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越来越严重,火药味越来越浓.
中国人打仗总要先礼后兵:在言辞上逐渐升级。2月16日新华社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已似同宣战。当日下午天是灰蒙蒙的,到了傍晚,忽然起了阵风,把半边低沉的乌云被吹得没了影,显出一大片绚丽的晚霞,就象血一样鲜红
箭在弦上
在中越边境有中国军队几十万人。早完成了进攻前的所有部署,静静地只待一声令下。
枪擦了又擦、子弹已经上膛。公路、草丛里、树林里、坦克上无处不是一双双焦急而紧张的眼神;一门门黑色火炮已褪去帆布,一箱箱炮弹的顶盖也全被打开,炮弹在月光下闪着幽幽的金属光芒。
每个人的呼吸都是沉重的、而夜空更是静的可怕,简直能听见心跳,但那是多少颗心在一起跳动啊!
时间开始倒数……
1979年2月17日凌晨,4点
黑压压的如森林般大炮昂起长长的炮筒,
各战斗人员已进入岗位
凌晨5点,令旗猛摆。第一轮试射,一声坚定的口令——“开炮!”
“咚——!”。
1分钟炮观修正角度,。600门大炮同时开炮,一连串好似天神擂鼓般的巨响,“咚咚咚——咚咚咚——”上万吨弹药倾泻到越军阵地。地动山摇。多管火箭炮也加入了进攻阵营,一个齐射出去,方圆几公里外一片火海,整个天都被炮火照亮了,红通通的,更多的一道道绚丽的彩线划过夜空,如果不是紧接而来的猛烈震动以及沉闷的爆炸声,你会以为那是什么礼花或者焰火之类。第一次十五分钟的混合炮击,把眼前所能看到的敌人阵地全部变成一团犹如沸腾的油锅。火光伴随着山崩地裂般的炸响好象要把整个山头撕碎。烟尘弥漫着半个天空,碎片如雨点般溅落下来。
“快,上坦克!”刚做了尖刀排副排长的孙二麻子眼睛红红的端把冲锋枪在旁也吼叫着:“”
“抓稳!”
“为国立功的时刻到了!”
连长拼命地催促:“快点,再快点!”
按照军委命令,我们连和其他三个兄弟连队必须在3个小时内到达东溪!
我有必要介绍一下编队行军序列:前方尖兵连:坦克团第一营第一连。运动保障队;前卫营、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一营第二、第三连搭载步兵一个连。第四十三军坦克团前进指挥所。第四十三军坦克团基本指挥所。第四十三军坦克团第二营搭载步兵一个营。第四十三军坦克团技术保障所及救护所……2个坦克营大概40辆坦克。浩浩荡荡,从头望不见尾,在通往东溪的道路上构成了一个壮观而勇猛无敌的钢铁洪流。
我们的目标东溪是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县城,也是越南边防地区重要交通枢钮。情报说守敌大概是1000名由武装民兵组建起来的杂牌部队。纪律涣散,防守也不严密。只要我方尖刀部队一到,他们就会土崩瓦解。实际上和我们所预想的恰恰相反……
穿插路线是是从布局到东溪一条只能走牛车的崎岖山路,路窄坡陡、弯多路急。道路两侧悬崖峭壁、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根本走不了坦克,我们的坦克硬开进去了,为了不从颠簸的车上掉下来,很多战士用用背包带把自己绑在坦克的金属支架上……谁也没成想它竟成了致命的帮凶。
那次袭击,光我们连就牺牲了十几个战士。惨痛的教训的,以后再也没人敢把自己绑在坦克上了。
战争残酷,生命脆弱!硝烟中,不断有战友倒下。相比我是幸运的,几个冲锋下来,仅一点点皮外伤。
东溪县城,我感觉自己已经变了。1979年3月的一张报纸上曾登载过我在东溪县城的一张持枪站岗的特写照片。那时的我虽然还有些稚气未脱,但眼睛里燃烧的热血却是令人震撼的。我几乎是第一批冲进城镇的中国士兵。可能敌人没想到我们来的那么快,一辆公共汽车还朝我们招过手。
上部 第六章
更新时间:2010-7-10 10:10:02 本章字数:1
上部 第七章
更新时间:2010-7-10 10:10:02 本章字数:0
上部 第八章
更新时间:2010-7-10 10:10:02 本章字数:8688
1981年,利用叶王渠教给我的一点擒拿技术,以及我自己的苦练,我在全军干部军事比武中,获得冠军,同年十月,我在射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推荐至陆军学校进修,
我又在作战交流大会把他的一招制敌术利用向全军推广,获得广泛赞誉,这都要感谢叶王渠,他现在在哪呢?有时候他的名字在我脑海中闪一下,但很快又消逝了。读者应该猜到,我和他肯定会再见面,但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呢。还有几个重要人物没说呢。
唐虎牺牲十八年后,我和他的女儿唐小芳在深圳意外相遇了。
有天我下班的时候,正准备开车,一个披头散发的穿着粉红色的吊带睡衣女孩忽然朝停车场冲进来,边跑边喊:“救命啊,救命啊”
我们连忙下车,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一条凶狠的大狼狗忽然朝我冲过来,我吃一惊,来不及考虑,对着它面门一脚踹过去。但它跑的太快,我那一脚竟踹歪了,踢在它背上,这一脚也够它受了。那条大狼狗“呜咽”怪叫了一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