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金国西拓的政策,是想要西域给关中输血,让金国有实力与明朝对抗,这就注定了金国不会给孙可望什么资源,反而会要求西域给关中提供物资,而没有金国的支持,孙可望很难继续扩张,只能像吴三桂说的一样,见好就收,否则西域要不停从关中吸食资源,那就本末倒置,与金国的国策冲突了。
其实如果不考虑东线的局势,没有明朝这个强敌,孙可望还是很希望吴三桂留在西域,再帮他一段时间,但是吴三桂这个人,其实就是金国的一个封建领主,或者说是大军阀,没要好处不出手的主,不可能长期无条件的帮助他。
在打完恒逻斯城一战后,联军平推到伏尔加东岸,一路上都没什么油水,谈判也陷入了僵局,吴三桂见没有什么好处,便提出了要东归汉地的要求,孙可望用缴获的七千杆燧发枪,才将吴三桂留下来。
罗刹人本来态度就硬,要是三万金军铁骑撤走了,那谈判就更加没法子达成了。
如国不能达成和议,一旦吴三桂回到汉中,金国在西域便又成了弱势的一方,便会使得金国在西面陷入泥潭。
现在吴三桂已经明确的表态,他要回汉中,那这件事就只能按照原来的计划来,不能因为波兰人的出现,而影响金国的计划,不过不参与波兰与罗刹的战事,并不代表着不作为,不利用这次机会。
这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况且罗刹确实是金国西线的强敌,孙可望觉得即便不能直接对罗刹作战,也该利用这次机会,削弱一下罗刹。
波兰想利用金国,牵制罗刹人,那金国其实也可以利用波兰,同波兰结成同盟,来保证西线的安全。
孙可望明白吴三桂的心思,他先示意僧格入座,然后对吴三桂讪笑道:“蜀王放心,从战争一开始,最困难的就是如何结束这场战争。本王不会让大金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只是想利用波兰人,让罗刹人接受我们的条件罢了。”
孙可望这句话体现了他,不凡的政治智慧,对金国而言,发起这场战争容易,击败罗刹人容易,但怎么结束这场战争却是一个大问题。
俄国是个有很大纵深的国家,兼冬季气候严寒,一般的国家,根本耗不过他。
俄国一开始那么硬气,战败了也不同金国和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金国拿他没有办法,等天气一冷,金军就得撤离,他们失去的便又能拿回来。
这么看来,怎么结束战争,确实是个大问题,很睿智的问题。
吴三桂听了孙可望的话,不禁点了点头,“安西王能明白就好,罗刹也是大国,交手之后,本王发现他们并不弱,战事绵延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完,万一东线战事一起,那我大金就是腹背受敌了,所以,快点结束这场战事吧!”
第1301章 金俄边境条约(下)
吴三桂急着回汉中,让孙可望无法再拖下去,只能尽快解决这件事情,所以次日便在大帐内召见了波兰使者,并将消息透露给了已经十分紧张的罗刹人。
在大帐内,孙可望身穿龙袍、要缠玉带、头戴翼善冠,端坐在中间。
金国尚水崇黑,龙袍是上等的锦缎染成黑色,胸前和后背用金丝各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的大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玉带是上等的和田白玉,扣子部分是一枚四方形的绿宝石,价值连城。
翼善冠是上好的黑色乌纱,上面也有金丝编织着的金龙,一共两条,龙头朝着中间一枚鸡蛋大的夜明珠,做二龙戏珠的模样。
他这一身除了没用五爪龙之外,可以说极具奢华,怕是南京的王某人见了也要羡慕,长安的豪格也没他这么富裕。
这一身的材料,主要是孙可望在叶尔羌抄来的,许多好的宝物,都被他藏私了。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他一身华丽的行头端坐着,可以说价值连城,但是又富有内涵,并不张扬,让进来的波兰使者,立刻就自惭形秽了。
财富和审美,其实也是一种实力和底蕴的展现,能够在精神上给人碾压,让人产生自卑之感。
孙可望是有意如此,这除了掌握会面的主动性,炫耀实力之外,也是一个广告,让波兰使对金国的商品有兴趣。
他这一身,从都到脚,都是极好的东西,很多都是金国自己织造的,他穿在身上,就是一个最好的展示。
波兰使者是立陶宛大公的侄子,叫伊凡,也算是波兰的贵族,但是还真没见过这样奢华,但又富有美感的服饰。
欧洲人的审美,还处于爆发户的阶段,就是喜欢什么都弄的金壁辉煌,显示自己有钱,其实土鳖,这与满清入关后对中国的审美伤害是一样的。
看中国宋代的青瓷,明代的家具,那种舒服的美,精致的美,才是高级的审美。
孙可望这一身,并不是炫耀用了多少金线,还有宝珠,而是展示精湛的工艺,以及整体的美感。
一进帐来,伊凡等人目光落在孙可望身上,就没法离开,不自觉的便矮了一头,就跟乡下穷亲戚到了官老爷家一样。
进来之后,好一会儿伊凡等人反应过来,先给孙可望躬身行礼,待入座后,才开始说起正题。
孙可望端坐着听通译翻译道:“尊贵的王爵阁下,波兰立陶宛联邦,希望能与强大的金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罗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