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39年3月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一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85)

  (三)墨索里尼的欧洲政策及其同西方大国的关系

  墨索里尼要把他所梦想的海外帝国同维护意大利那种根据不足的要求的强烈愿望结合起来,即意大利在与德国以及英法的关系上应处于欧洲大国的地位,还有同样强烈的信念便是意大利决不甘心再当欧洲的“局外人”了。此外,尽管他叫嚷要修改和约,希望扩大意大利帝国并打破法国的霸权地位,却毫不减少他要保卫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的里雅斯特和勃伦纳边界现状的决心(他的同胞不管是否法西斯主义者都有同样的决心)。此时在英国和法国,人们仍然还抱着希望,日益增长的第三帝国的可怕实力或能对他起一些抑制作用,使他不把自己的命运同纳粹不可改变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尽管他享有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盛名而当之无愧,但他自己的政策听带来的后果和近年来发生的事件给他留下的行动自由却非常少了。

  在他执政后的十多年时间内,总的说来,墨索里尼是叫得凶,咬得并不那么凶。一方面,如果他所表现的,是一个较新建立的大国领袖,凭白手起①

  家当上的,所以是一副大叫大嚷的寻衅态度,可是在另一方面,他又奉行一②

  种非常接近于法西斯主义以前的政策,即通过精心的策划,充分运用外交上和军事上的区区有限的资本。他宣扬军国主义,要修改凡尔赛和约,继续同③

  法国算旧帐,在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树立他的政治影响,①轰炸科孚岛,②对南蒂罗尔强行意大利化,可是他也谋求与英国建立友好关系,使意大利参加③

  和平组织,例如洛迦诺条约,甚至还参加国际联盟。但这种表面上的温和当然不是由于道义上的顾虑,许多意大利人在其他方面与墨索里尼的看法并不一致,但都会同意他对道义上的顾虑的藐视,他们不无讽刺意味地斥之为可笑的“盎格鲁-撒克逊”态度,其所以可笑是因为这种顾虑并不是伪善。墨索里尼自己的态度也并不意味着他会让任何有权的机会溜走,即在国际浑水中摸鱼,凡可以获得的任何不值一顾的小事物,他都要捞取,只要不致卷入一场一级规模的战争。

  1933年的纳粹革命并不标志着意大利政策的转折点。法西斯要求修改凡尔赛和约的压力为意大利和德国的修好敞开了大门,纳粹党人在1930年取得选举中的局部胜利后,德国和意大利的释嫌修好便日益令人注意了。但意大④利人起初却低估了第三帝国及其元首的力量与野心,纳粹对奥地利的图谋又⑤

  使两国关系极度紫张。墨索里尼在1931年就和法国站在一起反对德奥关税同①见《概览,1927年》,第115—124页;《概览,1930年》,第16—22页。

  ②见阿瑟?索尔特爵士着《政治上的个性》(SirArthurSalter:Per-sonalityinPolitics)一书中关于墨索里尼的研究。伦敦,费伯,1947年版,第226—238页。

  ③见哈罗德?尼科尔森着《外交》(HaroldNicolson:Diplomacy)一书中关于意大利的方法的描述。伦敦,桑顿?巴特沃思,1939年版,第151—153页。

  ①见《概览,1926年》,第146页,第156页以下;《概览,1927年》,第155—160页,第166页,第172页,第298页;《概览,1928年》,第147—161页。

  ②见《概览,1920—1923年》,第348—358页。

  ③见《概览,1927年》,第185—201页。

  ④见《概览,1930年》,第16页,第21页,第95页,第123页,第125页,第128—130页;《概览,1932年》,第260页。

  ⑤见《概览,1938年》,第198—202页;《概览,1934年》,第328—331页。

  盟,通过1934年3月17日的罗马议定书又结成了“意一奥一匈三角联盟”。①

  ②当陶尔斐斯于1934年7月25日被暗杀以后,墨索里尼便派军前往勃伦纳山隘的边境;他几度联合英国和法国试图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并抑制德国的重整③

  军备,例如1934年2月17日和9月27日的关于奥地利独立的声明,④以及1935年4月11日至14日的斯特雷扎会议。⑤可是,这些行动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他的“修改和约主义”或建立欧洲四强指导委员会的欲望,这两者的动机在当初意大利建议的1933年6月7日的四国公约中已经可以看到了。⑥正是在这个要害上意大利和西方国家之间产生了冲突。⑦意大利的发言人后来说,同意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乃是1935年1月7日法意协定的不成文的补充,他甚至说,法西斯政府直到很晚很晚的时候还认为英法会宽容意大利的行动,以此作为取得意大利支持反对希特勒的代价;据说产生过一个误会,因为英国的首相和外交大臣在斯特雷扎会议上都没有明确地警告意大利。①也很可能是1935年6月18日的英德海军协定②导致墨索里尼得出了英法之间不团结的结论,并认为英国已觉察到德国的实力在不断增长,这就促使他不惜去冒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风险,此后便又倒向了德国阵营。

  196从1936年到1939年之间,在整个欧洲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意大利也曾试图在它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上作一些修补工作。墨索里尼曾缔结过1937年1月2日和1938年4月16日的英意协定,但在1938年4月同法国开始的谈判几乎马上就破裂了,因为几涉及西班牙或按英意妥协方式同法国联合的任何协定他概不接受。他由于听到战争物资正在通过法国流向共和西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