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战风云人物_肖石忠【完结】(119)

  第八部分杉山元 元帅(2)

  无条件投降的日军

  1943年6月21日,杉山元与寺内大将一起被授予元帅称号。杉山元感恩戴德,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把战争进行到底。  1944年初,东条英机为密切统帅和军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陆海军的配合,自己想以大将的资格兼任参谋总长,对此,杉山参谋总长和永野军令部总长表示坚决反对。双方激烈争论之后,杉山和永野不得不表示同意。2月21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和海军大臣分别被天皇任命为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从此,东条英机一人兼任首相、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三职,创造了日本自建军以来的奇迹。杉山元则不得不辞去参谋总长的职务,在元帅府和前军令部总长永野一起,就战争和战争指导为天皇提供咨询。  东条英机鉴于太平洋战争的惨败及各界对东条内阁的强烈不满,先是辞去参谋总长职务,后于1944年7月18日宣布总辞职。7月22日,小矶国昭内阁成立。小矶和杉山是陆军士官学校的同期生,关系极为密切。1944年7月22日,杉山元再次被任命为陆军大臣。  1945年4月5日,小矶内阁总辞职,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受命组阁。在组阁时,铃木要求杉山给予帮助。杉山此时反动气焰非常嚣张,仍然叫嚣要把太平洋战争进行到底。  1945年,日军在各战场上不断失利。面对日军的惨败,杉山元仍极力主张同美军顽抗,进行焦土作战。1945年4月8日,日军组成第1总军和第2总军(即第1战区和第2战区)。杉山元被任命为第1总军司令官。第1总军司令部设在东京市谷台的旧预科士官学校本部。主要负责津轻海峡以南包括石川、歧阜、爱知、三重县在内的本州东部地区。第1总军下辖第2方面军、第11方面军和第13方面军,共30个步兵师团,2个坦克师团,2个高炮师团等,约有兵力70万。  杉山元身为本土作战的最高负责人之一,极力主张通过彻底抗战来抵御进攻本土的美军,并计划在对方构筑桥头堡之前,乘对方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消灭。在本土作战准备期间,杉山元经常乘坐专机,到各作战地区检查阵地构筑情况,督促和鼓励各部队进行训练。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督促其立即投降。铃木首相屈服于军部的要求,采取“不予理睬”的政策。8月8日夜,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早已被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日本再也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8月14日,天皇召见杉山元、俊六和永野三元帅,讲述终止作战的决心,要求军队服从天皇的决定。杉山元尽管主张抗战到底,但面对天皇的决定,无可奈何,只得服从。8月15日,天皇裕仁在“玉音广播”中宣读了《终战昭书》。至此,日本法西斯宣告战败投降。  9月11日,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盟军逮捕。杉山预感到自己也可能被捕,于9月12日在第1总军司令官室引咎自杀。  (肖鸿恩)

  第八部分山下奉文 大将(1)

