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39年3月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一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175)

  苏联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段时期内收获了积极投资的成果。人们指出,以工业部门雇用的工人人数进行比较,1928年以前苏联的失业状况高于七国中的任何其他一国。因为没有足够的工厂和设备,所以不能吸收失业工人。但是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投资的费用创立了工业生产能力,所以大约从1930年以来,阻碍产量增长的主要环节是缺乏适当的劳动力而不是缺乏生产能力。工业劳动力日益增加,其专门技术随教育的同时扩展而提高,而且正在最新式设备的工厂中被雇用,这个情况经济调查研究所(柏林):《工业动员:统计调查》,汉堡,汉萨出版社,1936年版,第76页。就是俄国劳动生产率巨大增长的原因。俄国劳动力的生产力的增长成为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来源。因为1937435年整个工业产量的百分之八十是由新建或由彻底改建的工厂所生产,或许可以假定,劳动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建立在更多更好的工具和设备的净投资的基础之上的。日本也是直到1935年由于工厂的最后的扩大和现代化才造成劳动效率的提高。但是在那一年之后,新的投资没有跟上农村剩余人口继续进入工业的步伐,结果随之而来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厂生产能力。由于工厂连续满负荷运转,机器难于保养,同时,又因为遇到了供应合适的劳动力的困难(必须略微增加劳动时间),1935年以后每人工时生产率开始下降。尽管如此,日本生产率的提高就象苏联一样,是1929年到1937年生产大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两国已在竭尽其可用的生产资源这一点,就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它们已获得的经济力量不可能有巨大增长。

  法国和美国每人工时的高生产率,则是由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情况造成的,其意义也与日本和苏联的迥然不同。法国人口增长停滞,生产能力利用率低,这就使增加现有工厂的刺激因素限于狭小的范围。在没有新的投资436的情况下,劳动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耗尽工业劳动力得来的。1937年工业部门雇用的人力比1929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一;二十年代来到法国的许多移民在三十年代返回自己的出生国,而许多法国人又离开城市到乡村去,所以留在工业部门的很可能是技术较好和效率较高的工人。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其他因素包括整顿某些工厂,生产集中于最有效的工厂。尽管每一正常工作周减少百国际联盟:《1937—1938年统计年鉴》,第61页。分之十六的工时很可能加强每人的劳动强度,但是这种以减少工时来提高生产率的有利影响似乎被相对于可以利用的生产能力而言的就业脱节所抵消。法国每人工时生产率的巨大提高依然是潜在的,这个意思是说它不反映为总产量的增长,而是被并入法国就业工人闲暇时间的增加之中了。按照总产量来看,法国在三十年代从来没有接近过它在 1929 年实现的经济力量。因而不象日本和苏联,它拥有本应能够使它在短期内相当大地增加产量的潜力。

  美国每人工时生产率增加百分之二寸不是由于对每一就业工人提供更多资本,因为直到1937年为止的八年中,对商业性工厂和设备的净投资只增加了大约十亿美元,而截至1929年为止的八年中却增加了二百五十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偿还和折旧基金的再投资,三十年代工业生产能力的质量构成有了很大的提高。用上述手段在美国的大型工厂中引进了传送带,最重要的是安装了高效的原动机,如用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都是这一时期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正如一位对美国情况有识见的观察家所指出的,“[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因437素,无疑是由于增加使用机械能……机器的改善和使用它们的技术的提高。”这种生产率的提高仍然是潜在的;它没有反映在更高的总产量上,而完全转化为劳动“人时”减少了百分之十五。结果在三十年代位于繁荣顶峰的美国象法国一样,拥有更多的生产储备,既有未充分利用的生产能力,又有未充分雇用的人力,这都比二十年代繁荣顶峰时要多。

  联合王国生产率的高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工厂的内部调整和净投资的增加。到1937年,就业水平已经超过了1929年;但是劳动时间既没有象日本那样增加,也没有象法国、美国和苏联那样减少,所以生产率的提高完全反映在总产量的大量增加上面。

  在所有的大国中,意大利和德国的生产率的提高最少。两国的就业状况超过了二十年代的巅峰,结果是,合适的劳动力的短缺以及原料供应的不足都使劳动效率受到不利影响。意大利从1935年起劳动效率开始下降,但是由于减少劳动时间(这很明显地增加了意大利工人的个人劳动强度)使它未曾下降到1929年的水准以下。不过,用这种办法扩大就业的结果是,由于更充分地利用工厂而发生专门设备短缺,从而加剧了现有技术工人和材料的匮乏。另一方面,德国的劳动时间仍没有改变,而新的投资直接受到控制。确实——而这是解释纳粹德国经济复苏的最重要的一点——直到 1937 年年初,对工厂和设备的总投资还不足以维持工业生产能力,所以1929年以后每人工时生产率的较小提高,主要靠折旧费的再投资。虽然1937—1939年的三年中工业净投资达二十二亿马克,但是这不足以使1929—1936年的八年间工业投438资减少达二十六亿马克的情况得到弥补,而后来的投资肯定不能立刻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新投资的迟误就意味着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超过了通常的工作水平。“过去的机器通常只工作一个或两个班次,而《德国统计年鉴,1941/1942年》,第610—612页。德国的资料,经科林?克拉克作过调整,表明全部工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1928年下半年为百分之七十七,1929年为百分之七十五,1937年11月为百分之八十五(《经济进展的条件》,第65页)。现在[1938年]却常常实行三班作业;如果停顿的话,也只是短暂的间歇,用作现场维修和必要的零配件保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