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傅四人的兵马刚才被叛军冲乱,他们一边收拢兵马,一边组织人手扑灭在营中蔓延的大伙,而当他们看见一队队的俘虏都被王彦压走之时,心里不禁一阵愤怒,他们死伤千人,却连个补充的俘虏都没捞到,简直岂有此理。
话说,杨国威与范友贤带着败兵向东门狂奔,路上忽然又是一声炮响,一队兵马却从路旁杀出拦住了他的去路。
为首的将领打马而出,用手中战刀指着众叛军道:“忠勇侯帐下戴之藩在此,扬国威还不速速投降!”
“大将军速走,末将断后。”
面对突然杀出的官军,叛军顿时肝胆俱裂,那副将范友贤见此,却大呼一声,领着一队人马,就向戴之藩杀去。
当下一场混战,范友贤被戴之藩一刀砍死,剩下的叛军见此,随跪地乞降,但杨国威却领着几百人马绕道逃过了阻截。
这时天以微亮,杨国威已经来到梧州城外,但他却不敢进城,径直投大路,往桂林而去。
天亮后,王彦招诸将回营。
戴之藩进帐后,请罪道:“末将无能,只斩了副将范友贤,却让杨国威逃了。”
刘顺亦道:“末将偷袭梧州得手,按侯爷之命,在东门设下伏兵,只等扬国威入城,便立马擒拿,但时至天亮,也未见其踪迹。末将以为,他可能败奔它处矣。”
丁魁楚回到被烧毁得差不多的前军营,连忙招四将前来询问,当得知王彦并没擒获扬国威时,不禁长出了一口气。
帅帐里,王彦意示二将不必自责道:“扬贼大败,靖江王已经是瓮中之鳖,迟早被本侯擒获,且让他多活几日,亦无妨也!”
“侯爷!”刘顺道:“杨国威虽逃,但末将于府衙中却搜出几封书信,想必侯爷会有大用。”
第150章 会士绅,收拾民心
一日一夜,四万叛军守卫的梧州城,就落入了官军之手,叛军主将杨国威带两万兵马出城,只剩数百人,败回桂林,而城内的叛军,在刘顺袭取东门后,顿时大乱,纷纷逃出梧州。
靖江王政权,在历经此败之后,再次被打回原形,已是行将就木,必定败亡。
梧州以占,王彦随让大军拔营,进入城中,并让属下张贴安民告示,严明军纪,但凡有劫掠百姓,奸污妇女者立斩不赦。
一夜之间,梧州城内就旗帜大变,听着昨夜的喊杀和喧哗,提心吊胆了一晚的百姓,天明了依然不敢出门,直道城中士卒敲着锣鼓,大声在城内呼喊着安抚之语,城内才慢慢恢复了一些生气。
午时,一大群梧州士绅齐齐来到府衙前,拜见入城之后的王彦,感谢官军安抚之恩。
王彦却道:“外御胡虏,内安百姓,此吾军本职,何须言谢耶?”
士绅闻语,心中一震,无论是靖江王,还是之前攻下梧州的两广总督丁魁楚,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这些士绅助饷,但凡不合心意,便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而今忠勇侯不仅未曾扰民,他们主动上门,按例助饷,居然还被拒绝,士绅心中如何不奇。
“朝廷自有法度,汝等良民,只需遵守律法,按制纳税便可。”王彦接着说道:“今后本侯治下,一切以大明律为遵,若本侯属下有扰民虐民之举,汝等可上告于本侯,本侯定然严惩不贷。”
自崇祯朝以来,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使得北地流寇蜂起,南方虽然富裕,但日子也过的不容易。
朝廷拿了税银,但大明的军队却保不住百姓的安宁,既没有挡住北虏,也没有剿灭流寇,连两京都相继失陷。
官军不仅空耗粮饷,更时有屠杀百姓之举,当初的左镇,军纪就败坏到极至,比流寇更甚。
扬州、淮安等地,都是出现过士绅携乡勇守城,拒绝官军入城之事,这是民心丧失到何等地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明官军,外不能御胡虏,内不能安百姓,民畏官甚匪,大明如何能不败?
乱世人命不如狗,朝廷可以要求大臣,受国恩惠的士大夫,为大明精忠,但如何要求那些被视为草芥的百姓,也忠心为国呢?
北虏虽是异族,但他兵强马壮,打下一处,就太平一处,普通百姓没有受过儒家教育,他们分不清夷夏大防,只想天下安定,没有流寇,没有盗匪,能从地里狍食,那管谁家座天下。
何况北虏南下,那么多王公大臣都屈膝投降,而百姓在虏兵的屠杀下,为保性命,为保家人平安,做北虏的顺民,朝廷又能说什么呢?
如今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王彦要收拾河山,与兵强马壮的胡虏相争,首先要做的便是收拾这丧失殆尽的民心,而他无法影响整个大明,便从他的治下,一步步的开始。
大堂内的士绅听王彦之语,心中震动,但却也没有轻易相信,毕竟他们之前所见的官员,即便话说得再好听,到后来也还是会拿他们开刀。
王彦亲自送这些士绅出府衙,对于他们的防备之心,王彦并不放在心上,毕竟来日方才,士绅迟早会知道,他所说的绝非虚言。
士绅对此行也十分满意,不管王彦是真心为民,还是沽名钓誉的说些好话,但至少他们最近不用担心被官军惊扰矣。
这时众士绅行礼与王彦告别,王彦却忽然想起一事,随口说道:“本侯奉陛下之命,经营粤地,将大开粤海,与海外诸国展开贸易,梧州有水路之便,可乘大船直入大海,诸位到时可来广州贸易,本侯定然给予支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