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兵部早以行文两广总督府,还有占城总督,南洋若是出了问题,占城总督可以直接调动占城军队,两广总督在未得朝廷命令之前,以配合占城总督为先,朝廷命令到达之后,以朝廷命令为主。”
王彦点了点头,将话题扯了回来,“游侍郎,安置难民的事情,你要继续跟进,台岛方面要与瞿总督多沟通,争取九月上旬,将江北的难民全部运走。吏部征调的船要给朝廷腾出来,然后发往朝鲜。”
“下官知晓,定然不负殿下和朝廷之托。”游友伦起身行了一礼。
王彦挥了挥手,“游侍郎方回南京,一路劳顿,先回去歇息。”
游友伦躬身后退几步,然后转身离去,待他出了内堂,王夫之说道:“殿下,准备要与满清开战了么?”
王彦没有否认,“去岁满清粮荒,今岁夏收后,才得以缓解,现在朝鲜既然驻军三万,就该发挥作用,孤准备调郑成功的水师入朝,配合谢迁,在秋收之际,袭扰山东、北直沿海,破坏满清秋收。”
“如此一来,和谈就拖不下去,扬州是否也要开打。”王夫之说道。
王彦笑道,“不错,大半年了,时候也差不多,再等下去,煮熟的鸭子便要飞了。”
说完,他看向外堂,说道:“工部宋侍郎进来说话。”
外堂端座的几名官员中,立时站起一人,正是最进从广州入京的宋应星,广州的军器制造则由其兄宋应升统筹。
宋应星从外堂走进来,给王彦和几位阁部行了一礼,王彦伸手让他入座,然后开口问道:“宋侍郎,广州那边的军器制造如何,现在又多少储备,能否支持朝廷进行一场十万人左右的大战。”
明朝之前撤退到西南,所以许多军器作坊都在广东和湖广,还没有转移到江南来。
宋应星刚从广州过来,对于军器的制造、储备无疑十分了解,他听了王彦的询问,开口说道:“回禀殿下,广州军器的储备到是十分充足,主要是修复、翻新了罩甲四万套,火铳两万杆,新造红衣炮八十门,佛朗机炮四百门,自身火铳四千杆,新甲一万套,再加上湖广那边的制造和储备,支持十万大军应该没有问题,就是火药有些欠缺。”
这么多器械,不可能是半年内可以制造出来,大头还是去岁战损,从新修复,以及缴获清兵衣甲,进行改造后的成果,新造的器械其实并不多。
王彦听了前面的话,还心中一喜,等听说火药不足,眉头便不禁皱了起来,“本朝大军半数以上使用火器,火药不足怎么作战,是缺少什么,导致火药不足,难道朝廷拨银不够吗?”
宋应星忙起身行了一礼,摇了摇头,“殿下,不是没有银子,是没有足够的火硝。”
王彦一脸懵逼,这些玩意儿他哪里懂,“有银子也买不到吗?”
“火硝属于重要储备,之前能从日本买来一些,但现在我们军队规模扩大,火硝消耗太快,自产和从外面购买的火硝,已经跟不上军队消耗了。”
王彦听明白了,沉吟一下,问道:“那军器监没有想解决的办法吗?可不可以扩大生产?”
“回禀殿下,军器监已经在尝试土法制硝,目前以具有一定成效,但想要获取更大的产量,还是需要各地官府配合,下官已经写好折子,正准备送到内阁。”
王彦没问什么土法制硝,说了他也搞不懂,他只要结果,专业的事情,让精通的人去干。
“既然有办法解决,就是好事,内阁要尽快商谈宋侍郎所提方案,如果可行,便交代吏部下文地方,让他们配合!”
第866章 多铎要逃
内阁咨议堂内,王彦先后询问了游友伦、宋应星后,外堂等候的几名官员,也逐一被叫到内堂,询问他们主管的诸多事务,到中午时分,才暂时停下询问。
这时内阁小吏,给几位阁部,还有王彦各端上来一碗莲子粥,几人就在内堂内吃着,先填填肚子,等会还有个重要的会议,需要他们进行商议。
王彦端着景德镇官窑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碗,用勺子吃了几口,便直接一口喝掉,然后用勺子将粥刮干净,才将碗放在一旁,小吏要再盛一碗,他摆了摆手拒绝。
几位阁部见此,也连忙喝完,王彦待小吏将粥碗收走,便接着说道:“等江北难民安置妥当,郑成功入朝之后,扬州战役要同朝鲜配合,让满清首尾不能相顾,几位阁部在物资调拨,军队集结方面,要尽快完成准备。”
王彦说着,看着陈邦彦,“忠至镇兵员补充得怎么样呢?”
去年攻打南京,忠至镇奉命阻击多铎,折算过半,三万人只有一万多撤回长江南岸,可谓损失惨重。
“从广西、贵州、湖南各补入了三千土司兵,从后勇、神策左军合计选了一万人,训练了大半年,战力恢复了一些。后勇、神策的差额也已经由府兵补齐。”
王彦推行府兵制,但也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是西南给的府兵名额,明显就要多一些,而江南的府兵名额,就少了一大半,甚至跟多。
这是因为相对而言,江南经济发达,生活舒适,人染上市井之气,战斗欲望比较低,西南就不同了,无伦是少民还是汉族都好勇斗狠,只要朝廷在政策上给予一些优待,不仅能得到一些稍加训练,就可以形成战力的士卒,而且这些士卒家属受益,还能有助于朝廷稳定西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