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林不相信克莱勃斯讲的是真话,怀疑地注视着他。“作为一个士兵,你想过没有,当即将要采集成熟了的果子的时候,俄国最高统帅部会接受停战的谈判吗?”他说,应该无条件投降,这是唯一可以结束柏林无益的战斗的办法。
“绝对谈不上投降。”戈培尔叫道。
“帝国总理先生,”魏德林说道:“您当真以为俄国人会和您任总理的德国政府谈判吗?”
戈培尔无法立即反唇相讥,这可能在他一生中还是第一次。当他又开始讲话时,他俨然成了一个按照自己的愿望肆意歪曲现实的人。他说,实现希特勒的遗愿是神圣的义务,克莱勃斯只能要求停战。
肯普卡在返回战斗岗位时,路过施通普夫格尔医生门前,他看见玛格达?戈培尔正坐在一张办公桌旁,脸上毫无反应。她认出了肯普卡,并要他进来。
“我跪着恳求元首不要自杀,”她呆板地说道,“他轻轻地扶起了我,平静地对我说,他应该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唯一给邓尼茨打开拯救德国道路的办法。”
肯普卡为了安慰她对她说,还确实有逃出去的可能,他又说他个人有三辆小型装甲车,能安全地载运所有的人。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显出了光彩。此时,戈培尔走了进来,克克莱勃斯将亲自去见朱可夫,并提出“大家都要离开地下避弹室”。他曾发誓决心与元首一起去死,但为了本人,为了他的家属,保存自己的本能占了上风,然而,这种本能有它的限度。“万一谈判不成功,”他面带凄凉的神情说道:“我已作出了决定。我将呆在地下避弹室,因为我不愿在世上永远扮演一个难民的角色。”他转向肯普卡说:“当然,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可以走。”
“如果我丈夫不走,”戈培尔夫人生硬地说道:“我将留下和他共命运。”
邓尼茨海军元帅不知道希特勒已死。他只知道元首选定他作为继承人。鲍曼打电报给他说,书面任命随后就到,海军元帅“可以采取适应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
鲍曼可能只透露了部分真相,为的是自己来掌握这一消息。与戈培尔相反,他决定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也要逃出柏林,毫无疑问,他希望自己能是地下避弹室里第一个见到邓尼茨的人。那时,他就可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海军元帅是一个没有政治欲望的军人,这项任命对他来说是绝对出乎意料之外的。他认为,希特勒要任命他,是为了让武装部队一名军官出面,从而体面地结束战争,他回电给希特勒说,他的忠诚是无条件的,他将尽一切可能去柏林解救他。“然而如果命运一定要我作为您的继承人来统治德国的话,我将把战争打到底,无愧于德国人民的史无前例的英勇斗争。”
邓尼茨总是唯恐元首之死会导致中央权力的终止和随之而来的混乱,因为那将使成千上万的人无谓地失去他们的生命。现在,如果他迅速行动,无条件投降的话,他将能避免这样的灾难,但是,首先必须确保这项任命能被希姆莱平静地接受,他在全国都有武装力量,而自己并没有什么人。邓尼茨不得不亲自打电话给希姆莱,希姆莱毫无热情地答应到普伦来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邓尼茨取出一支手枪,打开保险,藏在他办公桌上的文件下面。这样做有点过分,但是,是必要的。希姆莱带了六个全副武装的党卫队勤务兵来到了,但他独自一人进了邓尼茨的办公室。邓尼茨拿出任命他为希特勒继承人的电报。“请您念一下这份电报。”他注意地看着希姆莱说道。秘密警察头子脸色苍白,似乎蜷曲作一团,“如同别人用针扎了他一下似的。”甚至在他与丘吉尔和杜鲁门谈判协商的消息透露出来之后,希姆莱仍然坚信,他将被任命为希特勒的继承人。他打破了令人尴尬的沉默,站起来笨拙地鞠了个躬。“在此情况下,”他说道:“我请求您让我在您这个国家成为您的副手。”
希姆莱悲哀的语调给邓尼茨增加了自信,但他还是将手滑向了手枪。“这不可能,”他自信地答道:“我没工作给您!”
希姆莱清了清喉咙,好象他要讲些什么,然后顺从地站了起来。邓尼茨也站起,陪送希姆莱一直到门口。希姆莱低着头走出房间,后面跟着他的六名贴身保镖。
“而现在,你却在我们背后插刀”
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最后一百天》] 1965
自从波兰流亡政府一九三三年 [ cdhyy注:原书如此。似乎应为1939年。 ] 迁到伦敦后,关于这个国家悲惨命运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大国似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接着斯大林又改变了主意,罗斯福和丘吉尔为此用尖酸刻薄语言交换了大量信件;关于同斯大林较量的方式,双方意见不一致。不久,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的观点,但是,随后于三月底就去世了。杜鲁门不得不去处理这件他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事情。所以,丘吉尔与杜鲁门能最终谈妥以一个牢固的统一阵线面貌出现,不会是四月底以前的事情。
丘吉尔用了好几天的时间细心地研究了斯大林的最后一份来电,电报明确地说,对问题的唯一答复应是用解决南斯拉夫问题的办法解决波兰问题。四月二十九日,丘吉尔寄出了一封长达2,509个字的十分激动的回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