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听说才一万五千人马,微微皱了下眉头,而且这个一万五千人,算战力的话,估计最少得给他打个三折,对满清而言,基本就是不设防了,那这个粮食这么能送。
这下林庆业也没话可说,不是天朝不愿意给,是给了自己也守不住,不争气啊。
陈邦彦见王彦沉吟,气氛微微沉默,思考片刻,忽然起身说道:“殿下,下官认为这个粮食可以卖!”
他这话,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林庆业更是像见了救星一样。
王彦见兵部说话,眉头一挑,“兵部有什么建议?”
“殿下,淮河之南,江河纵横,乃我军纵横逞能之所,然淮河之北,千里旷野,乃满清铁骑驰骋之地。我朝骑兵未练成之前,难以进取中原,而在编练骑兵之际,如何干扰满清,下官认为朝鲜,可堪大用。”
王彦立时明白,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岩野是说将朝鲜当做东江镇一样?”
陈邦彦点点头,“殿下,现在我朝与满清处于对持之态,没有骑兵优势,很难突破清军,袭扰清军后方,但如果我朝在朝鲜驻一军,便可威胁关外,还可乘船攻略山东北直,使得满清不得安宁,在战略上,将取得重大的优势。”
王彦边听边点头,朝鲜多山,也不太利于清兵驰骋,只要放多一点人马,清军应该打不下来,不过三韩的百姓遭殃,那也是不可以避免。
“林判书,朝廷可以给朝鲜粮食,但朝鲜是否还有对抗满清的勇气?”王彦从座椅上起身,一步步走下来,看着林庆业。
林庆业脸上一阵变化,没有粮食,朝鲜很难渡过难关,那还不如随着父母之邦一搏,就算失败了,他们还可以逃到南京来。
“殿下,天朝愿意发兵相助,这是出三韩于水火,对朝鲜便是再造之恩,朝鲜有什么不愿意的呢?”林庆业哭声拜道。
王彦没急着将他扶起来,转身对钱秉镫说道:“满清的使臣不是到了淮安么?可以放进来了。”
第836章 使臣朝拜
二月时节,惊蛰刚过,万物复苏,暖风吹拂,柔水绕城,波光粼粼,是个绝好的时节。
南京城屹立东南,有江南的柔美,亦有帝国的雄伟庄严,两种不同的风格,在金陵融合,成就了虎踞盘龙的六朝古都。
为了迎接使臣,王彦拨银二十万,辉煌壮丽的紫禁城,这些日子被打扫一遍,原来破烂的琉璃瓦,也被换了下来。
此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紫荆城黄灿灿的一片,令人感到壮观和帝国的威严。
大国终究是好脸面,王彦在三考虑,还是将宫殿翻修了一遍,不过时间紧急,整个紫荆城太大,翻修的也就是使团有机会看见的几座大殿,剩下的还要等有了闲钱再说,现在也就是能撑撑场面就行。
出于对高宗皇帝的尊重,新帝虽然早已确定了年号,但今年才正式改元,以后凡是臣服于南京朝廷的藩属,都要用新帝年号来纪年。
此前明朝最年幼的皇帝乃是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那时国事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但现在曾太后却没有张氏的能力和背景,而外朝三位亲王又如狼似虎,她便基本不参与政事,只有朝廷祭祀或者其它场合需要才会出面。
这无疑是主动退出了权利的中心,但也保证了紫荆城的安宁,以及她和小皇帝的安全。
对于丧失权利,曾太后对此似乎也没有怨言,还对三王说,“今后,卿等主戎,皇帝与哀家主祀,共保大明!”
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曾太后的意思就是,以后军国大事,就交给三王,而他们孤儿寡母,就只管国家祭祀,不插手实务。
不管这是曾太后的隐忍,还是发自肺腑之语,目前都是王彦,还有唐、鲁两王所愿意见到的情景。
因此明朝的权利中心,便不可避免的从紫荆城转移到了内城的内阁、议政殿和楚王府,原来的早朝制度也被停了下来,而改到了议政殿,频率也降低到一月两次。
今日有所不同,是使臣朝见天子的日子,因而宫城大开,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站在宫门两侧,宫殿前白色大理石阶两旁,也是排列整齐的侍卫,他们打着各种旗幡,迎风而猎。
王彦与唐、鲁两王,以及众多大臣早已到了奉天殿肃立两侧,皇帝太小,只能由曾太后看着坐在大宝之上,准备接见各国使者。
太监和宫女们在内廷各司的调度下,正忙碌的准备宴席,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内廷的人没有补充,所以稍微显得有些急促,庭院回廊间,到处都是穿梭忙碌的身影。
“都安排好了么,这是本朝光复南都之后,第一次接受使者朝贡,出了披露,丢的可是我大明的脸面,礼部可千万别出差错。”奉天殿上,王彦招了招手,对顾元镜道。
唐王也开口说道:“楚王担心不无道理,顾部堂你要上心。”
顾元镜本站的靠后一些,闻语跃过陈邦彦几人,站到两王身边,躬身行礼,胸有成竹道:“两位殿下放心,只是朝拜一下皇帝,然后就入席,流程并不复杂,招待的菜品都是经过下官亲自过目的,席间各种表演,也都是南京最好的,不会丢了我朝的脸面。”
唐王听了点点头,顾元镜是他的人,老官僚办事他还是比较放心的,“如此就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