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虽然接受了李元胤的投诚,但是为了惩戒李部,便将李元胤和李军残部发往抚州挖矿,让他们在矿山上劳作几年,可是李元胤刚到矿上没多久,就发生了清军大举反攻楚赣的事件,抚州矿工被组织,发放兵器支援金声桓作战,结果李元胤一战成名,割下了满清郡王满达海的人头。
此时恰逢王何联姻,明朝政治格局失去平衡,两大权臣走到了一起,高宗皇帝急于培养能够制衡王何的势力,金声桓将李元胤的功劳报上,高宗皇帝立时对金声桓进行嘉奖,李元胤便也提前结束了矿工生涯。
这么说来,金声桓对李元胤,确实有很大恩惠,而金声桓怀疑李元胤,则是因为李元胤曾被王彦点名调到江北,参加了扬州之役,而他还打得特别卖力。
李元胤听了金声桓的质问,见他愤怒的怒目圆瞪,脸一下涨红,不再言语。
大帐内立时,一片寂静,众将见了都不敢出声,气氛变得十分诡异。
大胜关外一战之后,金声桓的心腹将领战死不少,向徐启仁都力战而亡,李元胤成为武卫军中最能打的一支队伍,金声桓对他还是很是倚靠。
他见李元胤面色涨红,意识到话说重了,可他是长官,要脸面的,又不可能当着众将的面认错。
“大军直奔南京,谁也不要多嘴,违令者立斩不赦!”金声桓见帐中气氛沉默,急于化解,于是忽然一挥手,不容置疑的道:“你们听见没有?”
李元胤都糟了训斥,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反对。
金声桓一声怒吼,打破了帐中的沉默,众将连忙抱拳称是,李元胤也只得抱拳领命。
“都散了!”金声桓阴沉着脸,当即一摆手,“全部回去准备,一个时辰后大军拔营!”
当下众将只能鱼贯而出,一个个忧心忡忡的回去准备。
李元胤回到自己的帐中,待了一会儿,唤来一名心腹,交给他一个纸条,然后低声说道:“等大军拔营的时候,你寻个机会,脱离大军前往南昌,把这个交给楚王殿下!明白吗?”
第1110章 鲁王的困局
南京城池高大,城坚墙后,防御设施齐全,除了两万精锐的守军之外,南京朝廷在鲁王兵临南京之前,将外郭城的青壮大都撤进城中,其中各个作坊的雇工,都被用来防守城池。
这些雇工比一般的城中青壮,可要好用许多。
南京城这样富裕的城市,城内的青壮,包括乡野之民,大都娇惯的很,喜欢享受,恐惧生死,市井之气太重不适合当兵打仗。
戚继光练浙兵时,就说“浙江乡兵之称可用者,初为处州,继而绍兴,继而义乌,继而台州。至于他处,则虽韩、白再生,不可用也!”
然后他又总结了一些原因,说处州为乡兵之始,因其山矿之夫,素习争斗,遂以著名,绍兴皆出于嵊县、诸暨、萧山,并沿海,有大量的渔民,义乌多山多矿也是贫苦之地,台州则是因为有谭纶坐镇。
其他诸如杭州等处之兵,伶便谲诈,柔懦奸巧,在我鼓舞之令未下,而众已预思奇计为之张本矣。
从浙江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戚继公选兵,多是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选,至于那些繁华之地的兵,他说就算是韩信、白起在世,也带不动,而纵观历史,其中确实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存在。
南京城内的青壮,确实大多柔懦奸巧,不堪大用,做生意赚钱,读书写字行,打仗就不行了,不过南京外郭城内,聚集的几十万来南京城讨生活的外地人,却可以一用。
特别是那些作坊的雇工,他们每日一起吃住,一起上工,听从工头的管理,自身就有编制在,等于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纪律性很高,稍加训练,就能勉强成军。
南京朝廷将他们全部征召,帮助守城,给鲁王攻城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八月,鲁王大军在南京城下困顿了数日时间,面对高大的南京城和宽阔的护城河,浙军又只有四万人,很难有什么建树。
王彦攻打南京城时,三家十多万人马三面攻打,又是造浮桥,又是挖地道,光准备工作就做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靠着城中内应,才打下南京城。
鲁王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成功,军中初步统计损失的情况,伤亡以多达三千多人。
浙兵一共六万,两万水师用来封锁长江,四万人用来攻城,现在没有什么进展,就损失接近一成的步军,如此之大的伤亡,不能不让鲁王震惊。
经过仔细的统计,这三千多人的伤亡,主要是被守军的火器击毙。特别是南京武院的武生队,使用的自生火铳,威力和射程远超过浙兵,攻城的士卒隔着老远,就被守军击毙。
南京城内,唐王对于目前的情况十分满意,几次用王府的私财来褒奖守城的士卒。
现在守军将鲁王挡在了城外,他只等王彦身死的消息,金声桓的大军和郑成功的水师赶来,就能窃取南京政权,然后指挥大军平定鲁王的叛乱。
在光复南京之初,三方妥协,确定了三王理政,轮流摄政的制度框架,本来大家轮流来,可王彦那厮在摄政的位子上一座就是四年,屁股腚子都起老茧了,也没有让给他也座座的意思。
现在好,三个理政王,鲁王造反了,王彦被杀了,就剩下他一人,他继承摄政之位,便是理所当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