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战风云人物_肖石忠【完结】(151)

  第十部分亚历山大 元帅(4)

  亚历山大上将与艾森豪威尔上将、巴顿中将在一起

  1944年1月22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却没有迅速向罗马挺进。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的进攻则陷入停顿。德军开始组织对安齐奥的大规模反攻。安齐奥盟军的两路攻势都被遏制在原地。2月18日和29日,德军两次发起大规模反攻,均经激战而失败。此后双方长期进行空袭和炮战。

  第十部分亚历山大 元帅(5)

  在地中海战区指挥作战的亚历山大元帅

  亚历山大秘密调整盟军部署:从第5集团军撤回英国第10军,将第8集团军集结于卡西诺地区,担负突入利里河谷的主攻任务。其作战计划是:第8集团军沿6号公路突破敌防御,直取罗马;美国第6军从安齐奥滩头阵地出击,在瓦尔蒙托内封锁6号公路。这样,败退的德军第10集团军就会陷入盟军的包围。5月10日,盟军的全面攻势开始。朱安指挥的法军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美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和阿尔班山地的7号公路挺进。5月15日,第8集团军开始向利里河谷突进。德军的反应为美军从滩头阵地向外突破提供了机会,但克拉克在命令美军朝瓦尔蒙托内进袭的同时,指出在攻占奇斯泰尔纳以后必须准备以主力进攻罗马,致使亚历山大围歼德军的计划遭到损害。5月26日,安齐奥盟军亦向北突进。6月4日,美军进占罗马,德军却已经撤走。  1944年12月,亚历山大继梅特兰•威尔逊之后升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晋升为元帅,克拉克继任第15集团军群司令。已经越过哥特防线的盟军拥有兵力兵器优势和制空权。次年3月,凯塞林升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菲廷霍夫继任C集团军群司令。  亚历山大决心在雷诺河下游和波河之间围歼德军。1945年4月9日,第8集团军的攻势以大规模空中轰炸和炮火轰击开始,于18日穿过阿尔詹塔峡谷;4月14日,第5集团军开始进攻,至19日进抵波伦亚近郊。4月20日,菲廷霍夫想撤至波河,但为时已晚。4月25日,意大利游击队总起义,德军到处挨打。4月29日,德军代表被迫签署规定5月2日无条件投降的文件,亚历山大代表盟国受降。  1946年至1952年,亚历山大出任加拿大总督。1952年至1954年出任英国国防大臣。1954年 退出现役。1962年出版《亚历山大回忆录》。  1969年6月16日,亚历山大去世。  (肖石忠)

  第十部分杨虎城 上将(1)

