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孙可望稍微化妆,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道服,头戴网巾,伴做一儒士,便出来归义郡王府,来到集市进行访查。
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身份始终还是高一些,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报读诗书的高士,孙可望也不例外,他一乔装打扮,第一个便想伴做读书人,可是他人高马大,长年累月的征战,使他的皮肤偏黑,而且很粗糙,根本就不向是读书人,他的打扮,看起来其实有些不伦不类,可是他却浑然不觉。
孙可望领着部将张胜走在前面,十多名侍卫跟随在他们后面,在街上行走。
他这次主要是看看,从关中运来的货物,在瓜州的销售情况。
大西国的失败,让孙可望也进行了一些反思,他对于士绅地主的激烈态度,是不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次经营河西,虽然他依然武力镇压了不少河西的大势力,然后继续给予普通人便宜,收买人心,但是他也注重了尽量和关中的士绅搞好关系。
金国对于河西的控制,原本只是名义上的,他来之后加强了对河西的掌控,使得金国真正控制河西,并使得关中的物资能够卖到这里。
如果关中的物资能够销售掉,那么关中的士绅和商贾对他的印象就会改观,他就能在金国站稳脚跟。
来到街道上,孙可望边走边瞧,沿街的店铺前都挤满了前来购买货物的各族商人。
他站在一家卖陶罐的摊位前,见摊主正在与一名蒙古人商谈,中间还有专门的人负责翻译,似乎是说一头羊换十五个陶碗,蒙古人一共要换二百个陶碗,十个陶罐。
孙可望听了有些心惊,一个陶碗在中原也就四五十文钱,这里居然十五个能换一头羊。
他正惊讶,心中暗道怪不得王彦那厮要鼓吹商业,这贸易带来的利益,真是比种田刨地,强太多了。
孙可望继续往前走,前面就是一家茶行,是永平王孟乔芳的家族产业,店门比其他几家都要大得多,足足占了四个铺面。
茶叶是蒙古人和藏区的必需品,可以说是个暴利行业,南方的粗茶和茶渣,压成饼了就往草原上卖,一百多斤茶就能换一匹战马。
此时,售茶的铺子前格外的热闹,店铺内有十多个木桶,上便都挂着木牌,上面用木炭写着各种茶叶的名字,产地不一样,品质不一样,价格也会有区别。
孙可望刚走到铺子前,里面就有一阵声音传来。
“这位客人,这个纸钱,我们茶行不能收!”
“我们那边都用这个,方便携带,你们这里不收?”
“这是南面的银票,我们拿了票子也不好兑换,您看您能不能用现银结算。”
孙可望闻声与张胜挤进去看,见一个大汉拿这明朝的五德票,同一名掌柜交涉。
听那大汉的话,应该是个汉人,可是看他的装束,却完全是个藏人打扮,应该是青海那边胡化的汉人。
明朝的五德票确实好用,可是这里是金国,就算五德号的信誉好,这边的商人也不会收,因为毕竟是一张纸,而金国商人又没有什么渠道去明朝兑换成现银,所以商铺多不会收。
孙可望有些奇怪,同时也生起一丝警惕,明朝的银票怎么跑到瓜州来呢?而且听起来,青海地区已经有很多人接受了五德票。
“这位兄弟,这南面的纸钱,你们怎么得来的?”孙可望走到两人身边忽然问道。
那汉子见突然来了一人相问,转头看了孙可望一眼,脸上却升起了一丝警惕,不愿意解释。
孙可望见此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也有这样的银票,可是在大金却无法使用。方才听你说,你们那边都使用这种纸钱,所以就想问一下,看能不能找人换成银子。”
听孙可望这么说,那汉子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狡黠,眼珠转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明朝商人在乌斯藏和青海湖南面都用这种银票和我们交易,我们只要拿这种银票,前往明朝在四川边境设立的边市,就能直接购买明朝的货物,比带铁钱和银子方便许多,所以我们那边都接受这种纸钱。”
他说浙停顿了一下,然后狡黠地笑道:“你要是有这种银票,跑到我们那里去也麻烦,不如你那银票给我,我给你换成银子。”说着那大汉看了孙可望一眼,继续说道:“不过,我给你换的话,可不能实额兑换哦。”
听到这里,孙可望已经明白,估计何腾蛟在四川也开了边市,开始和青海和乌斯藏贸易,这样一来,他在河西的边市,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好意思,这个纸钱我也想兑换,可是却没待在身上,而是在关中家中,今年怕是取不过来。”
大汉听了,似乎有些失望,默默点了点头,便不再和孙可望说话,而是从腰间解下一个小木箱,然后打开,掏出一把银币,然后点了点,又放几个回钱箱子,对着掌柜说道:“南边的纸钱不收,这银币因该没有问题吧!”
孙可望本来打算离开,见他拿出一把银币,还有几个铜币,铜钱,不禁又停下了步子,让张胜用碎银子,向大汉换了一套明朝的银币和铜钱。
孙可望边走边拿着钱进行观看,同西方的钱币一样,都十分美观,上面还印着图案和字样。这些钱都是朝廷授权五德号发行,用水利冲压机铸造而成,目前分为一两的银币,还有相当于一百文的大铜币,以及相当于十文的小铜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