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失去的帝国_[德]阿尔明·冯·隆【完结】(10)

  一旦英国喘过气来,建立了沿海防御,强渡海峡就需要一套极其复杂的军事组织。希特勒从来也没有真正去促成过这件事。在对英国作战上,他缺乏大胆尝试的决心,只是让戈林把空军白白消耗在对英国深入内地的机场的轰炸上,而陆军和海军这时候花费了几个星期为这个作战计划吵来吵去,一直吵到夏天,大家来回踢皮球,都不肯承担任务。最后终于放弃了海狮计划。德国毫无疑问拥有发动入侵所需的工厂和军事力量,但没有所需的领导。正当在战斗中只要稍微再大胆一点就能赢得整个世界的时候,希特勒畏缩了;而那些内行的将军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全得服从这位外行的指挥。 这才是“元首原则”在一九四○年夏天所获得的真正“胜利”。回顾历史,跳快步舞的领袖不应该是他。 我在皇家海军的朋友们断然否认德国人有可能甚至在六月间渡过海峡。他们认为,英国人当然会投入他们拥有的全部船只把入侵者淹没在海中。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是我个人认为,隆讲的很有道理。德国的潜艇(他在文中没有提到)将会在这个狭窄的海峡内对处于防守地位的英国舰队进行报复。由于参谋部缺乏具体的入侵计划而把责任都推到希特勒身上,隆的说服力是不够的。如果他们准备了一项可行的计划,他就可能采用它,就象他采用曼施坦计划那样。从档案中似乎只找到海军参谋部所作的一份很粗浅的研究计划,没有别的其他入侵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参谋部有一种只顾眼前不问下一步的奇怪倾向,也许它们不愿意去想下一步的事。

  --------------- 

  第五章 鹰和海狮

  英国的战争宣传一向很出色。他们对所谓“英国之战”的宣传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他们的宣传早已载入史册。但若要进行严肃的军事探讨,就必须首先澄清这些神话。 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我们的海面舰队很弱,而且数量不多,只有潜艇武装还够得上真正的分量。一九四○年夏季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作出决定渡过海洋这一障碍。因此在准备大举入侵的战役中,英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优势。 我在黄色方案提纲中,早已陈述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如果我们在六月底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横渡,当时解除了武装的英国陆军正陆续从敦刻尔克撤回,而他们的舰队又停泊在鞭长莫及的海港里,那么我们尽可速战速决,一举而征服英国。可是希特勒坐失良机。恢复了元气的英国人得到喘息的机会,制定了激烈的反侵略措施,整顿了他们强大的海军,从而封锁了英吉利海峡。这样一来,德国只能进行空袭,迫使英国作出决定,或炸出一条入侵的路。 首先我们必须就双方的空军力量作一对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包括德国人在内,仍然认为庞大而实力雄厚的德国空军是被一小撮英勇顽强、身穿皇家空军制服的德摩比利隘口希腊境内著名隘口,古希腊斯巴达王里奥尼达斯曾率三百勇士保卫此隘口,抗拒波斯大军保卫者所击败,或引用一位修辞大师的话来说:“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以少胜多”。

