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39年3月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一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16)

  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此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于英联邦的大多数成员国中。在先前被征服的民族中,那是因为过去被武力强迫才加入英联邦的历史经历在心理上留下的后果。而在那些晚近才由欧洲移民成立的成员国中,则也产生了迷恋过去的感情——这在美国和温和①莫卧儿帝国末期统治者(1658—1707年)。——译者

  ①英国议会于1774年通过的魁北克法令,规定使用法国民法,并保证罗马天主教教会有信仰自由。这种信仰自由原已在1763年2月10日的巴黎条约获得允许。

  ②责任自治政府制是1838年草拟的德拉姆报告(DurhamReport)中建议的,并在埃尔金勋爵任总督期间(1847—1854年)实施。

  的南美“ABC”共和国③也同样显而易见——在一个新国家里对创业的先驱者往往会产生此种感情。操英语的和操法语的加拿大人是这样,操英语的和操荷兰语的南非人也是这样,都强烈地希望由他们自己去培育他们的那些嫩芽初绽的花园。在澳大利亚,同样的感情——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甚至更为强烈,原因是澳大利亚在更大程度上暴露于日本旭日的骄阳照射之下。新西兰的处境尽管同样不安,它却采取了相反的路线:加强同联合王国的关系,并主张通过国联这个机构有效地贯彻集体安全原则。至于操英语的加拿大人,尽管他们以自己是英联邦的成员国而自豪,并因此而在西半球占有特殊地位,但他们却和他们在美国的北美洲邻人们一样,倾向于认为自己当然有①

  权利保持不卷入欧洲纷争的巨大自由权。至于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如要取得与加拿大人同等程度的安全而无需害怕来自亚洲的侵略威胁,那就谈不上是一种固有的权利,只能说是遥远的愿望,因此,他们充其量只能自我安慰,徒劳地希望日本在侵略中国之后会适可而止,不至于欲壑难填。在此同②

  时,某些印度和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所抱的希望则与此相反。他们惶惶然既同情于在中国受帝国主义之害的亚洲同人,也赞成另一些在日本的亚洲同人,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如果证明为它向统治亚洲各族人民的欧洲主人进攻的前奏,那末这次侵略是可以宽恕的。这些头脑发热而又目光短浅的印度和缅③

  甸爱国者看不清日本给予的33“解放”到头来很可能竟是亡国的同义语,而对中国作为惩处所施行的那一套又很可能作为桨赏而施之于他们。

  当然还有一些更理想和更有说服力的同样考虑也在发生作用。特剔是在爱尔兰和南非,有一股强大的思潮(也影响着联合王国)认为,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不公正地强加(用希特勒的话来说是“强制命令”)于战败国的,因此,前战败国为解脱此种束缚而作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同情的。尤其是南非,此种思潮使他们认为,如果要使英联邦团结一致抵抗纳粹德国,那就有必要把它说成是不容争辩和不容置疑的侵略国家。1936年3月,当德国重新军事占领莱茵兰时,如果联合王国愿意的话,它本有可能在没有各自治领合①

  作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但是,一旦德国全力重整军备——特别是英国最易遭受袭击的空军装备——联合王国如无各自治领的支持,就难以向德国挑战了;这便促使联合王国在制订政策方面,要认真考虑各自治领对纳粹撕毁1919—1920年和约的态度。众所周知,各自治领的态度在1937年英帝国会议的讨论中已都明白表现。联合王国政府还必须考虑加拿大所坚持的态度,它认为英联邦不该再次参加战争,除非是为了更甚于英联邦利益的事业(“利益”二字是传统的狭义用法)。1937年1月25日,麦肯齐?金在渥太华下院声明②说,加拿大“不一定仅仅因为我们是英帝国的组成部分而必须卷入英帝国其他部分可能参加的任何战争”;这一声明主要说明加拿大舆论对此是满意的,尤其是法裔加拿大人,因为用麦肯齐?金自己的话来说,只有为“反对恶势力”而战的任何战争,加拿大人才参加。

  ③指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译者

  ①见上文,原着第1—7页,第18—20页。

  ②见下文,原着第119—123页。

  ③关于潘迪特?尼赫鲁的观点,见下文,原着第69—70页。

  ①见《概览,1936年》,第4编(i)。

  ②《泰晤士报》,1937年1月27日。

  (三)联合王国在对外政策上的意见分歧

  1939年普遍存在于海外自治领、印度和缅甸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态度和政策具有一种共同的作用,即对联合王国为集体安全事业而坚决反对侵略并甘冒战争风险的一切打算起了抑制作用。联合王国内部有一些为自己打算的政治集团,它们总是倾向于绥靖而不想反对侵略者。它们在自治领的类似思潮中正好找到了一种可喜的理34由,用罗斯福总统的善于表达的话来说,便是“义不容辞”地把迫切而棘手的外交政策问题交给合伙人约金斯,其冠冕堂皇的借口则是为了要保持英联邦团结一致。

  也许在有一点上——而且是主要的一点——1939 年联合王国的绝大多数人民是非常真心诚意地团结一致的,不但联合王国的人民彼此之间是这样,而且各个自治领、美国以及从法国、瑞士、低地国家一直到斯堪的纳维亚的西北欧大陆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民,也都是这样。此时各国人民在道德上和社会上业已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即不再认为战争是必然的事,而被看作是与文明生活不相容的野蛮行为。在一个依然为战神恶梦所侵扰的时代,西欧人民同具有六千年之久的军国主义传统断绝,这正是自俾斯麦一代人以来的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制造者所估计到的情形。如果他们自己能在这关键性的转变时刻,成功地保持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人军国主义化,并使其余的德国人照他们的模式军国主义化,那么德国西方诸邻国的过早的博爱化还能不把世界的统治权交给德国掌握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