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龟兹乐与天竺乐 隋唐十部乐中,龟兹乐与天竺乐对立。但是我们试将两部的乐器作一对照表比较比较,就可知道两部大都相同。只不过龟兹部有竖箜篌、笙、箫、答腊鼓、腰鼓、鸡娄鼓、弹筝、侯提鼓、齐鼓、檐鼓,为天竺部所无;而天竺部的凤首箜篌、铜鼓也为龟兹部所无。但是如以琵琶为乐器之首,这却两部都是相同的。玄奘说龟兹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我们从种族上历史上考察,知道龟兹与印度有很深的关系,所以龟兹之特善音乐,说不定也受有印度影响,单就乐器之多同于印度而言,可以想知。陈旸《乐书》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一百三十二有胡部乐器图,天竺龟兹两部乐器一一有图。若有好事之士,将中国史籍上所举天竺乐器拿来同印度现存的乐器比较,对于中国音乐史上一定有不少的贡献。A.H.Fox-Strangways同H.A.Popley两家论印度音乐的书上也纪有不少的乐器,并有照片,很可用来对照研究。
此外在音乐上也有三个证据,可以证明苏祗婆琵琶七调之为印度北宗音乐之一派。今约举如次:
一、娑阤力调即北宗之Shadjah调 《隋书·音乐志》之娑阤力调《唐会要》作沙阤调。娑阤力调之为北宗Shaja调(梵文作hajah)有两个证据:(一)印度斯坦尼文与梵文大致相同,AIU诸字收音者可以不发声,梵文也是如此。北宗音名同梵文一样,即可以梵文作例。梵文Nirvana译汉音为涅槃,Samgh?覾r?觀ma译汉音作僧伽蓝。所以hajah一调译汉音正是沙阤。至于《隋·志》之作娑阤力,力字大约是传讹,原文全译应作娑阤阇。作婆阤力是因"婆""娑"二字微近而误。(二)娑陀阇调义为具六,又第一声。具六者谓具鼻、喉、胸、腭、舌、齿所发之声也。第一音者谓为八音之首也。宫声之呼与具六同义,又为八音之首。这也可以证明娑阤力调之为北宗Shaja调。
二、般赡调即北宗之Pa?觡chama调 《隋·志》说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这就是北宗的Pa?觡chamah,梵文作Pa?觡chama。北宗的pa?觡chama调译云等五,又第五声,译汉音作般赡摩,准涅槃、僧伽蓝之例,摩音可省。至于般赡在《宋史》作般涉,"涉""赡"可以对转,故般赡与般涉无异。
第85节:三 佛曲考原(2)
三、旦即北宗的th?觀t 我说旦即北宗的th?觀t,其中有三个证据。(一)隋志说"旦者则谓均也"。均字有调度之意,均又是一种调六律五声之器,其长八尺。所以古乐中之均就是后来的宫调,"宫调明而后乐器管色之高低定矣"。北宗音乐的th?觀t,"义为行列,当奏某调时,知此然后宫调弦乐管色之高低因之以定。而一宫可容数调,故旦又有类析之义","即以音律表旋律之基础也"。所以th?觀t与"旦"的功能正是一样。(二)旦字即th?觀t字之译音。旦字与汉字同属十五翰。梵文arhat汉译为阿罗汉,汪荣宝说"古音同部之字平入不甚区分,故hat亦译为汉(han),以t与n同为舌头音也"。t与n收声的字,古音可以对转,所以th?觀t对音可以为"旦"。虽然译"汉"字音的a是短音,译"旦"字音的?觀是长音,但是古来翻译梵音,a ?觀本来不分,以旦字音译th?觀t,并无不合。(三)雅乐宫调的说法是黄钟宫、仙吕宫等等,苏祗婆之七调五旦,据《辽史·乐志》作婆阤力旦、鸡识旦、沙识旦等等。北宗音乐所用的术语与此大致相同,也称为某旦某旦。所以就音乐上的术语而言,两者也是相同。
由以上所举各种证据看来,苏祗婆琵琶七调之出于印度北宗音乐,为其一派之说,大概可以成立。不过我之所以说为北宗音乐之一派而不即为北宗者,因为苏祗婆琵琶七调中的般赡调属A调,而北宗的般赡调属G调,北宗音乐要低一调。苏祗婆七调,照日本所存雅乐旋法属于吕旋,而北宗音乐七调的音程大小约如下表。
其Ga Ni二调俱为半音,依日本雅乐旋法,应为律旋。今作一北宗音名西洋音符和日本雅乐旋法对照表如次:
吕旋同律旋在音阶方面有上行与下行之别,因此苏祗婆七调中的般赡调比北宗的般赡调高一调。所以我说苏祗婆琵琶七调只是北宗音乐中的一派。这是因为印度北宗音乐自来派别繁夥,人各异制。苏祗婆所传大约又别是一派,名称和律吕因此多少有点不同。
佛曲源于苏祗婆琵琶七调;要晓得佛曲真正的来源,不能不先研究苏祗婆琵琶七调的来源。苏祗婆所传的音乐系统既传自印度北宗,佛曲的来源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了。
第86节:四 论敦煌发见之俗文变文与唐代佛曲之关系(1)
四 论敦煌发见之俗文变文与唐代佛曲之关系
一九○七年供职于印度政府之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探险中国新疆及甘肃西部一带,发见了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石室的秘藏,佛书写本印本等等被他席卷而去的约莫有七八千卷。第二年法国伯希和(P.Pelliot)到此,又取去了两千余卷。这两大宗古籍分藏于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院和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两处。那时北京京师图书馆收拾残余,也在这里取得了八千余卷。谈中国文化史的,平空添了将近两万卷的材料,不仅许多古书可藉以校订,许多佚书可藉以考见一二,那时中国文化同西域文化在敦煌一带融合交流的情况因而著明;尤其重要的便是佛教美术同俗文学上的新发见。这都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叙述的,我如今只能就其中所发见的俗文变文之类同佛曲的关系大略说一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