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阁部!”这时一个声音,忽然从书房外传来。
陈子龙抬头一看,却是堵胤锡站在了门口,身后还跟着苏观生。陈子龙见了,不禁放下毛笔,站了起来,拱手迎道:“两位阁部外出巡视,这么快就回来了。”
堵胤锡挥手道:“看了一圈,同各县上报的情况差不多,收成都会有减产。”
陈子龙伸手让两人坐下,苏观生坐定后,开口道:“大樽公啊!看来朝廷要做早做准备,应各县的请求适当减免田赋,不然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
陈子龙听后一脸为难,他坐回来捋了捋胡须,“战事最耗钱财,户部已经欠下不少借款,正指望今岁两季赋税先还一笔,再行借贷。如果减税的话,户部压力很大啊!”
堵胤锡听他这么说,不禁皱了下眉头,然后开口道:“那就多征商税,特别是钱庄也要纳税。”
“这个~”陈子龙却不敢接话。
明朝社会迅速变革,出现许多新的行业,税赋制度并不完善。一般而言,朝廷只征收实物税和物品税,就是生产多少布,多少茶叶,交多少税,对于钱庄这种钱生钱的金融行业,却还并没有形成规范,以至于这些行业野蛮生长,飞速的壮大。
要征这个税,得罪的人可不少,苏观生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定下来的,他见陈子龙不好接话,也不为难,遂即转移话题道:“关中那边有消息没有,现在到底什么情况,能打下长安么?”
陈子龙闻声,转过头来,摇了摇头,“前段日子的军报说横冲、忠勇两镇被围在临潼,监国已经发大兵前去救援,现在应该正值大战,可具体什么结果,我也不知道。”
堵胤锡与苏观生一听这话,不禁有些坐立不安。这段时间两人没有在洛阳,而是在外巡视地方,所以并不知道关中的具体消息,只知道已经拿下潼关,大军冲入了关中。
两人原来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却不想听到两镇精兵被围的消息,脸上不禁都有些不淡定了。
“伐金之战已经打了大半年,规模实在庞大,可千万不能有什么失误啊!”苏观生不禁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走动几步,停下来说道:“这次我与堵阁部巡视地方,战事早伤了百姓的元气,这要是万一有个闪失,怕会出大问题。”
对于这场大战,金国撑不了多久,明朝底子厚,能耗一些,但毕竟五十余万大军,数以百万的民夫,家底再厚,时间久了也会吃空。眼下耗费了那么多,要是出了问题,那真是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
堵胤锡皱眉道:“战阵之事,还是要谨慎些为好。如果监国没有太大的把握,不如见好就收,先割金国几块地,以后寻机会再打,不用这么急于求成。以我朝国力,徐徐图之也不难,难道还怕金国做大不成。”
堵胤锡对于王彦一直心存警惕,他是亲眼看着王彦这个人一点点的改变,逐渐变成现在这样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心中始终有根弦紧绷着,就是要制衡王彦。不管是对皇帝,还是对王彦,监视主上,让他不要犯错误,都是一个文臣该有的责任。
陈子龙对于战事,同样也存在担心,金国毕竟有十多年的根基,并不好对付。王彦想要一战灭国,之前情况好,下面的人没有理由反对,可是收到两镇兵马被围临潼的消息后,官员们便不可能不担心,不怀疑能否一战灭了金国。
不过眼下,着急也没有什么用,他们在后方又使不上劲,陈子龙宽慰道:“两位阁部稍安勿躁,前面已经开打,不可能停下来。现在我们急也没用,只能做好本职,保持关中的粮草、物资供应,然后等待消息。”
他这话说的有理,堵胤锡与苏观生只能暂时安静,而正在这时,主管兵事的陈邦彦却风风火火的走进来,他一看堵胤锡和苏观生也在,不禁微微一愣,但是遂即满脸笑容的对几人道:“几位都在,那正好一起看看关中送来的捷报。”
第1400章 自己挖坑
屋内几人闻语,见他手里紧攥着一份军报,堵胤锡、陈子龙不禁同时起身,但却是苏观生转过身来,先问道:“什么结果?”
陈邦彦脸上漏出笑容,看着几人表情,故意顿了顿,才说道:“自然是大捷。”
他的话一出口,几人一颗心便落地了,陈子龙从新缓缓的落座,堵胤锡和苏观生则几步上前,走到陈邦彦面前,接过军报,迫不及待的展开来看。
两人迅速扫视一遍,脸上都出现了兴奋之色,神情振奋。
看完之后,堵胤锡回座,苏观生则将军报递给陈子龙,然后说道:“监国在临潼大破二十万金贼,俘虏无数,豪格仅以数十人北逃。眼下大军分为三路,一路追击吴三桂,一路追击孟乔芳,监国则集结人马,直取长安去了。”
陈子龙接过军报,看了一遍,有些激动道:“金贼主力溃败,监国拿下长安应该没有阻碍,如此关中可定。好,实在是太好了!”
说完,陈子龙把那军报又来回看了几遍,还是有些激动得难以自持,“真是太好了,这一战后,金国应该无法再组织什么反击,关中的战事估计快结束了。”
语至此处,陈子龙停了停,看向几人又开口道,“如果关中战事结束,百姓便可暂时不受劳役之苦,民夫归乡后,今岁的秋收应该不会受到影响,这样朝廷的赋税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