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战风云人物_肖石忠【完结】(61)

  第四部分近卫文吕(2)

  近卫文吕畏罪自杀

  1940年7月22日,近卫第二次组阁,7月26日,在近卫内阁的会议上确定了《基本国策 》,提出要“建设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为达此目的,在国内确立“发挥国家总体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对外推行南进政策并强化与德意的联盟。10月12日,近卫建立了“大政翼赞会”,并自任总裁,声称“大政翼赞会”仅作为辅佐天皇的政治组织,而不作为政党,不论军阀或官僚均可加入,以此扩大其政治基础,减少军人和官僚的对立,实现国内政治的一体化,完成日本式的法西斯化。近卫内阁还在1940年12月6日设立情报局,以此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940年9月29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日本由此与德意结成了军事同盟 。为集中力量推行“南进”政策,近卫政府在1941年4月13日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胜利。德军的军事冒险一再得逞,这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十分眼红,南进的心情空前迫切起来。7月2日,近卫主持的御前会议决定以全力向东南亚扩张,“不惜与英美一战”。近卫内阁为日本铺好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为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展开外交攻势,加强了自1941年4月开始的以牺牲中国求得妥协为内容的日美谈判,企图通过谈判,一方面断绝中国的一个最重要后援,迫使中国早日屈 涣硪环矫嫖致哉秸檬奔洹5谔概泄讨校庀嗨筛匝笥夜诜婷⒈下叮?一味激化同美国的矛盾,同近卫的策略发生了分歧。为统一策略,近卫决定内阁全体辞职。  1941年7月18日,近卫组成第三届近卫内阁,起用预备役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为外相,继续同美国谈判。7月28日,日军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开始了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9月3日,政府—大本营联席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决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紧接着在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如果到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则立即与美英荷开战。到了10月,日美谈判仍然陷于僵局。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停止谈判,立即开战。近卫认为立即同美英开战的条件尚不成熟,胜利的把握不大,而“战争如无百分之百的安全,就必须避免”,不愿承担开始的责任。但此时日本统治集团内主张立即对美英开战的呼声甚嚣尘上,陆军已经开始了兵力的动员。东条英机作为立即开战派的代表人物向近卫提出:如果不按御前会议的开战决定执行国策,那么参与这项决定的近卫内阁就应该引咎辞职。由于东条的态度十分强硬,近卫内阁被迫辞职。 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后不久,便在1941年12月8日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尽管近卫反对立即开战,但这绝不是说他反对战争,近卫三届内阁事实上已经将日本推上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在东条组阁后,近卫向东条赠送日本军刀,作为对后者的鼓励。1942年元旦,近卫被日本舆论称为“日本第一蠢人”、“战败主义者”。  日本的侵略战争很快便走向了失败。至1945年初,狂妄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无法扭转败局。为此,近卫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能保存天皇制。1945年2月14日,近卫上奏天皇陈述此点。但日本法西斯仍想负隅顽抗,坚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天皇甚至准备派近卫去苏联交涉,以求得苏联继续保持中立,但因苏联拒绝而未成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随即占领日本。17日,日本组成东久迩宫亲王内阁处理投降的善后事宜。近卫在内阁中任国务大臣,后又在币原喜重郎内阁中任管理宫廷内务的“内大臣府御用挂”。盟国占领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还曾委托近卫修改宪法。当近卫着手进行修改宪法的调查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近卫是战犯,不适宜做此项工作。占领军当局迫于舆论压力而于11月1日声明“没有委托修改日本宪法的事实”,并废除内大臣府,发出对近卫的逮捕令。  1945年12月16日清晨,近卫文吕在被捕前数小时畏罪服毒自杀。  (纪胜利 肖鸿恩)

  第五部分凯塞林 空军元帅(1)

