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收回思绪,目光转回阵前,在王得仁的大纛旗下,哪里有一支三千多人的部队,近百架抛石车摆在那里。
佛图关的城墙只有一千步长,各种弓弩,火器,布置齐全。
明军虽然是金军的四倍左右,但是施展不开,金军一万五千人守卫此处,简直是固若金汤。
此时,关上士卒林立,已经没有来回走动的身影,因为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关上关内的器械已经准备完成,滚石檑木还有火油早就已经就位。
在关前空旷的平地上,金军布置了许多鹿角、拒马、陷坑,来阻挡明军靠近。
胡国柱在关上巡视,让金兵再检查一下器械,忽听士卒叫道:“动了!”
胡国柱忙扭头看去,果见关前的平原上,列阵的明军开始快速移动。
“来人速去禀报王爷!”他转身一手扶着关墙,然后大声喊道:“各部就位,明军要攻城了!”
一名金军将领立刻跑到关墙内侧,凭墙俯视下去,数列巨型抛石机在城下一字排开,静静地耸立着,每座抛石机旁都已经堆放着如山般的砲石。
“明军攻城了,砲手就位!”那将领扶着城墙,放声大喊。
这一声喊,关墙后面的金军营地,立时就活动起来,近千金军跑出营帐,来到抛石机旁。
第917章 砲群大战(上)
吴三桂带着属下疾步登上关墙,上面士卒跑动的脚步声,将校的呼喊声,传入耳中,他走到墙边向关下眺望,整个关墙外的平地和山丘上布满了明军士卒。
那日明军擂鼓聚将,吴三桂便以为明军次日就会攻关,没想到何腾蛟居然硬时拖到现在。
之前王得仁急于解钓鱼城之围,所以连日进攻,但是每次准备都不充分,最后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何腾蛟能吸取教训,准备几日,吴三桂倒是刮目相看。
明朝内部,了解何腾蛟的人,自然知道他有各种问题,但是在满清和金国看来,何腾蛟确是南明的擎天石柱之一,因为他在对清战争中,目前还未有大的败绩,特别是楚赣大战中,居然守住了武昌城,硬是让满清豫亲王折戟而归。
佛图关前的平原,虽说不算宽阔,但展开六七千人绝对没有问题,现在平原上已经被火红军服的明军站满,连两边的山丘上,都站满了人,山林中旌旗翻飞,让人草木皆兵。
这时山丘上的明军未动,平原上秘密麻麻的明军,夹杂着无数凸起的攻城器械,开始向关下移动。
吴三桂深吸了一口气,这次明军准备充分,他守关来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
“关上的长枪,刀盾,铳手,关下的弓手,砲手准备好了没?”吴三桂眺望了关下,回头沉声问道:“还有预备队也要安排好,明军这次进攻,可能会进行持续不断的冲击。”
说着吴三桂的目光,瞟了站在山丘中的明军一眼。
佛图关只有一千步长,吴三桂万五之数,能投入防御的也就四五千人左右,他能留出充足的预备队。
“王爷放心,都准备好了。”
吴三桂听了胡国柱的话,没有再做过多的训示,虽然明军这次准备似乎很充分,但地形限制了明军的发挥,确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他兵力也充足,只需要防守关墙和两侧的山头,又有足够的预备部队,顶住明军一段时间的进攻,问题应该不大。
“传令下去,敌军靠近,立刻攻击。”
关上的将领立时躬身领命,吴三桂拍了拍胡国柱的肩膀,便转身下关。
关上危险,他是金国的王爷,干系重大,自然不可能亲冒矢石,所以将防守交给了他的心腹大将。
关下推着盾车,云梯,攻城塔和巢车的攻城部队,已经前进到关前一里,后面的砲群也开始向前运动,城上的胡国柱见此,手握紧了刀柄,但心中并不恐惧。
王得仁攻关几次,差不多也是这个阵仗,但都被他打了回去。
明军的中军设在远离关墙三里的一座小山顶上,上面插着何腾蛟“大学士,鄂国公,云贵总督”的大纛旗,旁边还有一杆矮些的旗帜,上书“大明太傅,忠贞候秦”。
在这两面旗帜下,何腾蛟与一身戎装的秦良玉站在一起,整场战斗的布置,其实是秦良玉在帮他出谋划策和指挥。
当初何腾蛟将楚地局势弄得糜烂,幸亏王彦力挽狂澜,明朝才在西南站稳脚跟,之后他先后更着王彦,金声桓混赢了两场大仗,赚了个善战的美名,但其实他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
在长子死后,他争权夺利的心也轻了一些,年级越大性格也就越保守,所以他这次很依靠秦良玉这位大明朝廷硕果仅存的老将。
此时传信的骑兵来回于中军与各个方正之间,报告着各部准备就绪,以及各自情况。
秦良玉穿着朝廷赐的蟒服,腰间一条玉带,头顶带着珍珠翡翠冠,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布满皱纹的脸上却带着威严。
她肃杀的看着山下密布的大军,见前锋已经到了关前一里外停下,仰头对旁边的何腾蛟道:“阁老,老身看可以进攻了。”
何腾蛟严格意义上是文官,并不像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那样文武双全,秦良玉是受过崇祯召见赠诗的武将,她成名已久,战功和盛名已经超脱了本身性别对她的束缚,世人提及她,想到的是血战沙场的大明太傅、忠贞候,而不是说是个女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