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日本还保存着一部和平宪法。然而,日本有些势力早就在设法突破宪法,从而建立起军队,派兵海外。同时,亚洲太平洋地区还缺乏正常的协商机制,区域关系不能有机地进行调整。德国在欧洲能够通过集体安全保障机制调整相互关系,日本在亚太地区却不能够。
实际上,日本和美国相互协调,而很少顾及亚洲国家的利益要求。实力均衡乃是远东地区的安全机制的基础,然而其实力均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日本有些人鼓吹“中国威胁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一切都表明,日本对邻国的威胁比德国统一所产生的潜在威胁现实得多。亚洲国家和人民应当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国际社会不能干涉日本内政,但是可以做出努力,督促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最关键的,就是逐步建立起区域协调机制,促进经济合作,维护国家间关系良性发展。同时,日本应以德国为楷模,十字路口多谨慎,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前面给德意志的忠告,同样适用于日本。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德国和日本都曾在战争中毁灭,在和平中新生,都应该铭记历史惨痛的教训。
第十五章 逆流——新纳粹主义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和大批失业工人又一次严重地冲击着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生活。尤其是在欧洲,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刚刚从废墟中爬起、还没来得及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痕,就又一次面临打击。于是,法西斯主义在欧洲泛滥成灾。它不仅给欧洲人民,也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尽管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它带给人类的创伤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弹指瞬间,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崩溃,东欧解体,两德统一,这一切变化大大地改变了由两个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一直笼罩在人类身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的阴影也减淡了,似乎一个和平的新兴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曾受战争苦难的人民所盼望已久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曾受法西斯主义毒害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欢欣鼓舞。然而,这光明的背后却正在积聚着一股逆流——新纳粹主义,在欧洲复活了。
尤其是在统一后的德国,近几年来新纳粹主义的所作所为愈来愈猖獗。虽然它还没有泛滥成灾,还没有形成一股足以左右德国政局的势力,与二战前的纳粹主义势力相比亦有所不同,然而,所谓大堤崩于蚁穴,对这一股逆流我们不能不重视,不能漠然以视。庆幸的事,世界人民已经注意到了,已经在采取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来遏制、消除这股浑浊的逆流。
中国,曾受过法西斯主义的毒害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已经与统一后的德国建立了较为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但我们不能不去注意新纳粹势力的抬头,不能不去关心这股势力的发展。
一、一股变异的历史浊流
纳粹主义并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总的看来,可以将它的来源概括为三个方面: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思潮,德国历史上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德意志的保守的民族主义的假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孽种
各种帝国主义思潮散布的谬论,构成了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9世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博爱。尽管它们具有阶级的局限,在1848年后影响日趋减弱,但在世界历史上发挥过极其进步的作用。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各个领域,资产阶级思想发生了普遍的反动,符合帝国主义需要的各种反动思潮也应运而生。这些维护强权政治、宣扬侵略战争、排斥异族的各种帝国主义思潮,成为居于优越地位的意识形态。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思潮的最极端的表现,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进步传统的完全反动。
1933年4月1日戈培尔在广播演说中直截了当地宣布:“1789年将从历史上被抹掉。”
帝国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在欧洲,种族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地缘政治学、新马尔萨斯主义、尼采的政治学说以及社会帝国主义等等反动思潮风行一时。它们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一个接一个地结成了环环相扣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利益服务。在这数十年中,这些形形色色、好战的、反人道的反动思潮,在思想上为法西斯主义作了充分的积累和准备。尤其是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强者权利”的所谓“规律”来论证的种族理论,被希特勒看成解释世界历史的钥匙。
上述帝国主义的诸种反动思潮虽不只在德国流行,但在德国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在德国合流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口号:要求“生存空间”,这正是纳粹主义要求对外扩张的最重要的口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