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第三条,南方掀起的抗清高潮,再加上满清的歧汉政策和对山西的横征暴敛,让他觉得满清不得人心,无法久立中原,所以才发动反清起事。
现在前面几条都具备,关键是第三条,明朝这个时候内乱,让他无法下定决心。
因为听了扬振威的话,姜襄的怒气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造满清的反,那是要掉脑袋的,是技术活,不能一时冲动,得有周密的谋划才行。
一时间,有气不能出,让姜襄的脸憋成了紫色。
就在这时,姜襄的兄长姜琳忽然走进堂来,在姜襄耳边说了几句。
姜襄听了脸色一变,漏出一丝喜色,他看了堂内众多部将一眼,忙挥手道,“有光留下,其他人先行退下。还有方才的事,谁也不许传出去!”
众多部将闻语,纷纷起身告退,扬振威走到大堂外,回头看了一眼,才在同袍的招呼下离去。
等众人都走了,姜襄才扭头对姜琳道:“人呢?快请进来!”
“已经从后门进来了,我这就去请。”姜琳说了句,忙匆匆离开。
不多时,一个穿着道服,备战包袱和宝剑,头戴斗笠,身才伟岸的男子,被请进堂来。那男子站在中央,解下斗笠,漏出包裹着头巾的脑袋和一张棱角分明剑眉星目的面庞,混身上下散发着一股豪侠之气。
“姜军门!”男子笑着拱了拱手。
姜襄见了男子却是一喜,忙回礼道:“总舵主,你可算到了!”
姜有光忙跟着也行了个礼,姜襄忙让胡为宗坐下,待他坐定,将斗笠放在一旁,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总舵主,南面到底怎么样呢?”
从年初开始,姜襄就察觉到清廷可能要动他,所以一直积极通过天地会和王彦联系,希望万一他与清军打起来后,明朝能够给他支援。
本来联络都已经妥当,王彦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希望他能隐忍,可要是逼不得已提前起事,明朝也一定会给他足够的支援。
只是明朝忽然而来的一场内斗,让姜襄有些迟疑,不确定王彦给他的承诺,是否还能实现,不确定明朝是否还有能力对他支援。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一直再山西活动的胡伟宗才受姜襄之托,南下联络,打探明朝内乱的情况,并且准备帮助王彦平乱。
“姜军门放心,楚王已经俘获了唐王,击败了鲁王,可以说大局已定!”胡为宗笑着说道。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姜襄听了以后,也由衷的为王彦高兴。
胡为宗见姜襄连连点头,却开口问道:“姜军门,我方才进城之后,看见了汉甲正红旗的旗兵,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宁完我的护卫,昨天才到大同,今天便逼着我们交粮出兵!”一旁的姜有光一脸怒气的插嘴道。
胡为宗眉头皱了下,看向姜襄,“军门答应了吗?”
“宁完我自持官大,又是清廷派员,根本不同我商议,完全是一副命令的口气!他已经上耿燉去征粮草,又强令我五天之内调集两万人马南下参战。”姜襄恨声道,眼中散发着杀气。
胡为宗听了,没有犹豫,直接说道:“军门的人马绝对不能调出大同,直接杀了宁完我,然后反正归明吧!”
姜襄一直犹豫不决,听胡为宗这么一说,他不禁微微一愣,整个人却冷静了一些,思考起胡为宗的用意来。
他是想起事,可是胡为宗一上来就唆使他,却让他有些犹豫起来。
姜襄沉默了一下,试探地问道:“我现在起事,楚王殿下能给我支援吗?大明内部的叛乱真的快结束了吗?”
“这就是楚王殿下的意思,楚王殿下希望军门能够起事,牵制住清军南下!”姜襄是聪明人,胡为宗没有隐瞒,他顿了一下,然后看着姜襄道:“如果军门起事,楚王殿下就能迅速整顿内部,然后起兵北伐与军门会师中原。”
姜襄迅速理解胡为宗的意思,也就是说,王彦需要他牵制满清南下,让他有时间清理明朝内部的反对势力,然后才能对他进行支援。
“如果是这样,我一旦起事,岂不是将前线的清军,都吸引到山西来!”姜襄立刻摇头道,“这样不行……”
胡为宗却道:“军门可以放心,一旦军门起事,楚王虽然不能立刻发兵北上,但是却能在前线施压,不让满清调回全部的军队,军门的压力并不大。况且朝廷的大军也都了前线,只等物资到齐,内部稳定,也要不了多少时间。”
胡为宗见姜襄犹豫立时接着说道:“军门如果等朝廷准备好了在起事,那不过是锦上添花,没有多少功劳,要是军门现在起事,却是解了楚王的困顿,而且此时山西巡抚送上门来,清军主力又在前线,山西、北直兵力空虚,此天赐大功于军门啊!”
这么一说,姜襄不禁有些动心起来,如果楚王在明朝的政治斗争获胜,那今后大明就是楚王说的算,他帮楚王拖住了清军,就是有恩惠于楚王,今后在明廷就好做官了。
清军主力现在都在前线,他向南可以打太原控制三晋,向西可以打宣府,威胁北京,可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胡伟宗见姜襄已经动意,随即接着说道:“况且,宁完我给了军门五天期限,要是军门不抽调兵马南下,必与他翻脸,反而引的清廷先对军门下手,军门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