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楼传捷报
破直捷报传诵青楼。
报捷千军鼓角噪,卷帘十里笑声喧,
红裳翠袖争传语,主帅原来美少年。
五、焚卷
一九二五年郭松龄倒戈身灭后,得部将通敌函数十封,尽焚之未尝启阅也。三国官渡之战时,曹操亦尝有类似焚卷故事,故云。
俯看江水漫金山,潮落潮平指顾间,
撼树蜉蝣终自灭,也曾焚卷笑阿瞒。
六、留书张发奎
与北伐军战于中原,班师时留书南将张发奎,期以抗日战争时,并肩作战。
共识内争无宿怨,同仇外侮有新盟,
留书来将须珍重,异日防楼是弟兄。
七、皇姑屯事变
老帅殉国于故西太后专车中,少帅继统奉军,乃与蒋总司令通款曲。
免煎箕豆好还乡,太后车中痛国殇,
御寇筹边有季子,转旋藩幕向中央。
八、倭使诱降
日本特使林权助阻将军易帜极尽威胁利诱,张氏告以,「你忘记我是中国人」,林权助始辞穷。
东来倭使最喧哗,币厚辞甘百宠加,
面语輶轩忘一事,封疆原即是中华。
九、用「谒延平王祠」诗原韵
武纬文经志却胡,朝为飞将暮稚儒,
换旗岂为尊民朔,确保辽东入版图。
十、「九一八」事变
事变时,将军自云对敌情判断有误,盖以敌军只在制造事件,借机挑衅也。二战时麦克阿瑟将军撤离菲岛时,有「我将返来」之名言,沈阳事变时,张也说过。
燕云席卷走惊雷,错把和戎作剪裁,
麦帅名言非第一,当年早说我将回。
十一、蓝衣社最高推行者
将军于一九三三年解甲游欧,深叹德意两国复兴之速,归国组织「四维社」,拥蒋公为领袖。
燕赵山河一柱撑,片言半日解簪缨,
欧游真足增人智,愿奉元戎作北辰。
十二、《忏悔录》原委
世传《忏悔录》,原为张致蒋公私函也。「骨肉情亲」,张挽蒋语。
骨肉情亲世莫先,私忠大义两熬煎,
万言忏悔岂当悔,原为生民解倒悬。
十三、少帅《赠张严佛诗》
赠诗作于一九三六年,有「枕上泪难干」之句,仿用之。
寇患妖氛去复回,神州庐舍半成灰,
不伤身难伤民难,枕泪难干五十年。
十四、四小姐替代于夫人
赵四南来,舍命相陪。
北上三军齐解甲,南来四妹最堪尊,
誓随公瑾同生死,蜚短流长岂足论?
十五、皈依基督
最后一句为口头禅。
晚岁欣和主意长,死生荣辱已相忘,
岂为康健求矍铄?上帝来时作殿堂。
十六、于夫人主动离婚
遵基督教义一夫一妻制也。
为尊教义礼真神,未许娥英自在亲,
最是贤良称姐弟,平生稽首凤夫人。
十七、知遇有感
第三句引张致蒋书,言与周恩来相识始末也。
卅年浮海感栖迟,初谒重局颇自疑,
岂有鸩人羊叔子,惭随翰墨识相知。
十八、着史作传
末句引少帅赠莫德惠诗「唯一愿读书」。
笑语灯前老少儒,岂因褒贬别亲疏,
且编旧事成新史,唯一心情愿著书。
十九、续编预约
再续芜诗,原期十年后,在沈阳旧帅府中也,鸣呼!
谬献芜辞说短长,平生知遇敢相忘,
奉天帅府重欢聚,再谱期颐二十章。
【编者注】原载《明报月刊》二○○一年十一月,有删节。
附录 先大元帅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张学良口述录音,唐德刚整理初稿
我的父亲张作霖大元帅,是中国近代史上自孙文、袁世凯、黎元洪以后的二十余位,有正统地位的国家元首之一。只是先大元帅却以元首之尊而惨烈殉国。中外史家对他的事功与生活的记述原是汗牛充栋的。可是关于他早年的生活,则由于文献无征而传闻异辞。目前坊间的出版品,因此也有很多记载,出诸臆测;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现在良已年近九十,很想乘贱躯硬朗、记忆犹新之时,略作澄清。庶几当代史家有人证可凭。后世读者也有信史可读。谨先从我张家的源流说起。
张氏源流
我张氏这一支原本姓李,世居逊清直隶省(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称河北省)大城县,历代务农,后举家迁往山东。清季道光年间(一八二○—一八五○)复自山东移居关外,落户于奉天省(国民政府改称辽宁省)的海城县。先曾祖诞生后因姑丈张家缺嗣,被过继以延张氏香火,乃改姓张氏。先曾祖因此也就是我们辽宁海城张氏的始祖了。
先祖讳有财,原配邵氏,只育一女。继配王氏则生子三人。长名作泰,是我的大伯父,早夭。二伯父名作孚。我父名作霖字雨亭,行三。
我家既是来自直鲁而定居关外的,先曾先祖一直都有着好武的传统。这也是受区域环境和时代的影响,因为这三个区域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风强悍的地方。居民为北方之强,重然诺、讲侠气,好武功而轻生死。前人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它也是荆柯、聂政的故乡。可见其好勇斗狠的民风是自古而然的。斯民斯土,因而一到时乱年荒、王纲解纽,地方政府失去控制的年代,则强豪遍野、争雄斗力,就在所难免了。我家在清末道光年间移居关外时,也就正赶上这个时代。在内忧外患相激相荡之中,东北既是我国的边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外患了。现在且把清末的外患排排队,查考一下我父祖辈的时代背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