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河南也是如此,两年来没有战事,地方太平,生产迅速恢复,河南的粮价降到一银元每石,猪肉两个小铜元(二十文)每斤,羊肉三个小铜元每斤,五斤大的鲜鱼只要一个大铜元(一百文),生产恢复带来物产充足,河南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仿佛置身于盛世。
当然这主要是大量人口被迁徒之后,竞争减小,北方的人口远没有南方密集,造成的一种短暂的繁荣,就如每个王朝开始的时候,因为前代末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等到新王朝建立,总会迅速迎来盛世一样。
百姓不管这些,也不知道这些深层的原因,他们只知道这两年来的日子好过了,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开始感激起王彦起来。
中州的百姓第一次看见楚王监国的车架,虽然寒风冷冽,但是有不少民众围观。
士子们就像几十年前,将王阳明视为偶像一样,如今也将王彦视为了榜样,他们见车架过来,纷纷躬身长揖,给楚王监国行礼。
人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首先发心就要正,如果心术不正,还能得到人的尊敬,那怕是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
儒家说“立言、立功、立德”为三不朽,王阳明为一代偶像,就是因为基本做到了这三点。王彦立功没得说,立言也勉强,现在就看在德行方面守不守得住了。
几日后,王彦到达开封,或许官员知道王彦的喜好,队伍进城时街道两侧都站满了百姓,王彦从车窗外往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影,远处还可以看见有人爬到了树上、屋顶上,更看西洋景一样,弄到护卫的士卒十分紧张。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王彦重点考察之地,不过看完之后,却比较失望,没多久便继续西行。途中他拜祭了宋陵,并吩咐户部拨一笔白银,用于陵园的修复,派专人看护。
十一月初,离开南京将近两个月的王彦,终于来到了中都洛阳。要说明朝的中都是凤阳,不过那地方与洛阳相比,无疑有些名不副实。
王彦是考虑过迁都的,这除了历史原因外,南京坐落于繁华的江南,是明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士绅大族和日益崛起的商贾力量太强大容易影响政治,很容和朝中官员勾结,形成严重的腐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放在一起,官商勾结只会愈演愈烈,整个大明的发展也会严重失衡。
不过王彦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找不到可以替代南京的存在。
毕竟明朝的势力扩展到南洋后,传统意义上的天下已经发生变化。这时的天下比以前更大,那天下的中心,也随着版图的扩大,发生了变化。
王彦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随着明朝在海外的扩张,他可以感觉到整个天下的中心,正在往沿海移动。
以前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天下就是汉地十八省的范围,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海洋贸易的兴起,天下的范围扩大之后,南京又无疑很适合建都。
不过随着对金国开战,南京很难顾及西北的劣势又呈现出来,这让王彦很是纠结,所以他沿途考察开封,现在又考察洛阳,准备再选一地多设一京。
王彦到洛阳时,河南布政使游友伦等三司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入城之后,则将尚可喜的王府设为行辕。
在与河南的官员见面寒暄之后,王彦便招来在主持战事的李过、姜襄到行辕相见。两人事先得道了命令,知道王彦要来洛阳,所以先一步到了洛阳。
在两人到来之前,王彦正在书房观看一本奏折,是广州快马送到南京,然后又从南京送到洛阳。
奏折是宋应星所写,历时两年,从宁波出发的明朝船队,跟着葡萄牙的商船,终于绕行了世界一圈,到了澳门。
出发时三艘船,近千人,除了一艘遇见风浪沉没了之外,剩下两艘船平安到达了澳门。
随着船队出海的宋应星,还有一些士子,一路绘制了大量的海图和地图,描写了美洲、非洲和欧罗巴的风土人情,其中文献资料达一百多万字,绘画四百多副,一到澳门就有广州的商人,表示愿意整理和出版印刷。
这件事,在广东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江南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王彦看着奏折,出了口浊气,嘴中自言自语道,“天下还真是个球!”
这时,门口侍卫禀报,“启禀监国,李都督、姜都督到了!”
“让他们进来!”王彦将奏折收起,端正了身子。
明朝的家具,形态很美,但坐起来并不舒服,这并不是因为古人不懂享受,而是古人对自己有要求,很注重仪容,坐都是正襟危坐,你要是弄个沙发躺着靠着,那是很无礼的行为。
不多时,李过同姜襄两人,便走进了暖阁,行礼道:“参见监国。”
“先坐下再说。”王彦挥手,指着座位,待两人坐定后,开口问道:“潼关和陕北什么情况?”
李过答道:“回禀监国,潼关方面大炮轰了一个多月,已经初见成效,不过最近天冷,对炮击有些影响,金军又乘机修复了一些。”
“开始强攻了么?”王彦问道。
大炮再厉害也只能破坏城墙,要打入关中,还得硬攻才行。
“试探着攻了两次,都没有成功,不过对金军防守的手段已经摸清大概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