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后的宋齐梁陈,可以说都受到了司马代魏的恶劣影响,也是有样学样,一样的乏善可陈,没有完成文明演进的历史任务。相反是北魏的汉化,为中国的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另外五代十国时期的几次改朝,也未解决社会的问题,改朝换代,也无历史意义,直到宋的出现,解决了武人的问题。
这几千年,中国文明的演进,虽然有波折,但是一步步向前,到今日,明朝在变革之中,已然离近代化的目标更进一步,然而蒙古人还是在放羊。
是的,没有错,他们还在放羊,然后没事出来抢劫一波,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没有目标,他们注定会落后于世界。
时间到此时,明朝演进到这个地步,就算是全盛时期的蒙古,也不会是明朝的对手,何况是吴克善率领的这些残兵败将。
收兵的命令是吴克善所发,但原因不是因为他儿子弼尔塔哈尔失踪,而是佯攻东城的蒙古部落忽然擅自撤退。
当蒙古人如潮水般退下之后,巴善怒气冲冲的退回来。
在他看来,虽然没有破城的迹象,但是毕竟蒙古勇士已经上了城墙,而且大军士气未竭,还能再攻一段时间,这时后面却忽然鸣金收兵,不是白白放弃,让前面的蒙古勇士都白死了吗?
这是将攻城当成儿戏,也不将他们的性命当回事。
巴善领着一群蒙古人,疾步走回来,准备质问吴克善。
一行人刚走到中军,却见吴克善居然也再发怒,他正一把提起喀喇沁部的台吉,怒声问道:“谁让你私自退兵的!我宰了你!”
北面的进攻,本就艰难,东城的佯攻一撤,城上明军就可支援北城,那破城便基本没戏了。
再者,吴克善发现自己儿子失踪,有些担心,所以下令退军。
喀喇沁部的台吉乌贺看见吴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张地说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报告,在南城外发现了明军的斥候,我以为是明朝援军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听见他这么说,吴克善一下愣住了,连一脸怒气的巴善也惊呆了。
众人被这个消息震惊,忽然吴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乌贺,面目狰狞道:“你休要胡说,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军的援军怎么可能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岂敢胡编乱造,大汗不信,可以将发现明军斥候的人叫来。”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给明军逃脱,所以在城南有一队人马监视,可是明军城门紧闭,他们没有等到明军出城,反而等到了明军的援军。
吴克善还是不信,但是巴善却有些相信了,他沉声道:“大汗,乌贺台吉说的可能不假,或许明军没走辽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来。当年明朝能将谢迁的三万人运到朝鲜,那么现在运大军到辽河口,然后顺着结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关外被大雪覆盖,道路不通,沿途又没有补给,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辽西走廊,明军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还真有可能,毕竟明军曾渡过三万大军去朝鲜,有先例在。
周围的蒙古人听了,顿时慌了起来,纷纷惊呼道,“这怎么办?沈阳还打不打?我们赶快撤吧!”
吴克善脸上一阵阴晴,慢慢松开了乌贺,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弼尔塔哈尔没有出现。
这让他心头一紧,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尔塔哈尔登上城头之后,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于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儿在哪里?”
巴善指挥他的部众,也没注意到科尔沁那边的情况,但是一名科尔沁的千夫长,却忽然悲痛道,“可汗,弼尔塔哈尔被明军杀了,尸体被抛下了城头。”
吴克善闻语,内心顿时一阵剧痛,眼前一黑,便忽然载倒下去。
一场血腥的攻城战结束,蒙古人又丢下两千多具尸体,明军士卒正在忙碌地清理城墙时,谢迁也得知东城的蒙古人先撤的消息。
这时,张家玉到他身旁,低声道:“今天的攻城蒙古人虎头蛇尾,有些蹊跷。”
谢迁也觉得有些奇怪,但却微微一笑,“不管那些,这次进攻失败后,蒙古人想要准备器械,再次进攻,估计还要几天,而如今已然二月,我看他们输定了。”
城外蒙古人退回大营,城池没攻下,反而折了大汗的第三子,大汗被气晕了不说,明军援军赶来的消息,又让各部坐立不安,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
巴善今天又损失了一千人,这次跟着吴克善来打沈阳,什么好处没捞到,反而折损了两千多勇士,令他糟心不已。
眼下城池打不下来,明军援兵又到了,整个攻打沈阳的计划可以说已经失败,巴善万分恼火,他已经不想再打,只想率本部落勇士赶紧逃回草原,然后收拾铺盖,往西去投金国,避免被明军报复。
这时他找来一名千夫长,吩咐他告诉族人去收拾,等吴克善一醒,他便劝他一起撤离。城池都打不下,等明军援兵一道,他们就是等死。
游牧打不赢就跑,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长久。
这时他正在帐中收拾自己的东西,一名科尔沁的百夫长来到帐外禀报,“巴善台吉,大汗有请!”
“大汗醒来呢?”巴善随口问了一句,便出了大帐前往吴克善的汗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