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近现代史上第一度辉煌。
然而,灾难很快降落在德国头上。帝国迫切要求瓜分殖民地,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它不是在战火里永生,而是在战火里崩溃。殖民地丧失殆尽,国土也被蚕食。可是,德意志再度奇迹般地崛起,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而二度辉煌。
又一次战争,又一次毁灭。
希特勒,这个魔鬼统治德意志后,创建第三帝国,驱驶德意志再度进入战争。这次,德国落得更悲惨的下场。山河破碎,任人宰割。再度令人惊咤的是,它又一次走向繁荣,实现了国家统一。
第四帝国?有人这样惊呼。德意志,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曾经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还会有第三次吗?它业已统一,其情况如何呢?它三度灾变,又三度辉煌,其奥秘何在?
德意志,留给世人多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待人去总结。德国人的实干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只要看一场德国足球队的比赛风格就够了。
德国在战争中灾变,在和平中繁荣,更让政治家深思。联邦德国建国以来政局稳定,领导人兢兢业业地领导人民开拓进取,亦值得各国领导人去反思。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经济体制模式,也不失为各国之宝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德意志,也越来越引起中国人的关注。
冷战里,中国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得以先后恢复并不断发展。冷战结束后,德国统一两国关系更是全面发展。目前,经济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德意志人,正大踏步挺进中国市场。在中日关系微妙变化的反衬之下,这一切激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
有鉴于此,我们献上了这部书。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德意志的又一次辉煌历程;它揭示给读者的,恰是世人最关注的问题;它所倡议的,是向一切优秀民族学习,永褒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我们竭尽所能,以期读者多拥有一部好书。如果读者有不满意之处,敬请赐教。
编者197年1月
第一篇 白鹳凌云——联邦德国的经济复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把战火将德意志的繁华化作灰烬,这灰烬融入了沃土,又催生出一个锦绣世界。德意志振起凌云翅,又一度经济腾飞,如国鸟白鹳直冲云霄。奇迹!经济奇迹!这奇迹托起的是德意志的复兴,然而埋入脚下的是战败的艰辛,创业的汗水,还有作者将告诉给你的奥秘……
壮哉,德国!
第一章 天降美援
一、废墟
1945年5月5日零点,欧洲战场的枪声逐渐沉寂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第三帝国的全面崩溃和可耻失败而告终。德国也在战火里成了灰烬。
◆疮痍世界
一道无形而沉重的铁幕缓缓地垂落在德意志人的土地上,将之划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便是美英法的占领区。那里曾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然而它同样随国家的崩溃而崩溃了。在德国人民的面前,是一片虚墟,满目疮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有1500万人无家可归,许多城镇化为乌有。在英、美、法三国所在的西部占领区,杜塞尔多夫93%的住宅被炸毁,科隆66%的住宅无法居住,汉堡的55万套住宅中有29万多套被毁,法兰克福的18万套任宅中有8.3万套被毁。据当时估算,柏林的瓦砾如果每天用十列有50节车厢的火车运输,要花16年时间才能运完。而法兰克福市长估计该市的瓦砾要到1978年才能清运完成,需要33年。
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战争中遭到了最为严重的破坏,因为这是打败纳粹军队的必要措施。战后的德国,有五分之二的交通设施在战争中被摧毁。原来德国货运量的70%依赖于铁路网,20%要通过水路运输。战争结束时,铁路运输几乎完全瘫痪,英占区中1300公里铁路线路仅剩下互不连结、断断续续的100公里可以行车。而航运也损失很重,远洋船队全部被战胜国没收,内河船队损失达80%,没有一条航道可以通航。战争也摧毁了西占区工厂厂房和设备的五分之一多。
工业中钢铁、造船、电力等部门遭到了尤其严重的破坏。1945年9月,英占区的工业生产仅为1936年二战前的15%,美占区则为13%。1946年同期也仅为1936年的31.3%和33%。1945年中期,整个西占区的煤炭产量只达到了战前的十分之一,1936年德国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区平均日产煤38400吨,1945年中期则为2500吨。而钢铁的生产水平则更低,1945年8月美占区钢铁厂的日产能力只有战前的5%。
◆最后的一击
然而,倒在擂台上的德意志,遭受了胜利者的最后的一击。
波茨坦协议说:“德国的国民经济必须尽快地分散化,所有的卡特尔.辛迪加以及类似的超大集中组织必须给予取缔。”
1946年3月28日,同盟国监督委员会就如何执行波茨坦协议颁布了所谓“工业计划”的三条指令:
——没收德国在国外的所有资产;
——扣留整个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
——拆迁工业设施。
同盟国颁布这三条“工业计划”指令,主要目的是希望德国将不会再拥有军备,借此完全改变德国的经济特征,并且通过没收德国海外资产来尽可能补偿蒙受战争损失的国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