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农民战争史_顾诚【完结】(37)

  (43)杨士聪:《玉堂荟记》,卷上说: “宝顶被穿一穴,不知深浅,地方官多讳言之”。《国榷》卷九四也说,“闻幽宫之骨不能保,诸臣忌讳,无一以闻。以后以獾穴为解,又因而窖之。”

  (44)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

  (45)张凤翼:《枢政录》策寇卷九。

  (46)《绥寇纪略》卷三。

  (47)卢象升:《与蒋泽垒先生》,见《卢忠肃公集》卷十一。

  (48)同上。

  (49)《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记艾万年被起义军击毙,柳镇国(当作柳国镇)、刘成功,王锡命“俱重伤”。按:诸书均云柳国镇与艾万年同死,故不取戴笠、吴殳之说。

  (50)《绥寇纪略》卷三。

  (51)《绥寇纪略》卷三。按:曹文诏败死的地点,史籍记载有分歧。《平寇志》卷二和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十八《曹文诏贺人龙列传》,记作婆罗寨。乾隆二十八年《正宁县志》卷四,《地理志?古迹》项下载:“曹总兵战场:凤洲续纲载在婆锣寨,距县四十里;吴梅村《绥寇纪略?真宁恨》编载在湫头镇,亦距县四十里。”说明到康熙年间,当地人士也弄不清昔年战场究竟在哪里。

  (52)《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六。

  (53)《枢政录》卷八。张岱记曹文诏有一次领兵路过甘肃平凉,正碰上起义农民和家属数万人屯驻在附近山谷中,文诏“呼麾下士直冲而上,但闻妇女儿稚号泣,声震山谷。”见《石匮书后集》卷十八。

  (54)《绥寇纪略》卷三。

  (55)《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五。又,卢象升《剿荡愆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载,闯王高迎祥于八年“十二月内自秦中突汝、雒,自汝、雒奔江淮,其众不下四、五万人,又有曹操、摇天动、满天飞、南营八大王等附之,为数几于十万。”见《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卷四。

  (56)《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卷三,《辞总理五省军务疏》。

  (57)卢象升:《卢忠肃公集》卷十一,《与少司成吴葵庵书八首》。

  (58)《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九。

  (59)左懋第,《申贼掠韩城防御文》,见《梦石山房文钞》卷二。

  (60)此段主要依据《绥寇纪略》卷四所载洪承畴崇祯九年六月十一日疏。《国榷》卷九五记“甘肃总兵柳绍宗败贼惠登相于西宁。”西宁距义军当时活动的地区比较远,疑有误。《平寇志》卷二,记“柳绍宗破过天星于宁州。”按:明末农民战争中,有两位起义首领绰号都叫过天星,其真名一为张天琳,一为惠登相。根据孙传庭的奏疏可以判定,崇祯九年前后,经常同李自成联营作战的过天星是张天琳。

  (61)《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九。

  (62)《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九。《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记崇祯九年自成“复西掠米脂,呼知县边大绶曰:‘此吾故乡也,勿虐我父老。’遗之金,令修文庙。”据陈傎所作《边大绶传》,大绶于“崇祯十三年以保举除米脂令。”顺治元年七月边大绶《为孤臣为国蒙难感荷再生矢心图报事》启本中说:“臣本任丘书生,荷先朝特典,于崇祯十三年除绶米脂。”(见《顺治元年内外官署奏疏》)可证崇祯九年时边大绶尚未任米脂知县,《明史》所记未必实有其事。

  (63)《国榷》卷九五。

  (64)据《平寇志》卷二与《国榷》卷九五校补。

  (65)《国榷》卷九五。

  (66)《绥寇纪略》卷五。

  (67)《卢忠肃公集》卷四。

  (68)《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卷四。

  (69)康熙、乾隆《盩厔县志》都写作黑水谷,又称芒谷。孙传庭《孙忠靖公集》卷上《鉴劳录》,写作黑水峪,其他史料亦同。

  (70)关于高迎祥被俘的日期,乾隆和民国《盩厔县志》都说是七月二十一日。孙传庭《鉴劳录》的记载是:“大寇闯王高迎祥由盩厔黑水峪出犯。臣亲提孤标扼峪奋剿,四日三捷,生擒闯王等,余众歼散殆尽。二十日,臣会同总督洪承畴塘报兵部。”据此,高迎祥被俘不应迟于二十日。

  (71)《孙忠靖公集》卷六,《鉴劳录》。

  (72)史籍中关于高迎祥的牺性,还有另一种说法,如许德士:《荆溪卢司马殉忠实录》;康熙二十九年《信阳州志》卷五《王星璧传》;同治五年《郧县志》卷一○《艺文》所收储欣《明卢忠烈公传》,都说高迎祥是在同卢象升的部将祖宽交锋时被杀,卢象川考虑到洪承畴当时处境困难,劝说祖宽把这件“功劳”让给洪承畴。这种说法不大可靠,因为孙传庭《鉴劳录》内,明载献俘奏疏,文尾还有朱由检的硃批“圣旨”,显然不是在对阵时被杀害的。

  (73)《孙忠靖公集》卷六,《鉴劳录》。

  (74)同上。

  (75)孙传庭:《孙忠靖公文集》卷上,《恭报官民两战获捷疏》。

  (76)同上。

  (77)《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一○。起义军进攻汉中府的日期,根据洪承畴的奏疏,见《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二一二页。

  (78)李馥荣:《滟滪囊》卷一。

  (79)崇祯十一年七月试监察御史宗敦一的题本中说:“昨岁剑、绵蹂躏,直逼会城,所过州邑,有同拉朽。”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五四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