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分希特勒(1)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法西斯纳粹党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生于奥地利的布劳瑙。父亲是个海关官员,脾气粗暴,经常酗酒并毒打孩子。母亲性格温顺,疼爱孩子。父亲比母亲大23岁。小学时期的希特勒天真活泼,遵守纪律,成绩优秀。后来在父亲的冷酷和母亲的溺爱中,希特勒逐渐形成内向、固执、富于幻想、放荡不羁、易于激动和暴躁的性格,学习成绩下降,但对德国历史和神话故事极感兴趣。日耳曼民族的历史激起他强烈的民族意识。1903年,其父病逝,全家靠母亲的劳作和遗孀养老金维持生活。1907年和1908年希特勒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1907年12月,其母去世。1908年2月,希特勒把妹妹交由同父异母姐姐照顾,自己则前往维也纳靠做零活或出售临摹画口,受到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巩固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1903年,希特勒来到德国的慕尼黑。1914年8月,希特勒入第16巴伐利亚步兵团服役。后来参加过伊普莱斯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因作战勇敢而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晋升为下士。 德国战败后,希特勒决定投身政治。1919年9月,希特勒奉陆军政治部之命调查慕尼黑的“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在该党集会上的发言引起其领导人的注意后,应邀入党,成为该党负责宣传工作的委员。1920年2月,希特勒在《二十五点纲领》中指出,所有日耳曼人应在强大的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废除凡尔赛条约和圣歇尔曼条约。4月,希特勒脱离军队,将“德国工人党”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根据德语“国家社会主义”的缩写字母读音而简称纳粹党)。稍后,希特勒为纳粹党组织了名为体育运动俱乐部的纠察队(1921年10月改为冲锋队)。希特勒采用字做党徽,亲自设计了红地、白圆、黑字居中的党旗。“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国家主义思想,字象征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1921年7月,他修改纳粹党章,改组纳粹党,确立了“领袖原则”,担任了党的主席,拥有独裁权力,从此“元首”就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1923年希特勒又将《人民观察家报》办成纳粹党报。
第九部分希特勒(2)
纳粹领袖希特勒的崛起
1923年11月8日晚,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扣押巴伐利亚州军政官员,宣布“全国革命已经开始”。经过次日同警察的流血冲突后,纳粹的首次夺权企图失败了。据说希特勒在与其同事讨论纳粹党今后的任务时宣称:“宣传,宣传,宣传。全部工作就是宣传。”希特勒被捕,判刑5年。但希特勒于1924年12月20日获释。他在狱中由赫斯帮助而著成《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是希特勒最重要的理论著作,集国家主义、帝国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对民 主主义思潮于一体。其中首次提出“生存空间”问题,认为德国生存的真正空间不是非洲,而是在东欧;而要征服东欧,必须避免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决不让欧洲出现与德国对立的大陆势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摧毁法国,因为法国是德国的死敌;为摧毁法国,德国必须割断法国与东欧国家的同盟关系,并与英意结盟,而保障德法边界暴露翼侧的安全,从而孤立法国。这就是希特勒战略的精髓。此点对于认识希特勒干涉西班牙内战、收回萨尔区、重占莱茵兰、与意大利结成同盟、强夺捷克斯洛伐克、建立齐格菲防线、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等诸多事件至为重要。 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复兴只有通过重新回到世界大国行列中才能实现。但是,它的前提条件并不是武器,……而是意志的力量。”因而拼命鼓吹斯巴达主义、泛日耳曼主义,进行精神动员,培养极端的复仇主义心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还做过这样的表白:“压抑着我的只是我当时所受的那种彻头彻尾的蔑视气氛。” 出狱以后,希特勒吸取教训,企图改用合法斗争手段夺取政权。尽管最初时运不佳,但他仍不屈不挠,从未丧失希望和信心,发愤从事党的建设工作。到1929年,纳粹党员已发展到17.8万人。希特勒在党内设立各种部门(特别注重宣传部),负责研究和指导党的工作。他还建立多种外围组织,使纳粹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第九部分希特勒(3)
纳粹党的造势大会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失业人数达300多万。生产削减,税收减少,而失业人员救济开支却不断增加,从而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希特勒及纳粹党以民族复兴和变革现实为号召,向社会各阶层分别许诺,乘机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竞选活动。结果在1930年9月14日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650万张选票,在国会得到107个席位,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在1932年7月31日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37.4%的选票,拥有230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戈林则当上了议长。这时,德国经济危机加剧,政局极度混乱,许多工商资本家急欲物色强有力的人物组织政府,成为希特勒的支持者。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终于获得兴登堡总统的信任,出任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希特勒开始建立独裁统治。1933年2月,解散国会,制造旨在迫害共产党和反对派的国会纵火案。3月,希特勒操纵的新国会通过授予希特勒全权的法案。紧接着,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在解散政党和工会之后,纳粹党成为德国惟一的政党。1934年6月,处决冲锋队首脑罗姆,将冲锋队与党卫队(1925年至1926年间建立)合并,以取得国防军的支持。8月2日,根据8月1日颁布的法律,希特勒在兴登堡去世之后,兼任总统和总理。希特勒既是纳粹党的领袖,又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统一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兼总理”。此外,希特勒还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至此,第三帝国正式建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