  杨虎城(yɑnɡ huchenɡ,1893—1949),号虎臣,国民党军二级上将。以发动要求实现全国抗日的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  杨虎城于1893年11月20日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13岁就到饭铺当童工。1908年夏,其父为仇家所陷,被清政府绞死于西安。这激起杨虎城对清政府的仇恨。他在家乡组织具有反清性质的中秋会,自任领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领部分会员参加陕西民军。1913年退伍还乡,联络原“中秋会”成员,开展抗暴抵捐的斗争,铲除大恶霸李桢,至此名声大振。  1915年袁世凯称帝,杨虎城率数百人参加讨袁斗争。1916年,杨虎城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驻节大荔。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树立护法旗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杨虎城率部参加于右任的陕西靖国军,初任左翼军第5游击支队司令,旋改任第3路第1支队司令。1921年,靖国军各路多被直系军阀分化改编,杨虎城拒不受编,在武功坚持靖国军旗帜,任第3路司令。1922年,率部与直系军3万余众在武功以东大战20余日,伤亡过半,乃退入陕北榆林,依托井岳秀部,改任陕军第1混成团团长。此时,他结识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和共产党员魏野畴。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接见杨虎城的代表,正式批准杨虎城为国民党党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成立国民军。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由陕北南下,回师关中,与刘镇华的镇嵩军和麻振武部在渭北作战。国民军第3军孙岳部入陕后,杨虎城部改编为该军第3师,杨虎城任师长。1925年7月,杨虎城在耀县开办三民军官学校,委任魏野畴为政治部主任,聘请一些共产党员任教官。  1926年4月,吴佩孚派刘镇华率7万大军围攻西安,杨虎城与陕西督办李云龙率1万余人苦战8个月,坚持到冯玉祥部援军到达,终于打退刘镇华。此役与北伐战争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1927年初,冯玉祥入西安,杨虎城归其统率,出任国民军第10路总司令,旋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0军军长。5月,杨虎城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东出潼关,参加北伐,受东路军总司令鹿钟麟节制,除指挥第10军外,还指挥庞炳勋、王鸿恩、吕秀文等三个军,在陇海路东段归德、徐州间,与直鲁联军徐源泉、褚玉璞、孙殿英、张敬尧等八个军作战。杨虎城部伤亡很大,移防皖北太和、河南鹿邑整训。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下令国民联军各部“清共”,杨虎城坚持以“不危害革命、掩护共产党人”为原则,保持着国共合作局面。杨虎城在该部重要位置上安排了不少共产党人:委任魏野畴为军部政治处长,蒋听松为军部秘书长,寇子严为第1师参谋长,曹力如为第2师政治处长;创办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以南汉宸为校长。在杨部工作的共产党人,以魏、南、蒋为领导人,成立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下的皖北特委。1928年春,中共皖北特委领导皖北暴动,有人叛变告密,交出部队中的共产党人名单,蒋介石电令镇压。杨虎城指示孙从周(中共地下党员)将暴露的数十名共产党人以“遣送编余军官”名义,给资护送出境。  1928年4月,杨虎城赴日本,11月回国。杨部缩编为冯玉祥第2集团军暂编第11师,杨虎城任师长,驻节山东胶东地区。杨虎城率部彻底肃清刘桂堂、顾震两股惯匪万余人。1929年4月,杨虎城离冯附蒋,所部改编为第14师,任师长。9月,杨部奉令移驻南阳。1930年3月,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师,杨虎城任师长,率部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所部先后扩编为第7军及讨逆第17路军,杨虎城任军长及总指挥,攻入陕西。10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7月,代顾祝同潼关行营主任职。行营撤消后,改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为摆脱蒋介石控制,积极扩充实力,控制地盘,与蒋矛盾激化。1933年5月,蒋介石突然免去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由邵力子接任。  九一八事变后,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杨虎城的民族意识和救国愿望。杨虎城是国民党中首先提出抗日主张的高级将领之一。1933年3月,当日军向热河进犯的时候,他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但蒋介石反而调该部赴陕南与川军共同围攻红四方面军,并令胡宗南进驻陇南天水,从侧背监视第17路军。蒋之所作所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杨虎城的抗日反蒋情绪。杨虎城与孙尉如、杜斌丞等人经过多次秘密计议,决心与革命力量联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他派代表赴川北苏区与红军联系,达成协议,形成停战合作的局面。5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树起察绥抗日同盟军旗帜,杨虎城不仅在言论上遥为声援,而且予以物资援助。他还派代表参加福建人民政府。  1935年初,杨虎城奉蒋介石严令,阻截由鄂豫皖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转移的红二十五军,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而损兵折将。杨虎城由此更加觉悟到“剿共”是没有前途的。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杨虎城对此几乎有绝处逢生之感:抗日,大家都有出路;打内战,大家同归于尽;要抗日,先要停止内战。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通过南汉宸等与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取得联系。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派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携亲笔信到西安面见杨虎城,信中对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提出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主张,并希望杨虎城和共产党的关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这更坚定了杨虎城不打内战共同抗日的决心,并迅速与红军建立友好互不侵犯协定。第17路军掩护中共和红军的人员与物资过境,形成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局面。此后,杨虎城部和红军再未发生过实际冲突。红军东征期间,蒋介石严令杨虎城进攻红军后方,杨虎城均以事先通知或打假仗的办法予以敷衍。  1935年夏,张学良奉蒋介石命令率东北军入陕甘“围剿”红军。由于蒋介石挑拨离间,杨、张之间一度矛盾较深。次年春季,杨虎城愤蒋不抗日,提出“联合东北军发动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调解下,杨、张消除误会及成见,关系逐渐密切。他们决心团结一致,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联共抗日。东北军、第17路军及中国共产党“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北初步形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