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H晚在扬子江岸边发生的严重惨剧, 日本方面也有两、三个证词。一个是前面提到的《野战邮政旗》著者佐佐木元胜,他是在十六日下午进入南京的。他在这一天所记日记的最后部分写道(〔〕内所记内容,系新版时恢复的):
回到中山门附近的邮局后,天已漆黑。山森事务官和梅森书记向不愿
意开车的司机兵塞了一些钱,要他朝下关的邮局驶去〔夜已很深,这辆卡
车的司机兵忽地回来了, 说是下关情况严重〕 。那天晚上,在下关邮局
〔停车场附近。——洞富雄注〕附近的江边,响起了激烈的扫射残兵败卒
的机枪声。航行在江上的驱逐舰点着了凄凉的灯,用机枪扫射企图在浊流
中逃跑的人(上册,第二一七页)。
佐佐木从下关的中国邮局回中山门附近野战邮局,大概途经中山北路附近时,看到有大批残兵败卒不知被带到什么地方去。其悲惨的情景,他描绘如下;
“大批苦力连续不断地走在黑暗的马路上,他们在荷枪实弹,并装上了刺刀的士兵带领下,排成了一列长长的队伍。他们就是俘虏。我坐在卡车的驾驶室里,探出头来问那带队的士兵,据他说这些俘虏都是换上了便衣的士兵,已被一网打尽,共有三批。很多人佩有日本臂章。有的背负卷起的灰色毯子,腰挂饭碗。有的为了不使自己掉队,正急匆匆地赶路,他们三人一排,手挽着手,吵吵闹闹,犹如野游般地走着。有谁稍许走慢一点,便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遭到士兵的毒打。其中有十五、六个人,看起来像是勤杂工。皎洁的月亮当空升起,今夜如此一大群的俘虏可谓是空前的了。啊,亡国的悲惨!”(上册,第二一七页)
佐佐木全然没有说明他们去何处,这些俘虏恐怕是被带到下关——屠杀的地方——去的吧。
这天,佐佐木也在南京市东部麒麟门附近看到了大批俘虏,他写道;
“在麒麟门稍许前面一点,靠右手的工路试验所(原文如此——译者)广
场上,蹲着许多穿青灰色衣服的、看上去像是苦力模样的人。那是解除了
武装的四千名中国兵。在路旁也有很多中国兵。他们瞪着眼睛,流露出可
怕的目光。在储集弹药的马群镇,日本军对两百名残兵败卒进行了扫荡”
(上册,第二一五页)。第二天,十七日,佐佐木在紫金山参拜中山陵后,
在归途中又看到了大批俘虏的队伍,对此,他只是简单地写道:“在中山
门前又遇到了大批解除武装的中国兵。这是〔七千二百名左右〕大批乞食
者的行列,没有一个人可怜。”(〔〕内所记内容,系新版时恢复的。第
二二○页)
佐佐木一个人仅就十六、十七日两天所见的情况,认为被押赴遭屠杀
的俘虏,似乎也有一万五千名以上(十六日在城内所见的散兵,少则也有
四千名),对俘虏的屠杀是惊人的。
佐佐木关于屠杀中国兵问题所提供的证词,是根据传闻。另一个是目击十六日发生惨剧后的现场的随军记者(同盟通讯社)的证词。这个证词,如说它是传闻也可以。松本重治在其《上海时代》一书中记述了不久前从三位原来的同事那里听到的情况。他的同事曾以随军记者身份,在南京攻陷后即为采访消息而在南京呆了几天。他说:
三个人都说,自十二月十六日到十七日所直接看到的,首先是从下关
到草鞋峡,一路上沿江边一带都是焚烧过的尸体,约有两、三千具。大概
是经机枪扫射后浇上汽油烧死的……三个人都是相当老练的记者,他们说
似乎不存在几十万人的“大屠杀事件”,又说,死于非战斗的情况下的,
大概是一、两万人(下卷,第二五一至二五二页)。
上述同盟通汛社的三个记者之一前田雄二,最近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在战争的浪潮中——从华中到法属印度支那》。他就十六日那天的屠杀情况,这样说:
这一夜(举行入城式的十七日那天晚上。——洞富雄注),我们在野
战分局再次举行庆祝宴会。席间,深泽干藏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深泽
曾在傍晚独自一人去下关看看,得知就在下关长江下游有许多尸体,堆积
如山。他走去一看,那堆积如山的尸体绵延很长距离。据说,警备兵如发
现其中有人尚未死去而在动的话就立即把他们杀死。
第二天早晨,我和两、三个朋友驱车外出。途经挹江门,看到所有尸
体都已被清除掉,因此没有穿过地狱之门的恐惧感觉。驶过下关,的确像
深泽所说的那样,在扬子江岸边的马路上,大批中国兵的尸体堆积如山,
绵延很长距离。这些尸体像是被浇上了汽油,用火焚烧过的。“好像是用
机枪干的,”被川说,“而且好多啊!”
尸体超过了一千,也许有二千具,是一支部队士兵的尸体。我们目瞪
口呆了。无论说尸体堵塞了挹江门,还是说在该扬子江岸边死亡的部队士
兵怎么会有这种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