  1946年5月,名叫山下久子的日本妇女接到一份书面通知:“山下奉文。该人于昭和21年2月23日在吕宋岛马尼拉因系战犯被处死刑,特此通知。”  山下奉文(Yamashita Tomobumi,1885—1946),法西斯战犯,日军大将,绰号“马来之 虎”。1885年11月生于日本高知县的乡村医生家庭。毕业于日本广岛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系统地接受了军国主义教育,典型的法西斯军人。1918年任驻瑞士军事研究员。1926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27年任驻奥地利武官。  1930年,山下奉文任陆军第3步兵联队联队长。当时的山下奉文体重90公斤(身高1.74米),与37毫米口径1911年型平射步兵炮的重量相同。因此,“步兵炮”便成了山下最初的绰 号。  1932年,山下调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1934年8月,山下晋升少将,因为当时军事课课长是大佐级职务,而当时又没有少将的空缺,被暂时安排到一家兵工厂任副厂长。1936年3月,在二二六事件之后,作为事件幕后策划者的山下调任朝鲜军第20师团所辖之第40旅团旅团长。七七事变后,山下奉命率部到北平参战,并晋升中将。他指挥所部攻南苑,战长辛店,袭廊坊,大肆屠杀中国军民。1938年7月,山下改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1939年6月14日,主张从中国排除英法势力、实行“中日提携”的山下下令封锁天津英法 租界。  1940年7月,山下被调回东京就任日本航空总监。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成立。12月到次年7月,山下率领日本代表团赴欧考察德意军事。回国后被任命为满洲防卫军司令官,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1941年11月5日,日本东京召开御前会议,预定于12月初对美英荷开战。11月8日,山下奉命回东京。第二天被任命为第25军司令官,负责进攻马来亚、新加坡。  日军进攻南方的作战范围大致包括东南亚全境和太平洋西半部,其中最重要的是攻占有“ 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的英国海军基地新加坡。第25军是以日本陆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近卫师团、第18师团的骨干编成,另有支援部队7万余人,共计约11万人。  11月26日,一架日本专机来到海南三亚。为了保密,机上走出的山下奉文身穿协和服,头戴礼帽,人称“蒙面将军”。山下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11月26日,日美和谈破裂。日本运输船只陆续集结三亚。山下率部在这里进行了严格的战前训练。12月1日晚7时30分,山下中将接到了“‘日出’为‘山形’”的暗语电令。“日出”即开战日,“山形”是8日的意思。山下接到命令,激动万分,指示部队继续训练。3日,山下决定:4日午前7时,船队一齐拔锚向马来半岛出发……  1941年底,日美关系日益激化,日军南进可谓在英国人的预料之中。可是,马来亚英军司令帕西瓦尔中将和远东英军总司令波帕姆空军上将则对日本抱有偏见,他们认为日本人只会模仿,没有别的能力,大举进攻马来亚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制定的对付日军进攻的“斗牛士计划”是:首先以一部分兵力控制靠近克拉地峡的泰国领土宋卡和北大年机场,阻止日军登陆,达到保卫新加坡海军基地的目的。当时马来亚守军共8.8万余人。但由于英国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战略,远东英军的装备很差。  从12月6日下午3日30分开始,至12月7日5时30分止,一系列重要情报显示日军已采取行动,但均被帕西瓦尔和波帕姆的轻敌所忽视。  6时30分,又有一架警戒飞机称:“驱逐舰4艘于北大年北方60英里,沿海岸南下。”  ……  现在,帕西瓦尔和波帕姆都已相信战争即将爆发,但他们都认为时间紧迫而一致同意放弃实施“斗牛士计划”。同时谁也拿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  12月8日0时左右,宋卡灯塔上的青白色灯光映入山下的眼帘。巨浪拍岸的声音越来越大。3时左右,日军士兵跳水上岸。如果英军适时实施“斗牛士计划”,这里除了浪花翻滚外,还会有弹雨瓢泼,也许别有一番风景。  9日,帕西瓦尔接到报告:马来北部的机场受到日本飞机的空袭,158架英国空军飞机只剩下10架,英国失去了制空权。10日上午,菲利普斯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远东舰队在马来半岛东部的关丹海面上,受到日本第22航空队88架飞机的攻击,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被击沉,舰队司令菲利普斯葬身大海。英国远东舰队覆没,日军控制了制海权。  日军夺取作战的制空权、制海权以后,切断了陆上英军的增援和补给线。12月12日,山下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自称“电钻战”),一举突破英军北部防线——吉打线。而后挥师南下。沿途英军纷纷退却。1月31日,第5师团一部冲进了新加坡对岸的柔佛巴鲁市。英军撤到新加坡,并炸毁了连结新加坡的石桥,打算死守孤城。新加坡市民惊恐万分。  2月8日,山下的司令部移到柔佛巴鲁王宫高塔里,塔上可以俯视柔佛水道。军师团炮兵向 对岸集中轰击,天空被烧成了红色,整个新加坡岛在震颤。当晚10时40分左右,一发蓝色信号弹在对岸上空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随后掠过。这分别是第5师团和第18师团登陆的信号。一批日军4000人在新加坡西北角上陆。他们一上岸就像锥子一样直插新加坡城内部。英方守军由于判断失误,很快就撤退了。9日夜,近卫师团从北面登陆。第25军以西北角为主攻方向,从三面向岛中央进击。10日早晨,山下的司令部渡过柔佛水道,进驻天嘎机场北面的原英军高炮阵地指挥战斗,太阳旗插到了临近岛中央的曼代、布基帖马附近。11日早晨,日军观测飞机向英方投下了29份“劝降书”。但直到14日晚,不见英军做出答复,双方在布基帖马高地展开激战。日军拿下了这个高地,可是第25军将士已经十分疲劳。副参谋长池谷半二郎大佐建议暂停攻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