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于不仅是将人家安南分成三块,还要插手藩属内政,顾元镜眉头皱了下,起身说道:“殿下,贸然将一国分成三国,是否不合礼法,引起三方对于朝廷的反感,从而又影响朝廷再南阳的贸易。”
“自家的事情,谁也不愿意让外人插手,反感肯定是有的。”王彦沉声说道:“可是过去的一套,也行不通了。合不合法的问题,这点不用多谈,诸藩既然认我大明为宗主,大明册封就是诸藩的法统所在,没有大明的册封,他就是不合法,有大明的册封,谁敢颠覆就是与大明为敌。至于插手诸国事务,也是情非得已,上次的粮慌大家还没忘记吧!南洋现在是朝廷的粮仓,广州的商号反应,南洋诸国行事太过低效,朝廷想要南洋藩属多产粮食,并且卖给大明,就必须保证对藩属的掌控,需要藩国有听话亲近大明的官员。”
前些日子,云贵方面,关于孙可望在云南改革的详细奏报,传到南京,王彦一观很是震惊,但王彦的出身和他身后站着的阶层,不允许他像孙可望一样,那么粗暴的进行改革,只能温火慢煮,用利益换取士绅阶层的逐步妥协,但明朝内部的矛盾,却必须要有个宣泄的出口,王彦苦思许久,便只能对准南洋。
现在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士绅要兼并土地大面积种桑、种棉,百姓追利,也要该稻田种桑苗,明朝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王彦不能禁止这一现象,便只能将目光投向南洋。
顾元镜听了王彦的话,无法反驳,不插手南洋,不掌控南洋,朝廷大员恐怕会坐卧不安。
王彦见他坐下,便问道:“兵部和户部有什么意见没有。”
陈邦彦说道:“下官赞成理藩院和殿下的意见,将安南分成三国,便于朝廷对安南的掌控。”
“户部也没意见,分成三国能降低朝廷的风险,便是一国与朝廷为敌,户部也能从另两国调粮。”王夫之起身说道。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粮食,他不得不交代一句,“从今年起,户部要开始建仓储粮,只少要储备一年的军粮,如此就算藩属不服,朝廷也能镇压。”
“殿下,储备一年的粮食,恐怕有些不易,南洋诸藩普遍懒惰,目前朝廷能买来的粮食,已经是接近极限了。”王夫之抱拳说道。
王彦听后,皱了下眉头,“这件事情,户部和内阁先沟通一下,我们稍后在谈!”
王夫之拱手坐回,王彦还是回到今日议事的主题,“安南三藩就这么定下,其他几藩使者可有什么问题。”
钱秉镫又起身禀报道:“正有几事要禀报殿下!”
“哦?”王彦有些疑惑,难道还有什么麻烦,“你说!”
“殿下,东吁的使者询问朝廷为何要攻灭占城,希望朝廷能让占城复国!”钱秉镫行礼道:“此外,朝鲜的使者昨日旁晚秘密到了南京,还未来得及向殿下禀报!”
第834章 朝鲜使臣
朝贡对于明朝来说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却未想到麻烦事居然一件接一件。
东吁也就是缅甸,十足的南洋小霸王,曾经还与大明在云南打过一仗,几十年前又收复了葡萄牙人占据的沙廉地区,国力还算强盛,是明朝掌控南洋的竞争对手之一。
东吁提出此种要求,恐怕是担心明朝势力深入南洋,影响到他的地位,威胁他的安全。
王彦听了钱秉镫的话,手指在交椅的扶手上敲击了两下,“东吁的要求,不用理会,占城对我大明至关重要,南洋的粮食不能全掌握在藩属手中,这次从北方逃过来的难民已经有二三十万人,据张名振的奏报,这个数目恐怕还会增长,可能达百万之多。这些难民都需要安置,而江南地价又高,朝廷难以承担,孤准备同户部、兵部商议,将这些难民发往琼州、占城等地种粮,如此既能安置难民,也能为朝廷打造一个直接粮仓。”
“下官知晓。”钱秉镫躬身行礼。
陈邦彦听了,这时站起身来说道:“殿下,南洋那边发来军报,水师虽然攻下了占城,但四野间,占城人的反抗还是十分激烈,水师几次围剿都不顺利。朝廷想要将难民发往占城,首先就要肃清占城的抵抗,再者还需建立官署,恐怕将耗费众多,最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安南。”
南洋那边树林密布,想要清剿确实不易,而设立官署没有当地势力的加入,恐怕也不便管理,弄到最后可能真会像安南一样。
永乐时期,大明国力强盛,才镇住安南,等永乐之后,仅仅过去三年,明朝就不得不从安南撤兵,原因就是花费太大,光往里扔钱,实在不太划算。
王彦沉吟一阵,“满清进入中原后怎么做?以汉制汉!对于占城人,我们不能斩尽杀绝,也杀不绝,孤以为可以对占城人进行诏安,封他们做官,给予一定权利,让他们帮助管理,如此便能节省朝廷的统治城本,以极小的代价稳定占城,然后改变人口,施行教化,四五十年后,同文同教,便是我中国之地。”
陈邦彦明白了王彦的意思,“下官回部之后,就寻吏部商议,制定招抚方案。”
王彦点了点头,忽然问道:“朝鲜使者怎么回事?”
朝鲜从立国之初,就对大明奉行“事大”的高度亲明政策,始终以臣礼来事明,这点在明朝诸多藩属中,绝对排在第一,而朝鲜也因此得到了回报,明朝为了这个亲儿子同隔壁的逆子大干一场,才将朝鲜保护下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