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里天狼_萨苏【完结】(61)

  东北的满洲国包括早期的动荡年代一共存在了十七年,能够接受日语教育炉火纯青的人员不足,因此不可能有足够的兵源。事实上日军组建的东北人组成的部队主要是伪满洲国军,而这支部队日军始终不信任,也无法信任。比如诺门槛战役,日军兵力极端不足,被迫调动伪满军队参战,结果一触即溃,而且开小差的人员任凭日军跟随劝说也不肯再返回营地。而日军投降前后,伪满军队纷纷杀掉内部的日军顾问反正。

  至于用朝鲜人或者东北人担任翻译则比较普遍。

  伪满军人也有被征发作为日军辅助部队参战的例子,比如伪满“铁石部队”,这是伪满的精锐,被日军调入关内和华北八路军作战,但是因为战斗力不敌八路军,后来和八路军形成某种默契,也未发挥大的作用。其他伪满军队没有机会入关作战,至于早期川岛芳子等组织的安国军等乌合之众,则未算在内。

  作为日军政权和二线人员,朝鲜人,乃至伪满人员作恶的事情,则不鲜见。

  虽然无法参加正规日军,但各个日军占领地区,都有作为日军帮凶参加战争的伪军,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鬼子,让我们来看看二鬼子们都有哪些,真容如何吧。

  一.伪满

  伪满洲国军的骑兵队

  伪满的海军陆战队

  伪满铁石部队,参加了对八路军的作战,结果战斗力不佳。

  2.汪精卫伪军

  汪精卫伪军的装甲部队

  3.伪蒙军

  伪蒙步兵,旁边的是德王太子

  伪蒙军军官学校训练

  4.印度尼西亚

  所谓的爪哇义勇军

  5.缅甸

  缅甸昂山伪军

  6.菲律宾

  菲奸“总统”劳雷尔的旗卫队

  7.泰国

  泰国军

  日军为泰国军提供的潜水艇

  8。朝鲜国境警备队

  警备队的家属也要学习打枪

  [完]

  ?

  2006-02-07 09:48:59

  大 中 小

  日前回国见到我的一个长辈,他是师大历史系教授,曾作过张学良父子的研究,为此我把在日本收集的皇姑屯事变珍贵照片二十余张送给他。他很喜欢,说研究张作霖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个张学良的卫士,叫做郑景山。郑是东北讲武堂学生,辽宁朝阳人。张学良有一个骑兵卫队(郭松龄事变以后扩编为一个营),他一直在其中,西安事变后郑因为不满东北军上层妥协接受南京条件,辞官回家务农。他口中的张学良父子,颇有些特别的味道。

  一. 我不怕日本子

  郑景山说,张作霖和张学良性格不太一样,他虽然看来北人南相,但性格刚烈果断,特别是和日本的关系上,有一次张作霖父子的对话颇能反映这一点。

  那是北伐战争时期,张学良从前线回来,因为战况不利,劝张作霖不要继续和南方打仗,老将(当时张学良背后叫张作霖“老将”)不听。张学良说日本人盼着我们打,不要我们向前打,日本人抄了我们的后路,我们打不过日本人,要吃苦头的。

  张作霖大怒,拍桌子叫道:我有三十万东北军,我才不怕日本子!他撑死了在南满有一万三千人,要想收拾他我让藏式毅把辽宁各县的县长公安局长召集起来开个会,三天把他的铁路扒了。东北军先打重镇大连旅顺,他一万三千人怎么跟我打?我怕什么日本子?

  当时,张氏父子说话,张学良的几个卫士,东北军的将领邢士廉都随侍在旁。这段话是我看到这位长辈记录在笔记上的,不敢说字字都对,但基本是原始材料了。

  从这段话看,张作霖父子,对于日本在东北的实力,都是有警觉的,但是老帅打江山几十年,虽不读书却有经验,盛怒之下,瞬间判断双方力量对比依然相当准确,几条措施也颇有可行之处,方针更明确鲜明。相比之下看九一八少帅的对应,则显得不知己亦不知彼,心中无数,看来在阅历方面,确不如乃父远矣。

  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在西安相当活跃,这时他的警卫骑兵队已经扩编为骑兵营,因为这些人都是军事人才,他出国期间这些人有的被东北军其他将领拉走,颇有流散,郑景山始终在营中不走,张学良对他颇为赞赏。

  张学良平时说话并不粗俗,但也不是知识分子腔调,有点儿象老北京的旗人子弟。只是西安事变前张说话颇有些异常。有一天郑景山从早上陪他出去,见从北京来的教授,好像其中有顾颉刚,张入客厅后和教授们攀谈甚欢,话语激进,居然满口都是马克思主义,大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说的头头是道,并表示日内东北军就要和日军决一死战。几位教授本来是来劝说张进步抗日的,这时反而劝他不要着急,注意集中力量,谋定而后动。有位教授说:“我们要胜利的英雄张副司令,不要失败的英雄张副司令。”

  这样到下午,张又见几个法国客人,一边放留声机,一边在沙发上用英语和这些人交谈。张的英语水平不错,可以直接和外国人交谈,不需要翻译。张学良通外语,能开飞机,马术出色,这就不是今天一些公子哥能比的了。到了晚上,张送走外国人,和军官训练团的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吃饭,席间又满口东北土话,一副老帅的粗犷形象。后来郑景山才知道,这些都是老帅时代的一些部队主官,张学良正在重整东北军,提拔少壮军官,这些老人渐渐失势,都有怨言。而张学良基本能够笼络住他们,直到西安事变以后张离开东北军,新旧将领之间的矛盾才激化起来,发生了二二事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