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彭德怀指着李特的鼻子大骂他是反革命,并气愤地说要枪毙李 特云云。当时毛泽东的态度则非常镇静从容,他对红四方面军的干 部说:“我们先走一步,你们随后再跟上。”在形势非常严重困难的 情况下,毛泽东表现了一个革命家顾全大局的宽阔胸怀,对张国焘 始终采取说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针,并做到以诚相待,仁至义尽, 以求团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 我们在川甘边界翻越了最后一座雪山,到达拉界。部队在拉界 休息的时候,我看到毛泽东和彭德怀坐在一起,摆弄着一张地图, 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军路线。最后确定部队沿白龙江前进,红一军团 在前,红三军团殿后,次第进到俄界。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 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 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 定》。该决定指出,张国焘公开违背中央的指令,分裂红军的行为, 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决定》号召红四方面军中全体忠于党的同志, 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作 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中央同时还电示张国焘,要他改正 错误,率部北上。但张国焘却顽固地坚持错误主张,并擅自命令左 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第四、第三十军南下川西南,企图在川康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建立根据地。 俄界会议之后,中央决定将中央红军主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 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 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支队辖两 个纵队。原红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由林彪任司令员,聂荣臻任 政治委员。原红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李富 春任政治委员。在这次部队整编中,红三军团的第十三团拨给了 红一军团,编入第一纵队建制。我所在的教导营编入军委纵队(亦 称第三纵队),由叶剑英兼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
部队开始整编时,上级拟派我担任第二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 因当时有位领导同志说我反对整顿纪律,历史上一贯右倾,不适宜 作领导工作,因而作罢。 说我反对整顿纪律,确有其事。那是在红军出了草地之后,中 央派了几位领导干部到红三军团工作。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言传 身教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上下一致,官兵平等,共同过着艰苦的生活,领导干部和 士兵的伙食完全一样。这次从上面派来的几位领导干部,常聚在一 起改善改善伙食,红三军团有些同志就对这种作风看不惯,下边的 干部战士也常常发点牢骚,讲些怪话。那时一般伙食条件很差,有 的同志饿得受不住,偶尔会发生违反群众纪律,偷吃群众东西的现 象。这些本来是属于教育问题,但是,从上面派来的个别领导干部 却把这类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认为这是对革命丧失信心的表现,因 而提出来要在红三军团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对那些被认为问题 严重的人甚至要采取处死的办法予以惩罚。我当时对这种做法提 出了反对意见。我说,某些干部战士表现得情绪不高,发点牢骚,这 与领导者平时教育不够有关系。同时,有些领导干部在生活非常艰 苦的时候,不能以身作则,对下面有影响,不能够完全责怪下边的 同志。下面同志偶尔违反群众纪律,固然是不对的,但还是应以教 育为主,不能采取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同志。何况我们刚 刚走出草地,大家已经被拖得精疲力竭,目前的情况仍然很困难, 马上进行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的工作,是很不适宜的,等等。 由于我提了上述意见,有的领导认为我不可靠,不适宜担任政 治工作,更不能带兵。在召开各种会议对我批判了几天之后,就安 排我去担任军事裁判所所长。 部队离开俄界继续北上,翻越了岷山,向岷县方向前进。彭德 怀指挥先头部队赶到天险腊子口,敌鲁大昌第十四师所部在这里
据守隘口。9月17日,彭德怀指挥部队一举突破敌军重兵把守的 腊子口阵地,为全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毛泽东得悉这一捷报,高 兴非常,当即挥笔疾书了“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一首,电达腊子口前线,高度评价了彭 德怀和参战部队的功绩。① 9月18日,我军乘胜占领了哈达铺,进入甘南。至此,我们才 最后走出了藏民区。我们自5月中旬进入藏民区以来,就始终见不 到一个老百姓,这对于一向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情同鱼水的红军 部队来说,不免有孤独无依之感。到了哈达铺之后,看到遍地都是 老百姓,红军战士如鱼得水,高兴的心情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哈达铺的街上卖东西的很不少。记得当时一个馒头卖到五角大洋 一个,虽然是价钱太贵,但我看到经过长期饥饿折磨的红军指战员 能够买到吃的东西,可以饱餐一顿,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哈达铺可以看到报纸。从报纸上得知刘 志丹、高岗等在陕北开辟了一块红色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正 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大 喜讯,大家高兴得都跳了起来。这时,中央政治局在班罗镇召开会 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失本营。于是,中央遂率 部向陕北挺进。陕甘支队加军委纵队这时只剩下近万人,另外红 五、红九军团还有两三千人,正随张国点的左路军行动。 ① 据《彭德怀传》:主席六言诗并非1935年9月17日打腊子口时所写,而是在10 月红军到吴起镇,宁夏马回子带骑兵进攻,彭率我军打败马回子时,主席写此诗赠彭。 叙述人记忆有误,原诗依据《毛泽东年谱》上卷,481页。——整理者 我们从江西出发长征,艰苦跋涉两万多里,一路上连共产党的 支部都很少遇到过,真没有想到会在陕北找到一块革命根据地。这 无异于绝处逢生,使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历史是按照其必然规律 在发展,但往往表现出许多偶然性。陕北根据地当时并不大,陕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