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秋_话凄凉【完结】(477)

  “那我大明难道就没有胜算吗?”隆武盯着王彦道。

  王彦沉吟一下道:“陛下过虑了,清廷统治者残暴不仁,臣听说圈地、投充、逃入三法,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洪承畴虽然给多尔衮上了奏折,清廷未必会采纳,而且清兵骄横,诸夷王之间也存在矛盾,政策未必能够彻底执行。虽然我大明现在处于劣势,但只要君臣一心,徐图改变,破坏清廷在江南、北地的统治,我大明必然能够光复河山。”

  隆武帝叹了口气,“可是朕心中实在焦虑啊~眼下朝廷只是一个商税改革,就拖了一个月时间,其他更为棘手的问题,恐怕几年之间也无法改变。爱卿说徐图,该怎么图之呢?”

  “武侯有言,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今我大明丧失两惊,偏居西南,岁入不足三百万,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王彦说道:“眼下先改商税,使朝廷钱财充足,有钱则血脉具活,在练兵马,使四支强健,则外可欲强敌,内可震慑宵小,使朝廷稳定,则弊端可徐图也!”

  隆武点点头,“看来关键还是在银钱,爱卿出了改革商税,还有没有什么其它方法,为朝廷获取钱财。”

  王彦闻言,却有些欲言又止。

  隆武见此,遂即说道:“爱卿有什么想法,大可言之~”

  “陛下~”王彦起身躬身一礼道:“改革商税的只是开源之法,眼下朝廷最为重要的确是应该节流!”

  “朕和皇后今后的开销,都会减半,为朝廷节省银钱,做出表率。”隆武点点头道:“爱卿以为哪些地方需要节流呢?”

  王彦沉声道:“宗藩~”

  明朝两大顽疾,一是有功名不纳税,二是老朱家的二十多万在籍宗室,数百位王爷,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伤害和负担。

  眼下朝廷需要士绅阶层的支持,所以士绅的利益不能动,那就只能捏软柿子,拿宗藩开刀了。

  隆武帝闻语,脸色一变,“爱卿打算怎么改革?”

  王彦答道:“先降爵,每代递减,亲王降郡王,郡王降辅国公,如此即不激进,又能减少王公数目,朝廷负担会大大减轻。”

  大明朝的王爷,是数都数不过来,如果每降一级,那几十年之后,亲王的人数,就会从百余猛然降到十位数以内,确实是个不错的策略。

  隆武眉头皱了皱,却否定道:“朕的地位,本来就受到宗室的质疑,如果推行此策,宗室必然会转投鲁王、桂王,朕帝王的合法性,立刻会受到质疑。此策万万不行。”

  王彦解释道:“这就需要陛下,与鲁王、桂王达成妥协。自古江南王朝,与对抗北方强敌,必是三大集团,一字排开,分别为江淮、荆楚、川蜀,眼下朝廷无力插手东南和西南之地,不如与鲁、桂两藩达成协议,画地为守,许以他们在东南和西南的自主之权,换取他们对朝廷各项改革的支持。”

  第394章 街头琐事

  宗藩之事,是大明的顽疾,又不能一下废除,不然这些宗藩对朝廷不满,再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勾结在一起,肯定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有明一代,从太祖分封二十多个儿子为王以来,此后每代新皇都封自己的儿子兄弟为王,偏偏这些宗藩还不降爵,代代相传,到毅宗皇帝时,历经十六代皇帝,所封宗藩超过历史之最。

  只河南一地而言,就藩府林立,属于大藩者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小藩两字郡王,到隆庆时期,以达八十余位,镇国将军之类,则不计其数。

  明代河南,九府一州,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能分到一个王爷,而在大明一朝,宗室俸禄却极厚,除去丝薄、茶叶等物不言,光说禄米,亲王岁禄万石,郡王岁禄二千石,镇国将军岁禄千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同宗室相比,朝廷正一品大员,月给禄米不过八十七石,也就是年禄一千石左右,正二品大员,月给禄米六十一石,也就是年禄七百多石。

  据当明代大臣王世贞的《皇明奇事述》记载,有一位王爷儿子多达百人,除长子世袭封王位外,其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这就等于他一家人就生了十多个朝廷六部。

  眼下,大明宗藩在崇祯年间已经达到二十多万人,他们被清廷杀了一大批,但还是有大量宗室,随着朝廷南逃,这批人就成了朝廷沉重的包袱。

  虽说现在朝廷早以不能全额支付宗藩的俸禄,但几万宗藩的基本生计,却要维持,而宗藩多是养尊处优之人,肯定不能像对待难民一样,养活他们一人的花费,朝廷至少可以养十个兵。

  隆武帝因为自身血统的原因,不敢太过得罪宗藩,对宗藩还是比较笼络,而这种笼络就成了大明财政上的一个巨大毒瘤。

  明朝祖宗之法大于天,但也不是不能改变,太祖遗训,“子孙后代,有复言立丞相者斩”,结果内阁出现,实际上行使的就是相权,太祖遗训“太监不得干政,严禁太监识字”,结果宣宗开始,鼓励太监识字,明朝阉竖辈出。

  这些改变,有好有坏,但中原王朝,从来不是思想彻底禁锢的政权,王彦所提改革宗藩之法,并不是速效之法,不是立杆见影的政策,更向是温水煮青蛙,更像是汉代的推恩令一样,需要几十年才能看见成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