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卿家之语,本王之心以安矣!”唐王笑着点点头道。
当下君臣二人,又对四策进行具体商议,直谈到第二日天明,方觉疲乏,才各自洗漱休息。
唐王命左懋第、黄道周操办监国大典,而如今局势紧迫,自然不能等候太久,二人便以易经演算,就近选择吉日,正好后天便大吉之日,宜祭祀拜天,随将大典之日确定下来。
时间紧迫,左懋第要安排人少于城外筑坛,又要准备其它礼仪事务,人手便显得不足。
正当左懋第担心无法于后日完成大典的准备时,王威领着诸将,以及五千兵马赶来温州。
王彦与众人相见,又引着他们拜见唐王,而后便让诸人带领士卒,协助左懋第准备大典事宜。
乙酉年八月二十日,温州城外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五千忠义营的士卒肃然而立,唐王朱聿键在王彦等二十余位文武的簇拥下,登上高坛,杀六畜以祭拜上天,告谓祖庙,“汉室不幸,神器易手,衣冠南渡。今北虏极恶,污我宗庙,害我子民,夺我财物,掳我妻女,使天下如在水火,四海兆民,犹如倒悬。本王痛念祖陵,痛惜百姓,今临监国之宝,必然解救万民,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除鞑虏,以缵我太祖之业。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之灵,当佑本王,荡平北虏,光复两京,中兴大明!”
“荡平北虏,光复两京,中兴大明!”
“荡平北虏,光复两京,中兴大明!”
坛下五千士卒,随着唐王念完檄文,顿时高声齐呼,声震霄汉。
监国大典之后,唐王随让左懋第起草谕旨,命快马传往福建、两广、湖南,西南等地,令各地忠于明朝的势力,向他效忠。
王彦为广东总镇,首先向唐王臣服,湖南何腾蛟旧时乃南阳县令,而唐王封地便在南阳,是为旧人,因而在不久后也立马表示拥护。
唐王于温州监国两日后,福建郑芝龙的大军,亦赶来温州,当其得知唐王已经在王彦、左懋第等人的拥护下重办监国大典,心中不由得有些不快。
这时扬州三十万军民已经齐聚温州,而温州却无法容下突然来到各路人马,唐王随听从郑芝龙之言,入闽登基。
北方,清庭。
自乙酉年夏以来,北虏在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可谓十分惊人,不仅占领大顺朝的全部版图,大顺皇帝李自成也在北虏英亲王阿济格的追击下,逃入湖北通山县,被乡绅团练打死。
几个月后,南京弘光朝廷也在北虏豫亲王多铎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南明四镇和左梦庚之军,先后投降清庭。
北虏小族,区区二十余万人,却如此轻易的征服了如此广阔的土地和万万汉民。
这种离奇的现象,对各个势力,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顺军从此元气大伤,只剩几支余部盘踞两湖一带,从此不再扮演逐鹿中原的主角,再次沦为流贼。
忠于大明的官绅,亦震惊不已,偏安江左的美梦,被无情击碎,而对于北虏的最高统治多尔衮来说,胜利却来得太过容易,太过简单。
在得知杭州潞藩也投降清庭后,多尔衮以为清庭的两大敌手,大顺、南明都已经被彻底打垮,剩下的事不过是接管地方,享受征服带来的利益。
乙酉年八月,几乎就在王彦拥护唐王于温州监国之时,多尔衮亦传谕兵部道:“江南地方,南直隶、赣北、湖北、浙北已经归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尚未报到,应速遣官员招抚,凡有意效中者,可于兵部报名,朝廷赐给路费、马匹前去。事俊,有功重赏。”
一些无耻之徒,听闻此讯,纷纷向清庭自荐,不久多尔滚正式加恭顺侯吴惟华太保衔招抚广东,加孙之獬兵部尚书衔招抚江西,加黄熙胤兵部右侍郎衔招抚福建,加江禹绪兵部右侍郎衔招抚湖广,加丁之龙兵部右侍郎衔招抚云贵地方,加谢宏仪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招抚广西。
由此可见,多尔衮心中以生骄狂,完全没有将残存的大明势力,放在眼中,认为只凭北虏兵威,便可不战而胜。
北虏进入北地之初,一再压制其心中的恶念,以伪善面目,迷惑百姓,迷惑绅士,因而未得激励之抵抗。
如今多尔衮错误估计了形势,骄狂的以为天下以定,以为汉人轻易就能被征服,其胡夷的本性,其凶残的面貌顿时暴露无遗,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压迫和歧视政策,而大江南北的汉民,则被彻底激怒,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清浪潮。
第118章 剃发令,江南鼎沸
乙酉年八月二十五日,郑芝龙迎唐王一行,浩浩荡荡进入福州,次日便拥唐王即皇帝位,纪元从本年九月初一起,改称隆武元年,以福州为行在,改府名为天兴府,以原福建布政使司作为行宫,成立隆武政权。
朱聿键以疏藩即位皇帝,其血统比之桂藩,甚至鲁王都疏远太多,使其于名分上,稍显不足,加之他一年前还困于凤阳狱中,身边缺乏心腹班底,即便有王彦等人相助,实力还是显得不足,所以不得不依赖迎他入闽登基的郑氏。
朱聿键即位后,为了收揽人心,随以拥戴之功,加封郑芝龙为平虏侯进三公,加太师衔,王彦进三公,加太保衔,郑之豹封澄济伯,郑彩封永胜伯,而左懋第、黄道周、黄鸣俊、陈子壮苏观生等文臣,皆拜为大学士,入阁人数之多,国朝历代罕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