  事实上,战斗开始时,德国和英国双方都拥有约莫一千架战斗机。德国轰炸机的制空权远较英国为大,但是英国的轰炸机,至少那批新型轰炸机的负荷量更重,飞行距离更远,装备也更为精良。 为了诱使英国求和,希特勒和戈林对于德国空军当然极尽炫耀之能事。在另一方面,丘吉尔却尽量利用英国飞机数量少和势孤力单这一事实,强拖美国卷入战争。结果使这场战争产生了一种大卫力敌巨人哥利亚故事见《圣经·旧约·撒母耳记》第十七章。的假象。 传统的描述不仅在力量对比上歪曲了事实,而且德国空军行动时遭到的重重阻力也未加以记述。 大部分战斗是在英国空军基地上空进行的。德国驾驶员一被击落,就宣告失踪,不是死亡,就是被俘。但被击落的英国驾驶员,只要没有受伤,就可以立刻另外驾驶一架飞机起飞。德国驾驶员的战斗飞行时间只有几分钟,因为我们战斗机的燃料大约限制在九十分钟之内,而这段时间的大部分都消耗在进入交战区和返回驻地上了。英国驾驶员一旦升入战斗高度,就能坚持战斗直到子弹和汽油用完为止。 由于我们战斗机的飞行距离短,我们只能飞抵英国的东南隅。德国空军象一只被缚的鹰,伦敦是这条系绳的最远端。大英帝国的其他地区毫无空袭之虞,因为轰炸机没有护航,需要冒被消灭的很大危险。英国皇家空军则可以随意撤离火线,进行休整或检修。他们能在远离火线的地方集结后备力量,加紧制造新飞机。 此外,我们的战斗机还奉命紧靠着轰炸机飞行,就象驱逐舰掩护战列舰一样,从而削弱了战斗力。这无疑给予轰炸机驾驶员以安全感,但这项命令却使战斗机受到束缚。

  在空战中,“搜索与歼灭”是规律中之规律。战斗机驾驶员应该自由地在空中飞行,发现敌人,予以迎头痛击。戈林从未掌握这一基本要点,尽管他的空中战斗英雄不断用这一点敦促他。我们轰炸机的损失量越是上升,他就越是执拗地坚持轰炸机必须由战斗机紧密护航。这项纪律拖延了战斗,造成许多同志死亡,并严重挫伤了驾驶员的士气。最后,到一九四○年,英国人有了一项幸运的科学成就。他们首先拥有了可以应用于实战的雷达,可以对战斗机进行控制。我们一侵入领空,他们就可以紧紧跟踪我们,迅速派出战斗机向我们迎头痛击。他们无须消耗燃料进行侦察,也无须分散力量进行搜索。如果不是这个因素,德国空军战斗机指挥部将会赢得一次快速地压倒一切的胜利。因为直到最后,德国空军始终没有从空中击败皇家空军。连无意赞扬德国战斗力的丘吉尔也承认,在九月间战斗不利于英国战斗机司令部。 当时,我们的进攻变为对伦敦的战略轰炸。丘吉尔认为这是戈林所犯的致命错误。实际上,一则当时天气恶劣。再则对德国城市挑衅性的疯狂轰炸急需立即给以残酷的回击,三则考虑到入侵英国本土必须在十月一日以前进行,否则只好作罢,鉴于这三重原因,改为战略轰炸势在必行。我在有关这次战役的逐日分析中对于这一点作了详尽的阐述。 德国空军于一九四○年夏对英国的一次“鹰式袭击”,实质上是一次求和姿态,这是一次有节制的努力,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这次努力必须在进攻俄国之前作出,以便确保我国西部后方,的安全。这次失败对德国说来当然是一出悲剧,我们因此注定要在两条战线上进行这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可是这对英国说来却更加悲惨,历史家们对此却认识得特别迟缓。 德国参加这次战争毕竟丧失不了什么,英国则不然,在一九三九年它是世界头等强国。它尽管赢得了胜利,但战争的结果使它失去了环球帝国的称号,版图缩小到国内数岛。如果魔式袭击迫使它在一九四○年就与德国媾和,那末帝国几乎肯定仍然属它所有,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认为进行英国战役的时刻竟会是它的“黄金时代”。它的飞行员们表现得勇猛善战,与他们德国的异族兄弟一样。然而英国却放弃了与一个新兴的大陆强国联合起来继续充当世界霸主的最后机会,反而与布尔什维克结盟去打垮这个强国——这个在欧洲足以对抗野蛮亚洲的最后堡垒。其结果使它沦为美国的一个衰老而虚弱的卫星国。 这一灾难是沉湎干空想的冒险家丘吉尔的唯一杰作。在此以前,人民还未曾授予他最高职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