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闻语,也停下来,他看着黑夜中闪动点点火光的清营,一阵沉思后,才开口道:“本候原本以为清兵是要趁着国公主力未至,将本候兵马全歼在江夏城中,可清兵昨日折返回城下,却没有趁着城门尚未修复,立马抢城,反而安分的在城外扎营,并无进攻之意,却说明他们没有歼灭本候之意,这道是让本候甚为疑惑,陈将军是否有什么想法,大可说来听听!”
陈友龙闻语,点点头道:“末将心里确实有些担心,白天时,末将轻易击败耿继茂,心里就有所怀疑,现在看来却是中了清军的连环计!”
“哦?”李过闻语,不禁疑惑的看着他。
“候爷刚才分析的不错,清军的目标并非城内的我军,而是逼迫侯爷向国公请援!”陈友龙道:“末将看来,勒克德浑这次所图甚大也!”
李过听完,心里已经明白,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陈将军的意思是,勒克德浑想算计国公,围点打援?”
陈友龙点点头:“清军包围了江夏,却不攻打,恐怕就是为了让国公发兵救援,然后半路设伏,基本我大明主力。”
李过听完,脸色已经沉重到了极点,他心里清楚,这就是勒克德浑的目的,然而他却没有看透,一开始就派出心腹,向赤壁求援了。
武昌原是湖广省城,虽说左良玉东叛之时,将武昌劫掠一空,城池也被破坏,但清兵占领之后,却进行了修缮,从新进行了加固,使武昌恢复本来面貌,算得上是一座雄峻之城。
勒克德浑手上有六万兵马,其中多有真满州,以及蒙古八旗,这些人马都不可能投降,所以武昌必然会有一场惨烈攻城战。
王彦不愿损失手上为数不多的精锐,所以他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也正是这批器械和十万民夫的拖累,使得大军行动缓慢,至今没有走出赤壁。
这日大军行到嘉鱼县,便有江夏探子来报,言李过已经击败耿继茂,占领江夏城。
两万清军守卫的县城,居然会被李过一天拿下,这样的战力,让王彦心里非常震惊,不过他心里同样十分高兴。
江夏既然被拿下,那明军就可以毫无顾忌的直驱武昌城下,明军众将不禁兴奋不已,只是这种兴奋却没有持续多久,下午便又有探马飞报王彦,说李过已经被困在了江夏城中,王彦得知立马大惊失色。
当下王彦连忙招诸将议事,众将得知李过被围,顿时纷纷大惊。
戴之藩遂即出列道:“李补之乃国公手下大将,国公不得不救也!”
第283章 王彦发兵
李过被围在江夏的是事情,令明军上下异常心惊,王彦招来李过派出的使者张碧龙问明详细情况,明白清军显然预谋已久,心中异常担心。
戴之藩出言必救李过,但王彦心里却有他的担忧,“民夫与器械行进缓慢,拖累大军速度,若分兵去救,倘若勒克德浑引兵来袭,怎么办?”
野外作战,骑兵来去如风,往往步军刚赶到一处,敌骑又奔到了百里开外,他们灵活机动,四处出击,往往使步军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就会被骑兵拖垮。
这个时候敌骑再过来一冲,步军必然失败,这就是冷兵器时代,骑兵为最强兵种的主要原因。
对于步军而言,骑兵实在难以对付,而勒克德浑还剩下两万精锐骑兵,机动灵活,随时可以攻击明军的薄弱之处,这就成了悬在王彦头顶的一把利剑。
众将听了王彦之言,不禁一阵沉思,袁宗第遂即道:“兴国候乃是我军主力之一,若为清兵所败,则我军连失两阵,恐大军士气俱泄,将难以攻下武昌。”
王彦闻语,脸色有些沉重,“既然如此,本督欲亲往救之,但留何人在此,保卫民夫和器械、辎重?”
江夏城外的清兵有四万多人,王彦派兵过去解救,去少了,容易被清军骑兵冲垮,去多了又担心辎重被夺,具体如何支援,却需要仔细商议。
“忠勇军乃国公帐下主力之军,戴明章是国公心腹大将,足以承担大任。”袁宗第再次行礼道:“若国公再以督标为前驱,国公督大军于后,不出十日,必奏凯歌。”
王彦闻语,微微点头,遂即问道:“明章能否替代本督,坐镇后军,护卫民夫、辎重耶?”
戴之藩闻语,遂即单膝跪地道:“若以十日为期,末将定保民夫、辎重不失。若十日之外,末将便不敢保证了。”
王彦带着明军主力前往救援,再与江夏城内的李过部里应外合,足以在短时间内击败围城的清军,十天时间,绰绰有余。
王彦闻戴之藩应下,当即大喜,随令戴之藩、刘芳亮领三万兵马守嘉鱼,又命王士绣,袁总第令一万督标为前锋,他则督促着何腾蛟部五万多人为后队,扑向江夏,去解李过之围。
江夏城内,李过明白清军的意图,知道清军的目标并非江夏,而是要伏击赶来支援的王彦后,心中十分焦急。
如果因为他的问题,而致使湖广战局失败,甚至王彦被杀,那么他就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了。
李过不敢把希望寄托在王彦能洞察清兵的阴谋上,他必须将实际情况,传回本部之中,使王彦警惕勒克德浑的埋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派遣死士突围。
城外清军骑兵纵横,想要突围而出,逃过清兵精锐骑兵的追杀,李过就只能挑选骑术娴熟之人,但忠至乃是步军编制,并没什么骑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