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德战争 1941-1945_[英]艾伯特·西顿【完结】(132)

  苏联的军火生产数字持续上升。1941年苏联只生产了六千辆坦克,1942年便提高到二万四千七百辆。1943年的产量仍保持在1942年的水平上,但是在1943年期间大部分轻型坦克停产了,而代之以生产T34中型坦克。1943年的产量按类别区分,有三千五百辆轻型坦克、四千门中型自行火炮、一万四千辆中型T34坦克、二千五百辆重型KV1型、KV2型、KV85型坦克。1944年坦克总产量又从二万四千辆提高到二万九千辆。1943年,军用飞机的总产量达三万架,不过有许多飞机,如乌2型双翼飞机,西方认为够不上军用飞机,甚至也算不上教练机或通信机。1944年的飞机产量提高到了三万二千二百架。1943年除生产了二万三千门坦克炮与三千七百门高炮外,还生产了四万五千门野炮与反坦克炮。1944年野炮与反坦克炮的产量又提高到五万六千门。

  1943年以前,苏联军火工业生产的火炮、坦克与飞机比德国多得多。苏联火炮与坦克的质量同德国差不多,但有时比它高。可是,从1943年起,德国的军火生产开始迅速超过苏联。

  德国的经济与工业失之于组织系统复杂,各部门职责重叠,缺乏巧妙与科学的管理,科学研究不力。经济部部长是冯克,但是他的主要职权却由四年计划部部长戈林行使着,而戈林的职权又由能干的托特行使。庞大的准军事劳动组织负责人托特自1940年起已成为军事工业部部长。托特、戈林以及冯克都对德国战时军火生产负有一定责任。除他们外,德军最高统帅部军事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托马斯以及空军总部的米尔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海军总部也对海军的军火生产拥有发言权。1942年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由于德国纳粹党强调要保持比较高的生活水平,所以许多工业部门与许多工人从事消费品的生产。1942年1月10日下达了大幅度增产重型武器装备的命令。正如米尔沃德教授所认为的那样,这可能意味着元首与托特放弃了生产闪击战武器的方针,而采用了生产消耗战与纵深作战武器的方针。这道命令是好是坏都无关紧要,因为一个月后托特因飞机失事毙命。接替他担任军事工业部部长的是施佩尔。施佩尔是位年青的设计师、托特的部下、希特勒的忠实朋友。元首从来还没有选中过如此称心如意的部长。

  施佩尔精力充沛,是少数几个直接接近希特勒的人中间的一个。他依靠自己的地位和才能,不久便改革了德国不合理的工业体制。冯克根本不是对手。戈林及其四年计划部也逐渐被撇在一边。1942年5月,托马斯及其军事经济与军备局脱离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凯特尔与戈林的管辖,并入施佩尔的机构。米尔契以及施佩尔的副手绍尔组成了一个单独集中抓战斗机生产的办事机构。德国海军的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绍克尔负责的劳动部门却不在施佩尔的权势范围之内。

  德国战时军工产品产量在总体战的推动下开始迅速而大幅度地上升,尽管在许多方面还远远达不到总体战的要求。1941年德国飞机工业只生产了一万一千架军用飞机,其中百分之十左右是教练机。1942年军用飞机的产量仅提高到一万四千七百架,但到1943年使猛增至二万五千二百架,其中百分之十是教练机。1944年,德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苏联,军用飞机的产量为三万四千三百架,教练机的产量为三千二百架,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是在压缩轰炸机数字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战斗机的。坦克产量的曲线图同样表明了坦克的产量一直在提高。1941年,除生产了二千二百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辆外,还生产了二千八百七十五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2年生产了四千三百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以及一千二百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1943年大幅度提高产量有一些困难,因为III型坦克停产之后,还得将V型与VI型坦克投入生产。即便如此,这一年的中型坦克与强击炮的产量仍达到了六千七百辆(门),重型坦克达到了二千五百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达到了二千六百门。1944年的产量与苏联相接近,中型坦克与强击炮达一万一千辆(门)、自行反坦克炮达一千六百门,重型坦克达五千二百辆。以上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与强击炮的总产量为一万七千八百辆(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与一万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德国装甲车辆改进设计,对于扭转1942年到1943年落后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虎式与虎王式坦克比苏联KV型坦克先进。与此同时,改进了的V型坦克、装有先进火炮的IV型坦克和强击炮,证明也可与T34型坦克相匹敌。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坦克炮的产量如下: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通过一年的努力到1944年,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

  希特勒及其顾问们愚蠢无知而又刚愎自用,直到很晚才认识到德国处境的严重性。本来,有三年大好时光可以用来改进德军的装备,但基本上被浪费掉了。尽管如此,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还会继续提高。军工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却令人有些担忧,因为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干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限制。1943年期间,德国兵力损失严重,尤为严重的是,有作战经验的初级军官的伤亡增多了。但是,这种损失还决不是致命的,从占人口的百分比来看要比苏联所遭受的损失小得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