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秋_话凄凉【完结】(466)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也!”郑芝龙降清,八闽变色,清军轻易杀入广东,让苏观生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内部不稳定的朝廷是多么的脆弱,他争辩道:“国朝残破如此,未尝不是当初不能彻底剿灭流贼,而两面做战也!正是强敌当前,朝廷才要消除一切隐患,如此才能使上下一心,击败清廷。”

  “苏阁老之策,虽然一心为国,然却不适合眼下时局。”左懋第经历了唐鲁之争,福州之变,也有许多反思,他深知正是当初隆武与鲁王不和,才使清廷个个击破,“眼下时局,清欲亡我,乃心腹之患,桂藩鲁藩,癣疥之疾也。清与我不死不休,其势大而急,而桂鲁与我同宗,可谈可缓也。苏阁老弃要命之疾不顾,而治小患,实不智也!”

  隆武帝在殿内居中端坐,听着两派大臣的争论,大体跟随他入广的大臣都赞成左懋第之言,认为不能与桂王和鲁王起冲突,因该和平解决南明内部的分歧,而广南官员则主张剿灭桂藩,大多支持苏观生。

  两派大臣的分歧,多来自于经历的不同,左懋第等人吃够了唐鲁之争的苦果,而广南人则恨透了弃他们不顾的桂王。

  当然其中可能还有一点私心,眼下朝廷官员缺额严重,如果能消灭拥桂派,那他们无疑能获得更多的官位,一下从地方官员,成为中央大员。

  隆武帝听了许久,大概已经摸清了两派的意思,也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他制止朝臣们再次争论,开口问王彦道:“爱卿的意见呢?”

  王彦从一开始就不赞同苏观生的想法,眼下广西几乎都是拥桂的势力范围,广西一地号称十万大山,征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清军还在福建虎视眈眈,他怎么可能抽出兵力去征讨桂藩。

  苏观生的想法不错,但那需要朝廷有足够的实力,但眼下跟随朝廷迁入广州的许多大臣,连住处都没钱安置,还谈什么平定桂藩呢?

  这时王彦出列道:“陛下,臣赞同左阁老的意见。眼下桂王有丁魁楚、瞿式耜的支持,也有两三万人马,并不容易对付,而且臣前些日子与郑国姓取得了联系,得知不少郑氏旧部,已经向鲁王效忠,鲁藩实力大涨。朝廷如果对桂藩动手,先不说福建清兵会不会再次乘虚而入,就说鲁藩见了朝廷的态度,也只能和我们不死不休了。臣以为,眼下当先派使者与桂藩接触,如果桂藩知晓大义,自动退位归藩,那便皆大欢喜,如果桂藩不愿意退位,也要尽量劝说桂藩不要称帝,如果桂藩执意不听,称帝叛乱,那臣即便再艰难,也为陛下扫平叛贼。”

  隆武帝闻语,点了点头,隆武朝廷经历了这么多,对与鲁藩、桂藩的政策都需要调整。

  这次郑氏旧部中的郑彩、郑联,不愿降清,但又因为之前与朝廷交恶,只能投靠鲁王,也得引起朝廷对待郑氏旧部的态度,进行转变。

  这时一名内侍,忽然走进殿来,他走到隆武耳边一阵低语,隆武眉头不禁一挑,笑道:“朕还没有派人过去,他到先派人过来了。”

  隆武挥手让内侍退下,然后笑着说道:“诸卿,方才有士卒来到宫外,说桂王使者在城外被士卒抓获了。”

  王彦心头一动,苏观生之前一直封锁隆武帝的消息,想使桂王一派接着胡闹,惹怒隆武帝,最后发兵剪除桂王势力,而王彦与隆武入城才一日时间,想必桂王一派,依然不知道隆武的消息。

  算脚程,这使者在隆武入广州之前,就已经出发,恐怕就更加不知道广州城内的情况了。

  次日,广州城中,苏观生府邸,桂王使者被带到书房里,见到苏观生,他微微行礼,两方坐定之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苏阁老,桂王殿下乃是神宗皇帝的子孙,贤明聪慧,按礼法,理当该桂王殿下继位,这是唐王殿下怎么争也争不过的事实!而且现在八闽沦陷,强敌在侧,国危如累卵,阁老不与桂王殿下同心协力,拱卫社稷,反而拥立唐王殿下,致使同姓相争,如此袁氏兄弟的下场就离得不远了。”

  桂王的使者乃是御史袁彭年,他说完了,见苏观生只是闭目不语,心里不禁一阵恼怒,起身责问道:“阁老身受国家厚恩,若贪一时之利,不顾大计,误了抗清大事,天下人会怎么评论阁老呢?”

  袁彭年说完,苏观生依然还是一副老模样,这让袁彭年有些气急,他刚要发怒,一阵“啪啪啪~”的掌声,却从屏风后面传来。

  这时他便见一身绯色官袍的王彦,从后面大笑着一边拍手,一边走出来,“哈哈~袁御史,说的好啊~”

  第385章 军器监与铸炮坊

  袁彭年忽然看见一绯袍大员,腰缠玉带,胸前补仙鹤图,年不及而立,心里不禁一惊,脸色大变道:“楚国公?”

  王彦微微一笑,在袁彭年愕然的目光中,走到一旁坐下,然后说道:“袁御史方才之言,真乃谋国之言也!”

  袁彭年心里掀起一阵惊涛巨浪,王彦怎么会在广州呢?他心里忽然一动,遂即明白过来,清兵之所以从广州撤走,恐怕与王彦有很大关系。

  这时袁彭年脸色不由得一阵难看,王彦乃南明石柱,手握重兵,如果他支持唐王殿下,那桂王在广东肯定无法立足。

  “下官不知国公回粤,没有事先拜见,还请国公包涵~”袁彭年镇定心神,行礼说道:“方才国公也说下官之言有礼,想必国公也深知大敌当前同姓之争的后果。眼下闽中大变,天子多以落入清廷之手,桂王乃神宗之后,理当继承先皇之志,承继大统。国公乃国之重臣,还请为国家计,劝说唐王退位归藩,拥立桂王继承大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