资治通鉴》甚至直截了当地说:“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当李渊听到李世民要起兵的意见时,甚至大吃一惊,“欲执世民送官”。在李世民的一再要求下才无可奈何地说:“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勉强同意起兵。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早已形成燎原之势,其中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是最突出的代表。以他们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活动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隋朝仅存的军队主力被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已经溃不成军,无法形成有效的攻势。那些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顺势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自立为王。国家四分五裂,隋王朝的统治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李渊父子早已看清了形势,暗自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为起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