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德战争 1941-1945_[英]艾伯特·西顿【完结】(198)

  德国政府的新首脑邓尼茨已经指示西线的所有德军部队向英、美联军投降,并且命令所有潜艇回港。5月5日,他派遣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堡去兰斯见艾森豪威尔;第二天,约德尔也去了。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德国代表团是想赢得时间撤退它在东线的部队,便威胁代表团,说如果不签署立即无条件投降书,就马上封锁英美边界,不许任何人越过。5月7日,约德尔照办了;两天以后,在柏林的凯特尔又签署了承认第一份投降书的第二份投降书。与此同时,德国部队和平民继续大规模向西运动。他们能否得到许可越过东线和西线的边界,似乎因地而异。在梅克伦堡,军队和难民都能入境;在勃兰登堡,部队可以渡过易北河,而平民则不行。在波希米亚和南方,部队和平民在炮口下停止前进;缴了械的战俘被移交给苏军的事例也发生过几起。东线的德军司令官即使知道苏联已把他们列为战犯仍坚守岗位并率所部投降苏军,只有少数例外。

  在德国和俄国悠久历史上的这场最大的战争就这样宣告结束了。苏联的损失不得而知,但是,据说由于种种原因而死亡的军民总数约达二千万人。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3月31日,东线战场上德国部队伤亡人数为一百万零一千人死亡,三百九十六万六千人受伤,还有一百二十八万八千人失踪,总数刚刚超过六百万。这些数字表明德军在俄国的损失十分巨大。苏军的伤亡(包括六百万囚犯在内)可能达一千四百多万,其中约一千万人丧生。

  战争开始时,德国吉星高照,俨然是欧洲的霸主,它建立了希特勒自夸为千年不衰的欧洲新秩序。相形之下,苏联显得只是二等国家,因而丘吉尔在1940年和1941年,可能是指靠美国会支援他,便推断即使苏联站在德国一边参战,大不列颠以它的联邦和帝国的力量最终必能赢得胜利。1939年,苏联对它的从未经受战争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缺乏信心。1940年,莫洛托夫曾经担心英国会干涉芬兰冬季战争;1941年,苏联是在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魔影下过活。然而战争结束时,苏联尽管由于人力的损失巨大而受到很大的削弱,但却以胜利者的傲岸姿态出现;而德国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因素,却已遍体鳞伤,且被两大势力集团弄得四分五裂。

  苏联胜利和德国失败的原因已讨论过了。希特勒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德国初期在西线和东南欧获得的胜利大半要归功于希特勒。毫无疑问,德国东进攻打苏联的动力来自希特勒一个人。对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败,希特勒要负完全责任。由于盲目地坚持刻板的防御和固守阵地,他丧失了主动,因而帮了敌人的忙;这个敌人的成功是靠建立和调遣预备队,在选定的战区和地段上构成兵力、兵器上的决定性优势。姑且不讲希特勒在指挥野战部队上所犯的战略和战术错误,当他因政治上的判断错误而开始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时,他已经招致了德国的失败。敌方所占的优势太大,面对这样一个联盟,德国不可能取得胜利。

  附录一:西方对苏联的援助

  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大约1941年至1945年间,大不列颠与加拿大共同向苏联提供了大约一百五十万吨的军用补给品和粮食。在这些海运的物资中,有五千多架飞机、五千余辆坦克和二十多万吨小麦和面粉。美国援助的份额要大得多,他根据《租借法案》和早期的协定提供了约一千六百万吨补给物质。在向苏联提供的总数一千七百五十万吨援助物资中,有将近四百万吨由北大西洋海路运到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有四百万吨由伊朗运抵苏联。虽然太平洋运输线还需穿越广漠的西伯利亚进行长距离的铁路运输,但最后证明它输送的物资等于北大西洋通道和伊朗通道运输量的总和。就是在日本对美宣战以后,补给物质仍然源源不断地输入符拉迪沃斯托克,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因为苏联所有可以利用的货船都驶入太平洋,大量的美国商船都改挂苏联的国旗。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9月20日,西方向苏联提供的援助物资的吨数见下表。

  年份 总吨数 波斯湾 太平洋 北太平洋 [ 注 ] 黑海 北极

  1941 360,778 13,502 193,299 153,977

  1942 2,453,097 705,259 734,020 949,711 64,107

  1943 4,794,545 1,606,979 2,388,577 681,043 117,946

  1944 6,217,622 1,788,864 2,848,181 1,452,775 127,802

  1945 3,673,819 44,513 2,079,320 726,725 680,723 142,538

  合计 17,499,861 4,159,117 8,243,397 3,964,231 680,723 452,393

  百分比 100 23.8 47.1 22.7 3.9 2.5

  这些物资有:四十二万七千辆摩托车辆、一万三千辆装甲战斗车(包括一万辆坦克)、三万五千辆摩托车、近一万九千架飞机、一千九百台机车、一万一千辆货车、九十艘货船、一百零五艘猎潜艇、一百九十七艘鱼雷艇、四百五十万吨粮食和大批原料。

  在战争期间,斯大林吵嚷着要求物资援助,当英国提议减少北部海上通道的运输量时,他提出强烈的抗议。可是同时,还是在战争期间,苏联政府就企图向苏联人民隐瞒共产党的经济严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事实。自1945年以来,苏联开始故意贬低这种援助,使人看起来似乎毫无价值。

  根据苏联的报道,苏联接受的一万辆美英坦克仅相当于苏联坦克年产量的百分之十,据说,它每年共生产十万零二千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苏联的史料指责这些坦克低劣。这种说法可能有些道理,可是必须记住:谢尔曼式坦克堪与德国早期的III型坦克相匹敌,尽管谢尔曼、瓦伦廷、马蒂尔达式坦克不如T34坦克,但比当时大量生产的T60坦克和许多其他类型的苏制坦克相比要优越得多,即使在战争中期亦如此。他们说,西方提供的一万八千七百架飞机仅相当于苏联战时生产飞机总数(十三万六千架)的百分之十二。克里姆林宫评论说,小鹰式战斗机与飓风式战斗机的性能不如德国的主要战斗机(梅109式),这是对的,可是另一方面,小鹰式战斗机与飓风式战斗机却比苏联空军在1941年和1942年装备的战斗机优越,虽然苏联并不承认这一点。苏联这样说大概是因为,虽然它获得了好处,可是运往该国的飞机与坦克数量太少,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对运到的火炮和小型武器可能也有同样的说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