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秋_话凄凉【完结】(1411)

  “殿下,这些作坊欠了五德号的钱,五德号的行为并不触犯朝廷律令,况且五德号也需要银钱周转,朝廷这样直接下令,是否不合律令,有失公正!”严起恒站起来说道,陈邦彦、王夫之也紧紧皱眉。

  王彦挥了挥手,“钱庄影响甚大,不能等闲视之,钱庄与作坊间的借贷,也不能视为普通借贷,借款不能说追回就追回,必须重新制定律令。孤虽让应天府解除查封,但是并不是说,免除作坊的债务,而是让作坊恢复生产,只要作坊活过来,这对于钱庄也有好处!”

  “殿下,就算应天府解除了查封,这些作坊每有一笔资金注入,启动生产,也活不过来,钱庄有钱庄的规矩,没有抵押,钱庄是不会愿意冒风险,再注入一笔银钱启动作坊的!”王夫之开口说道。

  王彦的意见确实不错,钱庄将作坊资产查封转卖,也收不回全额的贷款,要是作坊活过来,才有可能将钱庄的钱还完。

  王夫之等人细想之下,觉得可以接受,可关键还要看能不能行的通。

  “这点孤想过了,让这些作坊主,低价让出一部分的股份,招募有钱的商人和士绅合股,让合股人注入一笔银子进来,作坊从新开工,应该没有问题!”王彦说道:“现在市场上,棉布、丝绸的价格都在上涨,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参股,加入作坊。”

  说完,王彦看着众人,见他们都没说话,堂内沉默了片刻,王彦便挥手道,“准备表决吧!”

  几位阁老互看了一眼,堵胤锡先举手,随后苏观生、张肯堂也举了手,已经超过三位大学士,剩下几人见了才都举起手来。

  王彦点点头,“既然一致通过,那么本案在经过内阁签署,孤王用印之后便可正式施行。”

  说着他看向王夫之道:“稍后五德号的大掌柜陈永华会到王府,王阁部可一同前来。”

  “下官遵命!”王夫之抱拳。

  当下王彦又看向众人,笑道:“接下来商议,另一件大事,关于朝廷加强地方掌控,禁止民间私设刑堂,打击帮会劣绅的问题!”

  第1154章 办蒙学,启民智

  近代化之前,中国社会的状态,在乡野之间,多是士绅和族老说的算,这也是为何历代王朝,最后都要和士绅妥协,才能坐稳江山的一个很大原因。

  皇权不下县,乡野由乡绅族老管理,这为王朝的统治,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但也给王朝带来了许多隐患。

  不少乡绅作恶,最后帐都要记到王朝的身上,而政府权力不下乡,也削弱了王朝的力量。

  历代各朝,官府的权力不到乡间,并不是说,官府有意要放弃,主要是对官府而言,成本太高。

  王彦有这样的想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时,明朝财政增长明显,赋税增加,他觉得能有所作为,所以才想要进一步控制地方。

  听王彦又抛出一个议案,七位阁老忙又从小吏手中又接过了一份卷宗。

  他们边看,王彦边说道:“令重则国威,国威则天下安,令轻则国卑,国卑则天下危。孤王以为天下安定,除了礼乐教化之外,还需要国法森严,令出必行!”

  小吏给每位阁部的宗卷上,主要说的是民间一些土豪劣绅,利用在地方的权势,或是族中长老利用宗法,私设刑堂,干些欺压善良,夺人田产,强抢民女的勾当。

  几位阁老看了这些卷宗,明白了王彦的意图,陈邦彦一手拿着卷宗,说道:“殿下的意思,下官明白,可要禁止民间私设刑堂,重视国法,下官以为不可!”

  王彦锁眉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数千年来,先贤与国人之所求。孤要加强律令,依靠律令来治理天下,而非个人意志胡作非为。今国以有法,然民间却自有一套,若是乡绅贤明还好说,可要是遇见品行恶劣的士绅、族老,必然为祸地方!孤让朝廷禁止民间私设刑堂,对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为何不可?”

  陈邦彦想了想,“殿下,如果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设刑堂,这触犯了乡绅之利,必然遭其反对,这是其一。要是朝廷想要插手乡间宗族的事物,各县衙役捕快都要增加,甚至要派遣兵马驻守,而朝廷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是其二。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千年来百姓有什么事物,多是先找族中长老解决,非发生命案等大事,不愿意惊动官府,这已经成为固有的观念。况且百姓一般不知法,就算官府有令,他们还是会先找宗族长者,这是其三!有这三点,下官以为殿下心虽好,但此法要是施行,于朝廷必然是弊大于利,所以下官反对此议!”

  几位阁部听了,议论几句,不禁纷纷颔首,显然是赞同陈邦彦的话语。

  这个想法,王彦之前就有,今日看见有人当街强抢民女,而周围之人都没有阻止,许多人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他才今日提出此议。

  听了陈邦彦的三条,王彦不得不重新深思,而他一想,其实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就是整个明朝的官僚机构是否清廉。

  对于百姓来说,见官成本太高,也是他们选择找族老,或者士绅来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果朝廷强制禁止士绅和族老插手民间的纠纷,这样可能不仅得罪士绅,而且也使得百姓的矛盾无法调解,反而怨恨朝廷。

  王彦微微颔首,“陈阁部说的有道理!”他沉吟了一下,却又道:“此事强制推行,确实不妥,可能成为朝廷的一项恶政,但是依法治国,以德育民,是孤王今后治理天下的施政方略,孤不能因为有这些困难和阻碍便放弃,这是懒政、惰政,是不思进取,孤王不能接受。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