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贼既然已经伏法,尔等可愿归降?”看着许定国尸体倒下,王彦开口说道。
这些亲卫围着许定国的尸身痛哭,听了王彦的问话,抬头互相看了一眼,尽然异口同声道:“我等不愿投降,愿于将军同死!”
闻言王彦不由得有些惊讶,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恼怒。“许定国背明降清,数典忘祖,尔等为何要为此等汉贼殉葬!”
“自我等投靠将军,家中衣食皆将军所赐。父母妻儿皆将军所养!”闻言一名亲卫开口回道。“大义与我等相去甚远,知恩图报,我等却懂。受人恩惠,岂能不报!”
说话间,那亲卫已经持刀在手,言毕便如许定国一般,割喉自刎,而其他亲卫也紧随其后,片刻间,十几人就死了个干干尽尽。
王彦目睹眼前发生的一切,脸色阴沉无比,士卒不知有国家,不知有民族大义,不知自古汉贼不两立,恐怕不少大臣也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不然为何满清入关以来,降者无数呢?
就是王彦身边的忠义营诸人,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大明和他站在一起的呢?他们之中,忠于王彦的程度,恐怕要远远高于忠于大明吧!
绝大多数百姓,绝大多数普通士卒皆不知何为国家,何为民族大义,认为满清入关,不过是换个皇帝,他们粮照交,地照种,没有影响,也没有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主将一降,就能带动麾下近万人马尽数投敌的原因吧!
看着地上躺着的十几具尸体,王彦心情无比沉重,他在这一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一场大胜后,他却没有了一丝胜利的喜悦。
“割下许定国首级,余者就地掩埋吧!”片刻后,王彦无奈的道:“走!与孙千户会合,而后直扑黄河!”
刘顺下马一刀斩下许定国首级,用布一包,便直接挂在腰上,而后便随着王彦催动战马,去与孙承武的千余骑兵汇合。
那孙承武询问了一番战斗的经过,在得知许定国被王彦斩杀后,顿时便是一番称赞。
这时王彦也从孙承武口中得知,黄河边上有一千多清兵和二十多艘大船,正准备接应许部大军过河。
二人便决定假冒许军,全奸这股清兵。
正月的河南之地,夜晚十分寒冷,王彦和孙承武都是轻装简行,无法再野外过夜,便乘着天色未黑,继续打马前行。
途中两人便商量着明日的具体战法,因为王彦已经得了斩杀许定国的大功,便决定将突袭清军的功劳让给孙承武,忠义营辅助他麾下一千骑兵进行突袭。
将要天黑之时,王彦他们赶到了离黄河八十里的兰考县,便欲驻扎下来,可城中官绅却不愿意让大军入城。
孙承武闻之,顿时大怒,扬言要发兵攻城。
王彦好说歹说,才熄灭他的怒火,城中官绅也做出妥协,虽然不放大军进城,但是愿意为大军提供扎营物资,准备吃食。
是夜,王彦安排好巡夜之人,便准备休息,可他却久久无法入睡。
今天发生的一幕幕不断在他脑中浮现,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啊!外有如狼似虎的满清,内则民心尽失,该如何挽救你呢?
一夜无话,天亮后,用过早饭,大军便再次出发,王彦却让钱一枫领着手下的一百人留在了考兰城外。
城内的官绅见大军已走,便上城查看,却见城门处,昨日送出城外的物资,又被整整齐齐的放好,堆在了城门两侧。
一众官绅见此顿时惊讶万分,看着还在搬运被子、帐篷等物的钱一枫等人,不由问道:“你等是哪部人马?”
“忠义营!”钱一枫抬头回道。
“此王师也!”一老者见此,不禁双目微红道。
第22章 史可法,调兵归徐
王彦同孙承武部两千余人在离开考兰县后,当日下午已经到了黄河边上。
接应的清军全然不知许定国溃败被杀之事,王彦领着手下打起许部旗号,扮作许军步军进入清营,夜里突然发乱,埋伏在营外的孙承武部骑兵,则乘势突袭,随大破清兵。
一战下来,斩杀清兵八百余人,俘虏四百余人,夺取船只二十余艘,可谓大胜。
清军主力与顺军大战将军一个多月,北直隶、山东、豫北一带的清军已经不多,最大的一只也只是驻扎在黄河边上,监视明军的豪格部一万余人。
兵力空虚,加之清庭在北直隶、山西、山东的统治并不稳固,所以豪格格外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这也是许定国将儿子送入清营为质后,请求他发兵支援,而他却以“未经奉旨,不敢擅往”为由,拒不发兵的原因。
因此可以看出,这正是明军跨河而击,收复河山的大好时机,所以当许定国被杀,接应的清兵全军覆没,船只被夺的消息传回对岸豪格营中时,他顿时便觉得压力倍增。
他害怕高杰部乘势过河,急忙奏报多尔衮,欲调兵前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王彦没有想到,他这次行动给清庭带来了多大压力,身处北京的多尔衮得知豪格的奏报后,心里不由得一沉。
此时清军已经在对大顺的作战中取得了巨大优势,陕北的高一功、李过弃守榆林,败走响水,李自成也带着大顺军主力放弃陕西,准备经蓝田、商洛撤入河南,清军在西线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