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豪格对于孔闻褾的反对十分不满,但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伸手对范文程道:“孔爱卿之言,清使可有话说。”
范文程微微笑一笑,行礼道:“自然要说,我朝却有让大金分担压力之意,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顿了顿,然后转过身看向孔闻褾,讥笑道,“孔尚书似乎没有找到重点,关键问题不是我朝,而是眼下局势,大金该怎么做?如果此时不取全蜀,难道等到南朝势大难制之后,献地而降吗?”
从大势而言,范文程说的确实有道理,金与明朝必然不能这样和平下去。
孔闻褾被他说得,后退了一步,一旁兵部尚书韩昭宣,却立时上前道:“范大人好口才,但我大金与清国乃敌对之国,范大人如此为我大金考虑,却让本阁心生疑虑,贵国是不是想将我大金当枪使。”
韩昭宣说完,给豪格行了一礼,然后接着说道:“陛下,局势变化,我朝确实应该调整国策,但却不应该如此草率。其一,清国虽连连战败,但实力尚存,兵力强于我朝,我们此时出来招惹南朝,让清有喘息之机,实疲我朝,而强清也。其二,我朝异于清者,乃陛下奉行中国文化,贸然毁约,辱没我朝名声,就算要毁,也得寻个由头。其三,我朝国策乃是西扩,之前陛下以与叶尔羌汗国交手,正应该乘势扫灭其国,以壮大我朝实力,打通商路,重新经营西域,岂可半途而废。臣以为,若此时取蜀,必然使得我朝陷于与南明争斗之中,无从发展实力,不如先灭叶尔羌汗国,壮大我朝实力,然后再发兵取蜀。”
韩昭宣的思路很明确,就大势而言,他并非不支持对南明动武,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满清实力依然很强,超过金国,金国应该让清与明再厮杀一阵,他们目前还是要闷声发大财,壮大自身实力为主,等选准了时机,然后再介入战争。
他的意见,立时引起了重多汉臣的支持,太和殿内一片附和。
第874章 突然刺杀
朝会散去,豪格离开太和殿,脸立刻就垮了下来。
为大金国来想,韩昭宣等人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很符合整个大金国的利益,但是有时候符合国家的利益,却不一定符合皇帝的利益。
从豪格的感受而言,皇帝不能自主决定国事,那便不符合他的利益。他受到了汉臣的掣肘,让他心中十分不快,十分恼火。
皇帝就要乾坤独断,就要独掌大权,大金内部庞大的汉族势力,已经让豪格感到不安,他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对南明的战争,来加强他的集权。
豪格回到御书房,留下济尔哈朗、鳌拜、索尼等人,进行商议。
这时豪格坐在胡床上,让太监给几人备了座椅。
金国建立的过程,以及内部结构,决定了豪格暂时无法成为强势的帝王,所以在礼节上,更倾向于汉制,臣子并不需要时刻跪地口称奴才。
众人坐定后,便听索尼起身行礼道:“皇上,朝中大臣多不赞同出兵,取蜀的事情是不是缓一缓。”
满人旗丁不到两万人,想要开战,自然需要获得六万汉八旗,以及近十万绿营的支持,现在汉臣反对,索尼自然觉得没得打了。
豪格阴沉着脸,“此事不能再拖,取蜀势在必行,况且成都平原无险可守,要是南明先变卦,突袭成都,朕将悔之晚矣。”
其实金国政权中,许多满人对于朝政由汉人把持也有所不满,他们在清廷中不受重用,未获得什么利益,所以才支持豪格,但现在他们虽然掌权,但却要与汉族士绅分享权利,许多时候还争不过汉臣,他们心中便有些失落起来。
大金在南明并非没有密探,南明的情况,以及现行的国策,他们都有一定了解。此时南明的使者,就在长安奔走,要见豪格一面,想要两方继续通好,南明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大金忽然倒向清国,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偷袭成都。
豪格想借着对南明的战事,来加强他的权利,并且编练蒙古和回部,济尔哈朗也是知道的,但其实他并不太赞成这么做,他觉得这样太危险,可是豪格明显心意已决,他也并不敢多劝。
因为对豪格来说,他可能也是一个巨大威胁,只是因为现在朝廷中汉人势大,他才不那么显眼。
“臣听说,明军以在南阳方面部署了重兵,威胁河洛,有进取中原之意。”济尔哈朗顺着豪格的意思说道:“若是我朝继续纵容南明发展,坐实清国败亡,恐怕南明今后还真势大难制,让我朝自食苦果!”
大金朝廷内部,汉臣势力强大,作为皇帝豪格不能明面上与汉族士绅对立,那么济尔哈朗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豪格赞许的看了济尔哈朗一眼,“朝中汉臣抱守仁义之道,认为朕不该撕毁协议,或是认为一旦发兵取川,便会与南明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消耗实力。其实大金儿郎养锐二载,又携西征大胜之势,朕相信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全川,然后派兵把守险要,明军便会知难而退,接受事实。”
“皇上圣明!”几人齐齐给豪格行了一礼,可鳌拜却说道:“可是那些汉臣不支持,朝廷也无法绕开他们同南明开战啊!”
金兵控制成都平原,明军控制的地区以山地围住,别说满人旗丁不到两万,就算全派出去,在川东、川南的大山中,也没有用武之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