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社稷何?”公叔曰“: 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
348 附录
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 座屏人言曰:“ 王即不听用鞅, 必
杀之, 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 今者王问可
以为相者, 我言若, 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 因谓王即弗用
鞅, 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 彼王不能用
君之言任臣, 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 而谓
左右曰:“ 公叔病甚, 悲乎, 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 岂不悖
哉!”
公叔既死,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将修穆公之
业, 东复侵地, 乃遂西入秦,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
既见卫鞅, 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 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
“子之客妄人耳, 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 吾说公以
帝道, 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 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 益愈, 然
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 景监亦让鞅。鞅曰:“ 吾说公以
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 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 可与语矣。”鞅曰:“ 吾说公以
霸道, 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 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
与语, 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 子何以中
吾君, 吾君之欢甚也。”鞅曰:“ 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而君
曰‘: 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
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 君大悦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 鞅欲变法, 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疑行无
名, 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固见非于世; 有独知之虑者,
必见敖于民。愚者□ 于成事, 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
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
苟可以强国, 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孝公曰:“ 善。”
甘龙曰“: 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
附三:中国古代史籍关于商鞅的记述(摘要) 349
不劳而成功; 缘法而治者, 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 龙之所言,
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 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
法可也,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 五伯不同法而
霸。智者作法, 愚者制焉; 贤者更礼, 不肖者拘焉。”杜挚曰:“ 利
不百, 不变法; 功不十, 不易器。法古无过, 循礼无邪。”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
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
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 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
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 倍其赋。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 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
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
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县, 未布, 恐民之不言,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秀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敢徙。复曰“ 能徙者予
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辙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
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
嗣也, 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 秦人皆趋
令。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
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者, 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
令。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 降之。
居三年, 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 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
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 凡三十一
350 附录
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行之四年, 公子虔复犯约, 劓之。居五年, 秦人富强, 天子致
胙于孝公, 诸侯毕贺。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
见商君, 商君曰:“鞅之得见也, 从孟兰皋, 今鞅请得交, 可乎?”赵
良曰“: 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 推贤而戴者进, 聚不肖而王
者退。’仆不肖, 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
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 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