  阿尔贝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1885—1960),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第1航空队司令、第2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C集团军群总司令和西线德军总司令等职。  1885年11月20日,凯塞林出生于德国马克斯泰特的教师家庭。少年时代就立志从军。中学毕业后,凯塞林说服父母而于1904年应征入伍,到巴伐利亚第2炮兵团服役。凯塞林专心致志地学习军事知识,很快掌握了炮兵基本战术。上司看他有培养前途,便送他到慕尼黑炮兵与工程学校深造。此举为其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1907年,晋升为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塞林已是上尉军官,先后在野战部队和总参谋部任职。  大战结束后,凯塞林在巴伐利亚第3军司令部任职,主要负责后备役部队编成和训练,后晋升为少校并调到陆军总司令部。1930年,晋升为中校,调德累斯顿第4炮兵团任营长。  希特勒上台后,于1933年10月建立空军,在陆军中征召优秀人才到空军服役。已晋升为上校的凯塞林转入空军服役,任新成立的航空部行政管理局局长。凯塞林在48岁时开始热心学习飞行,为纳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努力。  纳粹空军建立之始,困难很大。其中尤以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为甚。凯塞林积极执行“空军发展计划”,与财政局、技术局紧密配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措了大量资金,建立了飞机工业的基础。1934年1月,德国每月生产飞机72架,到1935年7月,月均生产飞机达到293架。空军的机场、营房以及其他不动产军事设施的建筑更是由他计划和组织实施的。1933年1月,飞机工业的雇员还不到4000人。凯塞林接手后,1934年竟增至110800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飞行装备供给和修理部门的雇员。凯塞林于1935年晋升为少将,次年晋升为中将。  1936年6月3日,纳粹德国空军首任参谋长韦弗在德累斯顿因飞机失事丧生。深受戈林厚爱的凯塞林继任空军参谋长,负责空军组织与训练以及飞行、高炮、通信和伞兵部队的使用等事宜。然而,凯塞林缺乏经验,处理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使空军机关原来那种责任力下降,而机构却大为臃肿膨胀”,逐渐与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发生分歧,因而很快被解除参谋长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3军区司令。1938年4月1日,凯塞林因空军实行改组而出任第1集团军(不久即改为第1航空队)司令。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凯塞林奉命率部担任北方集团军群的空中支援。他的航空队充分显示了航空兵的强大火力突击作用,首先对波兰一线机场实施突然袭击,严重破坏了机场设施,给波兰空军战斗行动造成极大困难。紧接着,又派战斗机与波军空战,派侦察机搜寻波军驻扎机场,一旦发现目标,轰炸机立即实施突击。波兰空军在数天之内即告覆灭。夺取制空权后,凯塞林指挥其飞行部队密切协同地面部队打通波兰走廊,轰炸华沙,突击库特诺包围圈内的十余万波军,直至战役结束。空军的出色行动使得地面战役的突然性、快速性大为提高,希特勒的“闪击战”也成为现实。凯塞林因而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  波兰战役后,希特勒立即准备实施进攻西欧“黄色”的计划。1940年2月,凯塞林调任西线的第2航空队司令。在西方攻势开始前一天,他命令空军在比利时和荷兰港口前布设100枚水雷,封锁盟军航道。5月10日5时35分,德军沿北自北海、南至卢森堡南部边界一线,对西方发起进攻。第2航空队为B集团军群担任空中支援。在这次作战中,凯塞林的航空队首次使用伞降与机降部队迅速占领荷兰的莫尔狄克、鹿特丹,完整地夺取了马斯河和瓦尔河上最重要的桥梁,并坚守到机动部队从陆路到达,迫使荷兰政府投降。但是,就在荷兰与德军在鹿特丹进行投降谈判时,凯塞林还向第54战斗机联队发出轰炸该城的指令。荷兰败降后,第2航空队全力支援陆军行动,扫除了德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将数十万盟军压到狭窄的敦刻尔克地域。接着,凯塞林与第3航空队又把这些盟军作为捕杀对象。可是,英吉利海峡的恶劣天气和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终于使凯塞林第一次丧失了局部的空中优势,致使受困的大部分盟军撤至英国。7月19日,凯塞林越级晋升为空军元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